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纳兰性德研究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课题之一,从1997年至今十年间纳兰性德研究又有了新的成果,本文将从纳兰性德研究的方向、主要出版物、主要战将等几个方面进行数字分析,论述纳兰性德研究的最新趋势。  相似文献   

2.
承德纳兰性德研究会将举办纳兰性德逝世310周年纪念活动1995年是清代著名满族诗人纳兰性德逝世310周年(农历五月三十9)暨诞辰340周年(农历腊月十二日)纪念。10多年来,承德纳兰性德研究会在各地师友的支持下,组织广大会员在承德民族师专学报上发表了...  相似文献   

3.
从纳兰性德传记史料辨正的角度,对《纳兰性德全传》一书中有关纳兰性德家世、生平、著述等方面的描写问难。  相似文献   

4.
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词人。梦的意象在纳兰性德词的意象群中占了主体地位,身为皇帝宠臣、权相之子的他由于其独特的人生际遇,形成了独特的气质和情感。由于梦有着其独特的心理特征。纳兰性德选择了梦的意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梦的意象的成功创造,使纳兰性德的艺术成就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纳兰性德的边塞词是清代词坛上独特的表现,占据纳兰词作的五分之一多,研究者对这类词的定位和评价都比较高。为了进一步理解纳兰性德其人其词,通过参证清代有关历史文献资料,确认纳兰性德的边塞行踪,或通过纳兰性德词题及词作内容留下的线索,确定其创作时间和创作情境,从而对这类词作进行编年考证。  相似文献   

6.
纳兰性德与曹寅的关系,重视的人尚不多.而他们两人的关系恰恰是很重要的.因为曹寅是曹雪芹的祖父,《红楼梦》问世以后,很多人认为贾宝玉是以纳兰性德为原型的.考察纳兰性德与曹寅的关系,不仅有助于了解他们的生平,更重要的是还有助于我们探求纳兰性德和《红楼梦》究竟有无关系和关系如何(这一问题笔者另有专文论述).我们先看一下纳兰性德和曹寅的简历.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康熙十五年任三等侍卫,后升二等侍卫,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任一等侍卫,五月底病逝.曹寅,字子清,号荔轩,又号楝亭,生于顺治十五年(1685年),比纳兰性德小4岁,康熙十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纳兰的身世入手,着重分析了纳兰的不同词作中所透露出的人生理念,并借助纳兰性德的词作深刻剖析了纳兰性德性格形成原因。纳兰性德作为一个贵族公子,本该是极尽乐事终其一生,但其词中所展现的人生态度却极尽哀婉凄艳,这与纳兰性德显贵身份十分不符,纳兰词中处处洋溢着纳兰对当时的社会状况和自身情况的无能为力和深刻的无奈感。  相似文献   

8.
对于纳兰性德这位清代杰出的词人,多少年来没有很好地研究。纳兰性德和他的词,在很多方面仍然是一个“谜”。需要我们去揭开这个面纱,让更多的人了解他。 纳兰性德是满族第一位著名词家。可是,为什么长时期以来研究纳兰性德的人却十分稀少呢?有的研究者认为,首先,这是和民族偏见以及晚清的腐败政治有关。纳兰生在清初,一些有民族偏见的人总认为只有汉族才会有大诗人、大文学家,只有唐代才有大诗人,只有宋代才有大词人。到清代末年,更由于对叶赫那拉族后代慈禧太后的祸国殃民深为不满,因而对纳兰性德的研究,也就蒙上了一层阴影,不大感兴趣。其次,是由于对纳兰性德的文学成就估价不足。再次,是由于人民群众对纳兰性德很不了解。建国以后,在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指导下,虽然清除了一些偏见,但是在长时间的极左思  相似文献   

9.
李煜和纳兰性德是词史上两个重要的人物,一个初开词之风气,一个在词渐衰时使之中兴,他们两个都是词坛婉约派的大家,都在各自的时代为词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并且取得了不朽的成就。在艺术表现上,他们都以白描为主,李煜长于精炼概括,而纳兰性德则长于委婉细致。与纳兰性德相比,李煜愁情词的境界更为深厚。两人都缘情写词,但李煜多是直抒胸臆之作,纳兰性德较为委婉含蓄。李煜和纳兰性德用自然真诚的笔触写下了许多动人的愁情词,这些成为响彻在词的历史天空中的绝妙好音。  相似文献   

10.
20年来,以<承德民族师专学报>为依托的纳兰性德研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尤其是在纳兰性德的生平、作品、思想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成为<承德民族师专学报>的特色和亮点,总结20年来的研究成果,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纳兰性德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在词史上,纳兰性德的边塞词独具魅力。作为满族词人,纳兰性德的边塞词带有明显的民族特征,充满北方民族风情。受汉族文化影响,纳兰性德的边塞词在壮阔的境界中融入清新婉怨的情思,具有浓郁的感伤情调,在边塞词坛上独树一帜。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又让纳兰性德的边塞词带有浓郁的隐逸情怀。  相似文献   

12.
纳兰性德与妻卢氏情深意笃,卢氏因难产而亡,他写了许多感情真挚、灼人肺腑的悼亡词。在中国悼亡词史上,留下了最为厚重的一笔。但学界对于纳兰性德悼亡词的范围,一直存有多种争论。对纳兰性德悼亡词进行比较分析后,认定为27首,以词序中有无直接表白"悼亡"之意把纳兰性德的悼亡词分为两类,对这两类词作的艺术特色分析来追问纳兰性德创作悼亡词作的情由。  相似文献   

13.
纳兰性德研究专栏是《承德民族师专学报》创办的一个独具特色的栏目。20余年来,该专栏已成为纳兰性德研究专家发表学术成果的重要阵地,也成为广大读者和学者了解纳兰性德研究的重要窗口。《承德民族师专学报》作为国内首家开辟纳兰性德研究专栏的刊物,刊载了一批有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对纳兰性德的生平、作品、思想等方面的研究,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某些方面则有新的开拓。该专栏以其丰硕的研究成果,上乘的学术质量,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受到了广泛的好评。给我们办好刊物带来了不少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的学者、词人,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他的关注和研究时冷时热。近年来纳兰性德则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评价了近年来一些研究专著,并着重从纳兰的思想、创作、爱情、婚姻子嗣、觇梭龙之行以及与《红楼梦》的关系诸方面,对历年来纳兰性德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纳兰性德生于贵族之家,父明珠为康熙初显赫一时的权相,他本人也是康熙身边的一等侍卫。然而其词作却“声泪俱随,令人不能卒读。”词集中的“愁”、“泪”、“凄凉”等语触目皆是。纳兰性德何以如此多愁善感,本文拟从其生平、思想等方面入手,挖掘其中种种矛盾,以证明纳兰性德的一生是多种矛盾纠结的悲剧人生。  相似文献   

16.
汪海 《学苑教育》2012,(14):42-42
纳兰性德是清代著名的词人,他的“纳兰词”在词坛占有一席之地。纳兰性德虽是富家公子,也身陷仕途,但其厌恶官场,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相传为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原型。而南唐后主李煜也是才华横溢,能诗擅词,被后人千古传诵的一代词人。纳兰性德、李煜和贾宝玉三人在才华、秉性和人生轨迹上都有很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7.
流传下来的348首纳兰性德的词作,大部分呈现着自然与悲慨两大审美特征。如果用《诗品》中的自然悲慨两品来阐释纳兰性德词的艺术审美境界,会发现二者的思想根源存在差异,司空图受老庄影响,融入了道气,而纳兰性德却生活味很浓。  相似文献   

18.
王崧舟老师执教的《长相思》一课,犹如一本厚重的书,徐徐打开:在一段段心灵与心灵交汇的对话里,在委婉、悠扬的音乐声中,在师生情感共生与碰撞里,学生走进了纳兰性德的《长相思》。王崧舟俨然就是纳兰性德,纳兰性德就是王崧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刘宇 《考试周刊》2009,(13):14-14
“不是人间富贵花”是纳兰性德这个贵族公子在盛世中发出的感叹,本文通过对其生平的介绍寻找这种感叹的根源,通过对整首词的解读与纳兰性德一起体验他的盛世悲情。  相似文献   

20.
作者继续对纳兰性德这位著名词人进行考证推究,这对于理解纳兰生平及为人有重要补充作用,从而有助于研究纳兰性德的诗词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