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声屏世界》2016,(7):100-100
对于消费者而言,OTC药品是被动消费产品,需要理性购买。但由于药品专业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实质上无法进行理性购买。因此药品品牌传播必须能够安抚消费者被动消费带来的不安全感。华润三九一直秉承"关爱大众健康,  相似文献   

2.
此次与齐鲁频道携手打造"三九健康日"活动,双方充分整合了线上的媒介传播资源以及线下的活动营销资源,使得"三九健康日"的公益主张得到了最大范围的传播,形成了一场多点引爆的公益营销盛宴。员工口罩自拍朋友圈温暖接力首先,从公司内部传播层面来看,本次营销活动采用口罩自拍的方式,进行朋友圈的接力游戏,操作规则简单,并邀请公司内部的高层Boss带头参与,点燃传播爆点,最终在公司内部掀起话题。这一方面有助于为  相似文献   

3.
2008年,五洲与华润三九结缘于齐鲁频道,到2016年,已经携手走过了8年的时光。这8年里,我们的合作从最传统的硬广发布形式开始,一路创新直到这次的"三九健康日"1+X的全媒体O2O整合营销模式的探索,可以说,每一次的创新,都离不开媒体、广告主、代理公司之间的深度粘合、紧密配合。齐鲁频道:不断创新,实效为先特别是近两年来,随着消费者触屏习惯的变迁、传统电视媒体收视时长的下滑,以及观众老龄化、政策  相似文献   

4.
齐鲁频道与华润三九合作多年,从一开始简单的硬广投放到优势栏目冠名,从线下活动到现在双方携手造节,一直以推陈出新的合作形式传递健康与关爱。"三九健康日"项目的打造,更成为2016年双方创新合作惊爆的第一声春雷。核心创意:你的健康我来罩华润三九一直想打造"三月九日健康日"的概念,前几年做的都是在药店终端的促销活动,像买三  相似文献   

5.
一、品牌符号与品牌的广告传播符号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媒介,作为信息载体是实现信息存储和记忆的工具。一个品牌就是一套高效的符号系统,包括名称、标志、基本色、口号、象征物、代言人、包装等要素组成。这些识别元素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对消费者施加影响,在品牌与消费者的互动中发挥作用。品牌的广告传播能使消费者通过广告的强大影响力建立起品牌形象和  相似文献   

6.
王梅 《传媒》2021,(21):82-84
融媒时代的品牌传播发生了巨大改变,如何实现内源性媒介和外源性媒介的深度整合,以及外源性媒介之间的合理结合,为消费者创设具有同一性、互动性、场景性的品牌传播空间,已经成为当前品牌传播效果达成与否的关键.《云南映象》的品牌传播从内容、渠道、平台等维度入手,积极构建了自己的融媒介品牌传播机制,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在融媒介品牌传播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具有较强的开拓性,值得进行深入研究与学习.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3,(19)
在品牌支撑着产品整个销售体系的当下,品牌与消费者对话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作为品牌传播载体的文本,在这个时代更担负了与消费者沟通的重任。为了对消费者的控制实现最大化,品牌不单需要文本还需要一个讲求控制、思路清晰的秩序。现今,媒介的发展以及产品的同质化,使品牌定位越来越模糊,最终模糊到整个市场,产品更多的是再卖一个理念而不是一项功能。因为同类的科技可以很快被竞争对手模仿甚至超越,而理念更像是一种独有的宗教体系,这种品牌秩序的能够更好维护和发展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媒介品牌,是营销学中的"品牌"概念在媒介经营管理学中的延伸,一个成功的品牌是媒介重要的无形资产。正如EMAP传媒公司负责人克里斯·卢艾林(Chris Llewellyn)所述:"由于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品牌使得消费者比较容易做出选择。"  相似文献   

9.
戴世富  张莹 《东南传播》2014,(11):106-108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消费者的注意力越来越分散化,此时单侧重对品牌产品的物质营销已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他们更希望在消费产品的同时附带轻松休闲的娱乐享受。因此,通过互联网让消费者轻松、娱乐地接受品牌信息越来越成为企业品牌营销过程中的共同选择,"娱乐至上"也由此成为互联网时代品牌传播的秘笈。重庆青春小酒"江小白"通过塑造娱乐形象满足"软性"需求、推崇娱乐态度凸显品牌理念、强调娱乐传递彰显品牌个性以及打造"粉丝圈"来助推品牌营销,真正将娱乐因素贯穿到品牌传播的各个方面,成为娱乐营销模式的范例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中国正在跨入一个"小众"时代,消费者和市场在不断地细分,各种媒体也都在根据市场环境和消费者的变化而不断地走向专业化,不断地细分市场,寻找自己的目标群体.同时,数字传播技术的冲击也引发了媒体的"碎片化",消费者原有的媒介接触时间、接触习惯完全被打破.  相似文献   

11.
传播政治经济学认为,在传媒业的知识生产中,商业资本使媒体从业人员作为雇佣工人将劳动力转化为媒介产品,同时受众也通过"生产性劳动"不仅仅作为媒介产品的使用者和消费者而存在,也参与了媒介的再生产过程.进入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及技术形式的日新月异,这使得"使用者创生内容"的意义也超出了"消费即生产"的范畴,相较于形式的经济产值,受众对于传媒环境投入的完整意义也有待进一步阐释.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全国与福建省健康产业发展趋势,结合受众需求与媒介分众传播研究,探寻"广播+受众+健康产业"新模式。提出开设福建"健康互动调频"是强化健康舆论引导,优化城市电台频率资源配置,培育福建广播产业新增长点的可行路径。文章还运用议程设置与"拟态"研究方法,从传播策略的视角,对福建"健康互动调频"的节目内容、形态、架构、品牌建设、活动推广、关联产业作出运营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进入"十二五"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健康意识不断提升,全民健康生活的理念得到进一步普及,国家对于医疗卫生、健康产业的重视程度也日益增强。华润三九响应国家号召,顺应时代潮流,从消费者出发,不断地为老百姓创造价值,不仅推出高品质的产品、推动"大健康"事业的发展,而且努力向消费者普及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4.
自作为传播信息的载体"媒介"诞生以来,任何一次有关于媒介的技术革新,都会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媒介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而被总结为伴随性共生。在这一背景下,信息传播内容、方式与呈现形式都会伴随媒介的发展而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在媒介时代,信息传播的特征是以媒介的发展为基础的,集中体现为媒介技术领域内的变革与突破。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9,(8):27-34
自2017年确立"健康中国"战略以来,这一以健康为核心的国家设计在逐步成型的同时,却较少被追溯其传播来源。立足健康传播的范式,本文以修身教科书为媒介,重考了清末民初的媒介实践中"健康"这一概念是如何完成现代性萌芽的,并从政策机制、文本机制、渠道机制及课程机制分析了其"媒介化"的过程,表明了"健康中国"在媒介实践中被初构的同时,也带来了媒介逻辑、机制互动以及在地情境三大层面的,具有本土特征的媒介化启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狗不理"这一品牌特例,对品牌符号进行了深层次的解析.在分析"狗不理"品牌符号建构中消费者起主导性作用的基础上,指出消费者的信任预期乃是品牌符号"所指"内涵建构的主导因素.而在品牌符号的历时性运用中,符号系统构成以及符号阐释,均会产生内涵所指的差异;这就需要进行品牌主与消费者互动沟通、进行产品品质坚守与验证的"核心价值"传播、从而真正达成品牌乃为消费者主导的传受双方信誉符号之约.  相似文献   

17.
甫一看到约稿函,"小预算撬动大传播"几个字赫然入目,突然像找到组织一般亲切,因为这正是像我一样的营销人近年来不断追求的目标。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媒介环境日益复杂,品牌传播不再仅仅追求"多快好",连"省"字也必须提上桌面,从2011年开始,经济形势不景气让广告投入的预算有不同程度的缩减,而媒体的日益碎片化让本就紧张的预算变得更为金贵,这不但考验了媒体资源的  相似文献   

18.
王玮  金萍华 《新闻知识》2006,(12):32-34
一、体育已成为品牌信息传播的有效媒介在品牌信息传播和品牌塑造中,大众传播媒介一度功不可没。然而,随着信息爆炸、广告爆炸成为这个时代的主要特征,传统大众媒介传播功效的有限性越来越明显。品牌行销策略的制定者在时时抱怨推广费打水漂的同时苦苦寻求更有效的传播媒介和传播模式。而当耐克等体育类产品和可口可乐等非体育类产品多年来纷纷搭着体育运动的顺风车不断成功运作的时候,这种寻求品牌信息传播有效媒介的目光也越来越多的集中到体育上。体育既是传播的内容,又是传播的媒介。体育通过传统大众传播媒介传播其本身,同时又作为品牌…  相似文献   

19.
《声屏世界》2013,(7):53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大众生活轨迹的不断变化,单一"屏幕"或者媒介,已经不能满足品牌传播的需求,因此媒介大融合必将成为日后广告传播的趋势。根据CTR媒介智讯研究数据显示,在2012年使用10种以上营销工具的广告主较2011年几乎翻倍,使用5种以上营销工具的广告主在调查之中占到了八成,充分证明了广告主越来越愿意尝试或使用更加多元化的媒介或者营销形式,媒介策略越来越融合,不同媒介充当着不同的角色,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20.
基于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网络广告创意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媛 《传媒观察》2007,(10):43-44
任何产品、品牌要想被消费者接受,都会经历"知道——了解——好感——购买"这四个过程。在这四步中,各自最适合的媒体是不同的:户外广告在让消费者"知道"方面冲击力最强;要让消费者进一步"了解",报纸杂志比较适合;若要形成"好感",则首推电视的形象鲜明;最终实现购买,终端是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