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公示语汉英翻译强调顺应受众的语言和思维习惯,多采用归化策略。对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公示语而言,归化翻译策略抹杀了源语文化的话语权。文章以杭州特色通名“直街”为例,从文化视角出发分析“直街”一词的中文释义、来源出处以及历史文化内涵,探讨目前英译存在的问题,并提供恰当的英译方法,这有助于传播文化遗产、提升传统文化话语权。  相似文献   

2.
翻译不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也是一种跨文化交流的活动。本文从文化翻译的视角出发,结合两个英译本,研究和探讨了《红楼梦》作品中委婉语的翻译策略,指出翻译过程中应当恰当地使用异化与归化,最大程度地表达委婉语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将原语文化完整地传递给译语读者。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建筑艺术文化的翻译是中国文化向西方文化的传播输出。它的翻译既包括一种语言内不同变体间的转换,语言与艺术形式的符号解读、转换,还包括不同语言之间的"语际转换"和重建。"语内解码"的过程是分析艺术作品"形"与"质"的关系,解读古建筑艺术的文化内涵和特质;"语际转换"则是译者对于译品(古建筑艺术)从源语到目的语的"深度翻译"。  相似文献   

4.
沈文  张纯 《考试周刊》2015,(43):25-26
从哲学理念、民族特征和审美意境等角度阐述太极拳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及太极拳文本的英译对太极拳传播的重要作用。从目的论翻译观出发,指出翻译太极拳文本应明确译者的主要目的不仅是传播太极拳的技巧,更要再现太极拳蕴涵的文化内涵,译者既要全面、透彻地理解太极拳的文化内涵,又要在翻译过程中采用合适的翻译策略,以便建立起太极拳习练者易于接受的通道,展现原汁原味的太极拳文化,达到准确有效地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意识形态的符号,包含了浓烈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而翻译以语言为主要对象,本文主要探讨在翻译中寻找保持反映原文特点的翻译策略,使译文符合当前众多读者的期待,即在源语与目标语的距离中了解源语的魅力与引力,同时也丰富目标语的语言。  相似文献   

6.
从认知的角度来说,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修饰的手段,更是人类认识和表达世界经验的一种普遍的思维方式。隐喻的翻译是源语篇章到目的语篇章的映射。当源语篇章和目的语篇章读者对隐喻具有相同的心理运行机制时,译者可采用映射对等翻译策略。但由于不同语言文化的隐喻具有异质性,当源语隐喻的源域和目标域在目的语中无法找到对应的源域和目标域时,应采用偏移的等效翻译策略和语用等效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翻译是源语转换成目的语的一个过程,而语言是表达人类思想和描述社会活动的符号系统,必然带有文化属性.因此,从文化差异的角度探讨翻译策略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意识形态的符号,包含了浓烈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而翻译以语言为主要对象,本文主要探讨在翻译中寻找保持反映原文特点的翻译策略,使译文符合当前众多读者的期待,即在源语与目标语的距离中了解源语的魅力与引力,同时也丰富目标语的语言。  相似文献   

9.
博物馆承担着中外文化交流的重任,是传播本土文化的重要媒介,馆中英文介绍语帮助国外友人加深了解中国文化。因此,英语介绍语所采取的翻译策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中外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历史回顾和辩证思考,以宁波帮博物馆实地文字翻译为基本材料,从博物馆翻译与文化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同时,从翻译策略角度对宁波帮博物馆英语介绍语的翻译进行分析,比较译者在博物馆翻译中采用的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探讨了宁波帮博物馆英文介绍语如何处理文化与翻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两种文化之间的碰撞。物质文化负载词背后蕴含着民族文化色彩,故将物质文化负载词的文化内涵准确地传达给读者是翻译中的一大难题。本研究对比了杨宪益和霍克斯在《红楼梦》物质文化负载词翻译上采用的不同翻译策略,并以巴斯奈特文化翻译理论为基础进行分析,探讨不同译文的特点。研究发现:在翻译物质文化负载词时,译者应综合考虑语言和文化,在源语文化与译语文化相近时,可采用归化策略来增加译文可读性;而在源语文化与译语文化相差甚远时,可采用异化策略来增加文化之间的交流性。  相似文献   

11.
语言在其发展过程中深深地烙印着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反映和折射着某一社会的独特文化传统,而习语作为语言中的精华部分,更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在翻译习语时,根据文化翻译观,要想突破语言障碍,实现文化之间很好的交流,则必须充分了解习语蕴含的文化因素。本文将从文化翻译观的异化策略和归化策略两方面探讨对习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的处理,以期能有效传达信息,达到源语和译入语在文化功能上的等值。  相似文献   

12.
林语堂的翻译改写策略得到了目的语读者的广泛接受,使一系列中国文学文化作品走进西方文化。他的原文文本选择别具匠心,指向了一系列倡导性灵、闲适、幽默的中国文史哲作品,同时采用了翻译改写策略,满足了目的语的读者期待,其译本一再登上西方主流媒体畅销书的榜单。林语堂介绍中国文化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在当下为促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首先要选择适合"走出去"的文本;其次要突破传统翻译观对忠实对等的过分强调,采用形式上归化与文化上异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3.
翻译异化和目的语读者的文化语境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异化对全球的文化交流和融合起着积极推动作用,异质文化一旦介入目的语读者的文化语境就会给目的语读者带来异国情调,进而丰富目的语读者文化。本文就翻译中的异化策略和目的语读者的语境构建进行探讨,从而揭示出翻译异化给目的语读者带来新鲜有趣的异文化内涵并帮助读者构建多元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14.
在后殖民文化的大背景下,文化的"杂交性"是反文化霸权的一项重要策略,采用异化还是归化的翻译策略在文化融合背景下的翻译中显得尤为突出。为了推动文化平等交流和融合,译者应越来越多地采用以源语文化为中心,传播异域风情的异化翻译、异化策略,逐渐成为文化翻译的基本策略,这已经成为文化全球化时代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宋维状  刘伟 《海外英语》2011,(1):170-171,174
翻译异化对全球的文化交流和融合起着积极推动作用,异质文化一旦介入目的语读者的文化语境就会给目的语读者带来异国情调,进而丰富目的语读者文化。该文就翻译中的异化策略和目的语读者的语境构建进行探讨,从而揭示出翻译异化给目的语读者带来新鲜有趣的异文化内涵,并帮助读者构建多元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16.
谚语是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的语言符号。谚语的英汉互译不仅涉及到语言的转换,还涉及到文化的转换。从本质上看,翻译是以一种语言为载体的文化内涵转换为另一种文化形式的广义的文化翻译。归化和异化是文化翻译中的两个重要的概念和处理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具体策略。在英汉谚语互译中如何实现文化内涵从原语到目的语的转换成为了判断译文成功与否的一条重要标准。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谚语英汉互译的文化策略,应以异化为主,走异化的道路,以便更好地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17.
民俗节日活动文化翻译中,民族特有的文化因素的移植是一个难点;而涉及到文化因素的移植,通常可以从异化和归化的角度来看待并解决部分问题。归化和异化侧重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待翻译,归化翻译主张译文表达法向目标语文化靠拢,异化翻译侧重保留原文语言和文化上的特点,将其原封不动地传递到目标语中去;在民俗节日活动文化翻译中,译者一方面要考虑民俗节日文化的内涵及其传播,另一方面要考虑到目标语读者的接受度及译文的可读性。本文对桂西南壮族民俗节日活动文化的部分翻译案例进行分析,提出了几种具体的翻译技巧,以期使译文在保留原文的文化内涵的同时,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8.
秦媛媛 《海外英语》2012,(1):169-170
翻译活动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传递和交流。该文从文化翻译角度分析部分葛浩文译文中文化负载词汇翻译的一些译例,旨在说明在文学翻译中,无论采取什么翻译方法和策略,译者都要最大限度的在目的语文本中再现源语文本文化语词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以下简称《习》)是各国读者了解中国制度和历史文化的权威读本,其成功英译为西方世界了解我国文化价值观提供了新的窗口。以《习》英译本内中国传统文化负载词为语料,以概念隐喻理论为理论框架,从源域和目标域两个层面出发,研究源语文本中的概念隐喻现象,自建英汉平行语料库总结这些概念隐喻现象在目标语文本中的语际翻译,探究中国特色政治话语体系下概念隐喻现象的翻译策略,为我国外宣翻译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李茸 《英语广场》2023,(6):20-23
委婉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存在于不同文化中,是人们了解不同文化的媒介。本文试从委婉语的文化内涵出发,结合委婉语的起源、分类及功能,对中英委婉语的翻译进行深入对比分析,从而提供切实有效的委婉语翻译策略,以期消除跨文化交际中的委婉语表达和交流的障碍,促进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和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