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探讨隐元东渡,既要看清初福建的政治形势和隐元的思想倾向,更要看日方在整个过程中的作为以及隐元的个性特点和高僧身份。可以说。隐元东渡及留日不归。是偶然因素与必然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日方的主动与敬信起主导作用。而隐元的声望和使命感则是基础。隐元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作为一名高僧。不是完全的消极出世。他不仅做到随缘就势。而且是借势发挥,在既定的历史环境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1846年海口城军民坚拒清兵,终遭清兵屠城,军民死亡近三万人.这个血腥事件极大震憾隐元大师的灵魂,使他从佛教高僧演变成爱国者.在抗清复明事业中,隐元大师态度鲜明地站在正义立场上,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相似文献   

3.
内隐态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隐态度是个体无法内省识别到的态度,多采用内隐联想测验等间接方法测量。双重态度模型理论认为,人们对同一态度对象同时存在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而后在不同领域研究结果也证明了内隐态度的存在,并且内隐和外显态度是分离的。但在内隐和外显态度比较研究和设计内隐联想测验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4.
根据双重态度模型,教师对师生冲突的态度可以分为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研究以北京、河北、山东等地405名中学教师为被试,采用自编问卷和投射测验分别测量了中学教师的师生冲突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分析了中学教师师生冲突外显态度的特点以及不同冲突情境下内隐态度的特点,并比较了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的差异.结果发现,中学教师的师生冲突外显态度与内隐态度存在显著差异,外显态度较积极,内隐态度总体表现较消极.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本研究对教师培训和学校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吴波 《华章》2010,(34)
内隐自尊是个体对客体评价时的一种无意识地评价或态度表现,并且无法通过内省方式被意识到的,是自我态度长期累积形成的自动化状态.目前内隐自尊的研究方法主要以内隐联想测验等间接方式测量,与内隐自尊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与外显自尊、心理健康等关系以及内隐自尊稳定性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6.
日本学者大槻干郎认为,隐元大师终老日本的原因,是因为清廷实行闭关锁海政策.本文提出不同看法,认为隐元大师终老日本的原因并非由于清廷锁海政策,主要是其持鲜明的的抗清复明誓不降清态度.由于反清复明无望,他以遗民僧身份终老日本.  相似文献   

7.
为了考察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外显态度与内隐态度是否一致,研究分别采用态度问卷和SC-IAT对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进行测量,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考察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对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均为积极的。男生外显态度显著低于女生,而男女生内隐态度之间无显著差异;(2)大学生对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外显态度与内隐态度是两个不同的、相互独立的结构;(3)SC-IAT可以真实反映被试的内隐态度,作为内隐态度测量的一种有效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为开发和验证残疾人态度内隐联想测验方法的有效性,了解大学生对残疾人的态度现状,使用外显(SADP修订版)和内隐联合测验(IAT),测量99名中国大学生对残疾人态度。结果表明,大学生对残疾人的内隐态度是消极的,强度中等偏低;外显态度比较积极的;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之间存在低相关;性别、专业、接触等因素对残疾人的内隐和外显态度影响作用均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中文版的IAT可以有效地测量对残疾人的内隐态度,大学生对残疾存在负面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9.
日本学大槻干郎认为,隐元大师终老日本的原因。是因为清廷实行闭关锁海政策。本提出不同看法,认为隐元大师终老日本的原因并非由于清廷锁海政策。主要是其持鲜明的抗清复明誓不降清态度。由于反清复明无望,他以遗民僧身份终老日本。  相似文献   

10.
采用标准化的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卷进行外显态度测量,以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进行内隐态度测量,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外显、内隐双重态度的状况及两者关系。研究发现:外显态度上,多达84.9%的被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有积极态度;而内隐态度上,仅有59.3%的被试持有正向态度,存在25.6%的被试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测量结果不一致,出现分离效应(Z=-4.690,p<0.00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均积极肯定,但相关不显著,是两个独立的认知结构和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11.
考察唐传奇的时代背景和其他传奇作者的影射习惯以及元稹的生平和崔莺莺的姓氏,我们有理由相信《莺莺传》可能是一部具有现实暗寓的作品,崔莺莺的家世境遇和她的姓氏可能是对唐代山东士族衰落的社会政治地位的真实写照。这种衰落主要是由于唐代的政治斗争中山东士族、关陇士族、新兴进士阶层和宦官集团等政治力量的较量和变化,山东士族虽然享有很好的社会声望,但作为一个传统的政治集团,在各种政治力量的打击下,自中唐以后彻底走向了没落。考察元稹的家世和仕途经历,发现他与山东士族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纠葛,而这一点也表现在张生对崔莺莺的态度上。  相似文献   

12.
《海国图志》的重要思想及其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国图志》系魏源愤于鸦片战争失败,为了寻求抵抗西方侵略方策而编辑的一部名著,倾注在这部著作中的"师夷"、"制夷"的反侵略思想,集中反映了魏源的爱国主义情怀。这部书传播到日本后,引起日本社会的广泛共鸣,在介绍和传播"西洋情形与一般近代文化"、"关于国际法和立宪政治的知识"以及影响日本维新运动的发展上曾起过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1916年6月冯国璋召集南京会议失败后,由于袁世凯的嘱托、倪嗣冲的鼓动和部属的劝说,张勋邀请南京会议代表至徐州召开徐州会议,目的在于缓解袁世凯的退位压力。但随着袁世凯的猝死,会议宗旨随之改为固结北洋团体,拟定十条要纲。此次会议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张勋与徐州的地位由此得到提升,复辟问题渐趋公开化,北洋政局由此进入了集体领导时期。  相似文献   

14.
日本室町时代五山禅僧月舟寿桂(号幻云)曾编辑《三体诗幻云抄》,其中收录了王维诗的注释,这使得我们得以看到15世纪到16世纪日本五山禅林流传的王维集版本的情况。笔者认为在当时日本广为流传的《王维集》版本之中,应有现在中日两国都没有见到的宋版《王维集》。这部版本与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王摩诘文集》和日本静嘉堂文库收藏的《王右丞文集》有所不同。此外,元刻本《须溪先生校本唐王右丞集》是目前的海内孤本,《中华再造善本·集部·金元编》存其影印版本,因无"帮手",无法确定其刊刻年代,但在《三体诗幻云抄》中明确记录了这部版本的刊刻时间、刊刻人信息。  相似文献   

15.
《理智与情感》和《啼笑因缘》分别是英国作家简·奥斯丁和中国作家张恨水的现实主义代表作,《理智与情感》中的玛丽安与《啼笑因缘》中的沈凤喜是反映时代面貌的典型文学形象。两部小说分别以玛丽安和沈凤喜的爱情经历为主线反映社会现状,虽然她们的爱情有很多相似之处,但结局却迥然不同:玛丽安收获了美满的婚姻;沈凤喜却因折磨而疯,痛苦死去。两位女主人公的命运与所处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晚清留日学生群体是云南政治现代化的推动力和实践者。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晚清留日学生们广泛而深入的宣传活动和实际斗争,使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思想深入人心,为云南的政治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晚清留日学生们对云南新军和培养军官的军事学校陆军讲武堂的掌控,为云南政治现代化创造了政治和军事条件。在辛亥革命中,云南各族人民在以留日学生为主的革命党人的带领下,推翻了清王朝在云南的腐朽统治,取得了辛亥起义的胜利并建立了民主政权,由此揭开了云南政治现代化的序幕;在反对袁世凯复辟的护国运动中,由留日学生组成的云南护国军政府首举义旗,巩固了云南乃至整个中国的政治现代化成果。  相似文献   

17.
《太和正音谱》"杂剧十二科"是明初朱权关于元及明初杂剧题材的分类研究。《太和正音谱》的分类延续了宋元时期"科"的类别范畴和说话家数的题材分类传统,形成了"杂剧十二科",首次系统地完成了对杂剧题材的理论概括。虽不全面,但却显示了特别的意义。类别的划分显示了朱权本人慕仙求道的心态意绪,其悲欢离合剧类涉及到戏剧审美的内涵,已有了悲剧喜剧分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1368年明朝建立,中原政局大势已定.明朗日益强盛,北元势力渐衰,一向以事大为外交原则的高丽,于辛禑王时期,一改恭愍王时期的亲明政策,恢复与北元方面的外交.这种对明朝外交倒退现象的出现,一方面受到北元势力对高丽内政的影响,另一方面归因于明朝对高丽政权的态度.辛禑十四年,高丽征辽失败恢复与明朝的外交并与北元断交.  相似文献   

19.
萧望之是西汉元帝的老师,宣、元之间的儒臣。萧望之的政见多从国家整体的、长远的利益出发,要求皇帝要有宽广的胸怀,具有一定程度的超越性;但皇帝的为政,须从当时局势出发,采用灵活的政治策略,着手解决实际的问题,很难超越现实。在外戚、宦官等利益集团的排挤下,萧望之最终失去了皇帝的信任,在与权臣的较量中失败,被迫自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