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光明日报》报道:近来,关于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的专项行动进行得如火如荼,网络文化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欣喜之余,我们却不能忽视,另外一些低俗文化却正搭着“大众普及”的“顺风车”招摇过市。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因为婚外恋,李清照是赌神酒鬼色女郎……  相似文献   

2.
点击传媒     
《新闻天地》2007,(10):20-21
狠刺网络低俗之风;“鬼文化”不宜宣传;邀请嘉宾发言要慎重;“表哥想娶表妹”有悖婚姻法;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应强化娱乐报道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樊丽 《新闻世界》2009,(3):109-110
网络低俗之风盛行,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网络传播环境、社会文化等方面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本文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分析网络低俗现象形成的深层原因,并寻求整治这一现象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4.
鲁强 《新闻实践》2004,(5):20-23
一、低俗,只能加速自己的边缘化 时下,文化新闻的低俗化倾向已越来越令人侧目。如何有效地抵制“低俗”,已成为当前文化新闻采写中的主要命题。 文化新闻低俗化、丑闻化的报道取向,由1998年“文化新闻的娱乐化”大潮衍生,至2003年下半年“张钰潜规则事件”、“中戏黄定宇事件”达成高潮,其负面性、低趣味和缺乏道德判断等等特征,不仅在受众中造成不良的影响,而且还使“恶俗”、“捕风捉影”、“飞短流长”、“婆婆  相似文献   

5.
随着近两千家不良网站被关闭,整治网络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取得了预期成果,网络文化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但解决网络低俗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建立长效机制,根本之道在于以重塑价值观为核心的网络文化建设,因为价值观是文化的灵魂。  相似文献   

6.
苏应奎 《传媒》2004,(7):40-40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近年来,新闻媒体上的低俗报道屡见不鲜,尽管有关管理部门接二连三地打招呼要求制止低俗报道,但执行的效果仍不令人满意.我认为,抵制低俗报道一定要提高新闻媒体和受众的自觉性,在全行业甚至全社会形成反对低俗报道、抵制低俗报道的良好风气.这样,新闻媒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才能不为"财"所动,不为"利"所感,不媚俗、不沉沦,始终朝着"先进文化"的方向胜利前行.  相似文献   

7.
朱传欣在《警惕网络影视“三俗”化倾向》一文中指出,“三俗”,即存在于文艺作品中的庸俗、低俗、媚俗之风。近一段时间以来,“三俗”之风在方兴未艾的网络文艺领域死灰复燃并有愈演愈烈之势。网络影视“三俗”化的成因复杂,包括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社会结构重组、文化格局演变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情感类栏目的兴起带来很多问题.如同质化内容充斥版面、低俗文化与价值倾向被广泛传播等.此外,网络等新媒体的出现也给报纸情感类栏目的生存带来了挑战.面对这些问题与挑战,情感类栏目该如何应对呢?  相似文献   

9.
张坤 《东南传播》2011,(2):49-51
本文以"小月月事件"为案例,分析了网络受众在此类网络低俗文化传播中所呈现出的心理状态.文章认为,网络自身的低门槛准入特点为网络低俗文化在网上广为传播提供便利.网络受众的多样性致使不同心理状态的出现,具体呈现为:网络受众的猎奇心理、求真参与心理以及从众空虚心理.  相似文献   

10.
黄色短信不断蔓延,网络恶搞变本加厉……一场场与网络传播有关的文化官司似乎还无结局,网络图片的低俗之风又“硝烟四起”,尤其是“6家传播低俗内容的网站遭曝光谴责”,其中不乏充斥在社会上引发了热烈讨论,包括网络图片在内的网络文化如何传播、网络建设如何规范发展等一系列隐身其后的深层问题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新闻的重要途径之一,网络新闻传播以其及时、海量、持久的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但是,由于网络公众的"言论自由"、网络媒体的商业化以及某些新闻从业者职业素养不高等问题,网络报道低俗之风猖獗不止,致使网络新闻的真实、权威性面临挑战与威胁。本文就当下网络文娱报道低俗之风现象产生的原因、造成的消极影响及对策等方面进行剖析,以期能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加强网络媒体文娱报道监管,重塑网媒新形象。  相似文献   

12.
管理     
《传媒》2009,(2):75
新闻出版总署:音像制品将不再加贴统一防伪标识;教育部:整治网络低俗之风建设校园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13.
书业内外     
文化炒作:注意力是万恶之源?据《广州日报》报道:如果说几年前,明星丑闻还被作为一种隐私窥探的话,那么今天,“炒作”已经是—个路人皆知的概念了。就文化炒作,尤其是低俗的文化炒作而言,注意力是万恶之源。对于低俗炒  相似文献   

14.
电视文化是依据文化的传播媒介而形成的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它是通过电视这一传播媒介进行传播的文化,或者说由电视传播的符号内容,都可以统称为电视文化。随着电视市场化的转型,中国的电视文化由宣教文化逐渐向娱乐文化转变。一时间,电视的娱乐倾向越来越严重。哪家电视台的娱乐节目做得好,哪家电视台的收视率就高。娱乐没毛病,但是娱乐有高雅和低俗之分,然而现在有些电视台的电视娱乐节目却是越来越低俗了,为了迎合、取  相似文献   

15.
人们对小沈阳及其演出作品是“低俗”还是“通俗”的争议.其实质是通俗文化与高雅文化之争。在当代.后现代主义倾向造成了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的合流趋势.通俗文化与高雅文化的交融.实现了文化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上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6.
现象与问题 1.低俗之风造成文娱新闻虚假繁荣. 新闻界的低俗之风集中表现在一些娱乐新闻板块上,文娱新闻的地位在报社组织系统构成中的地位存在着颇为尴尬的现实.一方面,文娱新闻无法像其他新闻种类一样有着明晰的分工和充裕的人员投入;另一方面,文娱新闻的从业人员存在低龄化倾向,缺少文化艺术领域的相关知识.他们在开掘新闻的娱乐性和趣味性上占有优势,但也普遍存在使命感缺乏,把握新闻格调的能力不够.这直接导致了文娱报道的方式单一、视野狭窄、内容肤浅等弊病.  相似文献   

17.
刘慧 《新闻实践》2011,(4):56-56
近期对文化产品中的低俗、庸俗、媚俗之风,媒体和社会再次掀起了抵制热潮。但是,不少媒体和人士并未停止对低俗内容的报道和传播,甚至一边痛批某人表演低俗、不堪入目,一边详细介绍其星座血型乃至泳装艳照。面对“三俗”之风,社会一时形成了“一边狠打,一边追捧”的怪现状。  相似文献   

18.
《中国广播》2007,(1):79-80
本刊综合报道 国家广电总局2006年11月17日在北京召开“加强和改进广播电视法制宣传工作会议”,强调:“广播电视法制宣传要严格防止追求猎奇刺激和娱乐化倾向,坚决抵制低俗之风和片面追求收视率的做法。”  相似文献   

19.
一些地方党报文娱新闻的低俗化倾向引人关注.如何有效地抵制"低俗",又要让版面看起来清雅宜人,让文化新闻和娱乐新闻成为党报新闻中的一朵养眼却不喧宾夺主的小花?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新闻的重要途径之一,网络新闻传播以其及时、海量、持久的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但是,由于网络公众的“言论自由”、网络媒体的商业化以及某些新闻从业者职业素养不高等问题的凸显,使网络报道低俗之风猖獗不止,尤以网络文娱报道最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