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璐 《新闻世界》2014,(11):102-103
商业性报刊在鸦片战争前后出现并得到迅速发展,甚至曾一度成为上海报业主流,是我国近代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性报刊的出版时间长短不一,但在新闻业务、经营理念和与其他报刊间的互动等方面对宗教性报刊、政治性报刊产生重要影响,在中国新闻传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为我国以后的报业发展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许雁菊 《新闻世界》2014,(2):148-149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传教士、商人来到中国,创办了一大批报刊,其中由英商人美查创办的商业性报刊《申报》,成为我国近代报刊史上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本文通过探析《申报》的办报特色,从该报早期经营者美查等人在新闻内容、新闻形式、经营方式等几个方面的创新上入手分析其成功之道,以期对新形势下的我国报业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桂兰 《新闻知识》2012,(1):92-93,89
在中国出现的早期商业性报刊中,新闻的理念遭遇到理想与现实的对抗和不相融。《申报》认为理想中的报刊首要职能是传播事实,记载时事。重要性、新鲜、及时性和真实性为新闻事件选择的标准。在实践中,它采用京报为朝政消息的唯一新闻源;社会新闻则求新猎奇,凸显劝诫娱乐功能。在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依违中,只有报刊通过真实报道,发挥了它关注公共事件的功能,社会才渐渐认可这个职业。  相似文献   

4.
《方汉奇文集》和《宁树藩文集》在长江新闻学院和李嘉诚基金会的资助下 ,近日由汕头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长江新闻传播系列丛书 (史论篇 )中最先推出的两本巨著。其中 ,《方汉奇文集》原拟书名为《发现与探索》(以“方汉奇新闻史文集”作为副题。现改称《方汉奇文集》)。和作者前此出版的《中国古代的报纸》、《报刊史话》、《中国近代报刊史》、《报史与报人》《新闻史上的奇情壮采》、《中国新闻事业简史》、《中国新闻事业通史》(三卷 )、《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三卷 )、《中国新闻传播史》、《大公报一百年史》等书一样 ,这部文集闪现…  相似文献   

5.
《新闻爱好者》2012,(18):55
胡正强,江苏省睢宁县人,新闻学博士,现为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新闻传播系教授,研究方向为新闻史论、媒介批评,先后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当代传播》、《江苏社会科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多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年鉴全文转载,出版《中国现代媒介批评研究》、《中国现代报刊活动家思想评传》专著两部,  相似文献   

6.
论文主要探讨在中国和世界新闻史以及华侨所在国新闻史上都具有特别影响的华侨中文报刊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中国新闻传播、文化传播、阶级斗争、民族斗争等方面发挥的客观作用,并且进一步探讨和思考华侨中文报刊在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7.
马芝 《军事记者》2002,(8):61-63
王韬是我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人物和名报人。1874年,他游历西方后,在香港创办和主编的我国近代最早的报刊之一——《循环日报》,以其独树一帜的新闻言论而首开我国人论政的先河,成为中国新闻传播史上第一个声名远扬的报刊政论家。然而,由于《循环日报》的散失,数十年来出版的新闻史学论在介绍和评说王韬的报刊新闻言论时,  相似文献   

8.
著名新闻史学家方汉奇著《新闻史上的奇情壮彩》一书 ,新近由华文出版社于 2 0 0 0年 3月出版 ,全书 2 9万字。收入本书的文章共 2 1篇 ,是作者从已发表的有关中国新闻传播史的 1 0 0多篇文章中 ,自己认真筛选出来的。除个别篇目外 ,大部分都曾经在海峡两岸的《新闻战线》、《中国记者》、《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研究资料》、《报学》、《新闻论坛》等新闻传播学专业刊物和报刊上发表过。这次结集出版 ,除外别地方稍有删节外 ,基本上维持原状 ,没有大的更动。本书的一些论文 ,如《从不列颠图书馆藏唐归义军“进奏院状”看中国古代的报纸…  相似文献   

9.
威廉·伍德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份英文报刊《广州纪录报》的创办者和首任编辑,也是美国在华第一份报刊《中国差报与广东钞报》的创办者.通过介绍威廉·伍德创办《广州纪录报》及《中国差报与广东钞报》的过程,论证了威廉·伍德是中国英文新闻报刊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我国新闻事业史上著名的报刊,民国时期的新记《大公报》为研究对象,从新闻专业主义的角度考查其办报方针和办报实践,分析《大公报》新闻专业主义的体现,并且把它与同时代的其他报刊进行比较,总结出《大公报》一方面在新闻理念上,更贴近新闻专业主义的思想,另一方面在实际运作中也有背离新闻专业主义的做法。文章旨在通过对《大公报》新闻专业主义的剖析,了解民国时期报刊的生存状况以及新闻专业主义在中国报刊中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1.
新闻事业和社会运动之间的互动关系,是中国新闻事业史上的典型现象。创办于1912年的《真相画报》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美术刊物和大型新闻摄影类革命画刊,其艺术革命的政治文化追求如何实施了社会的民众动员?画报的传播共同体如何在一个报刊的公共舆论空间表达政治文化认同和价值共识?民主革命思想的表达和社会动员的独特机制是什么?文章试图从政治文化视阈,探究《真相画报》在传播宗旨、传播共同体地缘和学缘的精神交往等方面生发报刊的民众动员效应和社会影响的建构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申湘华 《新闻世界》2012,(11):107-108
1874年,王韬在香港创办的我国近代著名报刊《循环日报》,以其独树一帜的报刊政论而名重一时。他冲破当时中国封建官报一统天下的藩篱,首开我国丈人论政先河,由此成为中国新闻传播史上第一个报刊政论家而声名远扬。王韬的论政反帝爱国,昌言变法,短小精悍,深入浅出,富于感情,后来被发展为一种新的报章文体,对当时的文坛和以后的维新派...  相似文献   

13.
中国女新闻工作者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维新派办的报刊,维新报刊为女新闻工作者提供了最初的活动舞台。那么,在中国新闻史上,谁是第一个女新闻工作者呢? 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三联书店1955年3月  相似文献   

14.
一、《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以及《万国公报》等的科技、地理、历史和新闻专栏在中国的报刊史上,专栏的出现几乎是与最早报刊的创办而同步的,这也反映了报刊专栏与报刊本身密不可分的联系。有史可查的中国最早的定期报刊应是1815年英国传教士米怜在马六甲创办的《察世俗每月统纪传》。  相似文献   

15.
中国女新闻工作者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维新派办的报刊,维新报刊为女新闻工作者提供了最初的活动舞台。那么,在中国新闻史上,谁是第一个女新闻工作者呢?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三联书店1955年3月版)...  相似文献   

16.
尹韵公同志在著名新闻史学家方汉奇先生的悉心指导下,倾3年之力完成的《中国明代新闻传播史》一书(以下简称《明传播史》),是大陆出版的第一本新闻断代史专著,也是近年来继方先生的新闻史力作《中国近代报刊史》之后,国内新闻史学研究的又一项重大成果。在此之前,就新闻断代史而言,只有台湾的朱传誉先生写过一本《宋代新闻史》,大陆方面长期没有此类专著问世。《明传播史》的出版,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为研究中国古代新闻传播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现代报刊史上最重要的一份 刊物,《新青年》有自己颇具特色的新闻报道和 新闻评论。其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打破其“不谈 政治”的戒条,关注时局,为追求民主科学、唤 醒青年的目标服务,使《新青年》成为典型的高 级刊物。从新闻业务发展的角度看,《新青年》 在新闻述评体裁史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并最 终使该体裁成熟;其“随感录”栏目,则开五四 时期类似杂文的新闻短评之先河。  相似文献   

18.
现代日本华文报刊考察──改革开放后在日中国人发行的报纸段跃中前言1994年11月18日,日本新闻史上第一次“在日外国人生活信息报刊总编辑研讨会”在东京召开。研讨会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一职由中国语报纸《留学生新闻》总编辑赵海成先生担任,会上,《留学生新闻》...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藏语报刊诞辰百年(1907年-2007年)的特殊历史坐标上,本文试图凝聚笔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藏语报刊发展史研究》(2004年-2007年)之核心成果,对中国藏语报刊的历史背景、发展轨迹、媒介构架、媒介功能和传播品质做出精要的论述,为学界了解中国少数民族新传播事业的历史,全面把握中国新闻传播事业提供独有的参照文本。  相似文献   

20.
金臻庠是宁波民国报刊史上一位重要的报人。他将一生的主要时间和精力都用于报刊活动,共创立两份报纸,即《詹詹报》和《时事公报》。其中《时事公报》是宁波近代报刊史上刊行时间最长的民营报纸,是金臻庠追求独立办报的新闻理念和新闻实践活动的集中体现,也是金臻庠一生报刊活动的成功大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