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在学习单杠支撑后回环教材时,有一部分学生完成动作比较困难。出现这种情况时,教师大多是从技术方面去寻找原因,过去我也如此。但经过较长的教学实践后我发现,有些学生,不论教师如何演示讲解正确的技术动作,甚至手把手地帮助其完成动作,一但让其独立进行练习时,动作又走了样。因此我感到,学生完不成技术动作,不一定是对技术要领的理解问题,可能是缺乏学习这一技术动作的某些素质。  相似文献   

2.
在学习单杠跳上成支撑接前翻下时,学生对于跳上成支撑这个动作基本能完成,但接着做前翻下时,常出现学生上体前倒后,身体挂于杠上翻不过去的错误动作。经过教学实践发现,出现错误动作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做前翻下动作时,由于过早地屈肘,造成身体重心下降至杠面以下,减少了前翻下的动力,导致前翻以后,整个身体挂于杠上,翻不过去。一、过早屈肘的原因1.学生的手臂支撑力量弱,特别是肥胖学生和力量素质差的学生,在跳上成支撑时,就出现了明显的曲肘,支撑时间稍长就会吃不消,如果给他们一定助力,自然能做好支撑动作。2.学生产生害怕心理,有些…  相似文献   

3.
单杠支撑后回环(腹回环)是体操教学的一个基本动作,是初中、高中、大学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学到较规范的动作,避免走弯路,做到事半功倍,提高教学效果,研究其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十分必要的。作为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动作规格、动作要领、保护与帮助的方法、教学步骤这四部分是教学最基本的内容。下面就从这四方面出发,谈一谈如何上好单杠支撑后回环这一课。完成这一教学任务的第一步是使学生了解该动作的动作规格与动作要领,这主要是通过讲解与示范两种教学方法实现的。动作规格与动作要领是两个不同的…  相似文献   

4.
<正> 单杠骑撑前回环的技术结构主要由开始姿势、重心前移、前压回环和上成支撑几个环节组成。其中,重心前移和回环分别是该动作技术的难点和重点。由此,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开始姿势的教学,大量的学生为维持身体的平衡,把杠子贴在前大腿的中上部,形成前腿高,后腿低,甚至前腿接近杠水平的分腿坐撑的错误姿势,以至影响了整个动作的完成和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单双杠教材的动作主要是低杠的动作,包括各种上法、支撑、滚翻、摆动、屈伸、回环、转体、腾越、倒立和下法等。单杠动作的技术特点大多是在混合悬垂、混合支撑下多以身体绕杠旋转的形式完成的,并以摆动、回环动作为主。而双杠的技术特点主要是学生在负担自身体重情况下,发展支撑、倒立(静力性动作)和摆动、屈伸(动力性动作)的动作为主。  相似文献   

6.
支撑后回环分腿轉体180的动作,常見有两种联接方法:一种是由翻上支撑来接;另一种是由倒立支撑后倒来接。一般的来說,前者是比較容易,因为其回环的速度要此后者来得快,上体在松环后,上昇較高,更有利于轉体。在分析支撑后回环分腿轉体180°下之前,先分析支撑后回环分腿下的动作技术。一、支撑后回环分腿下的动作技术由預先后摆以后来作,后摆时两环必須向前推出并稍外轉,待后摆結束开始,前摆到垂直部位时,两环必須靠近并貼紧腹部,  相似文献   

7.
单杠骑撑前回环是高中三年级男生体操教材内容。在教学中由于该动作的技术特点及学生身体条件等原因,使学生在学习中出现一些错误动作而影响学习任务的顺利完  相似文献   

8.
<正> 一、技巧:前滚翻,后滚翻。让学生蹲立,低头,用布带从头后绕至双膝后,与另一端结好(布带长约1米,宽约10厘米,钉上粘扣使用更方便),即把头和双膝连结在一起,形成较固定的蹲立“团身”姿式。如图1。其作用: 1.有助于完成“团身”动作。在“后滚翻”中,可避免“头后仰”“直背后倒”等错误动作。 2.可把双手从“抱小腿”动作中解放出来,专心做“推手”动作,解决了双手顾此失彼的问题。用法提示:根据学生掌握动作的进程,逐渐放松绑带,直至完成不用。二、单杠:支撑后回环。方法(一):让练习者在低单杠上做好支撑,然后将跳绳(或其它较牢固的绳子)中段放于练习者腰  相似文献   

9.
<正> 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规定,从高一年级开始,男生支撑跳跃的内容是“纵箱分腿腾越”。学习这一项目,一些学生由于在完成动作过程中存在缺点与错误,出现过动作失败,从而产生恐惧心理。要消除这种心理,先得找出动作失败的原因。在教学中笔者注意到学生在完成“纵箱分腿腾越”动作中存在的心理和技术问题,归结起来大致有: 一、缺乏完成动作的信心。有些学生怀疑自己是否具备完成此动作的能力,怕完不成动作被同学笑话或跌倒受伤。二、技术动作的错误 1.助跑速度慢,踏跳无力,无法快速腾起支撑远端。 2.由于单脚踏跳,造成身体腾空时的偏转,失去平衡而跌倒。 3.做不出鱼跃姿势,不能挺身  相似文献   

10.
一、保护帮助时站位要得当单杠教材的动作主要是低单杠的动作包括各种上法、摆动、屈伸、回环、转体、腾越和下法等。保护与帮助者应根据不同动作的结构特点,选择最适宜的位置。1.单杠动作的技术特点大多是在混合悬垂、混合支撑下多以身体绕杠旋转的形式完成的,并以摆动、回环动作为主。由于在垂直部位时的动量最大,摆过垂直部位后,出现脱手发生危险的可能性也最大也正是需要加力的时机。因此,在做向前摆动时,应站在器械的前侧方(如悬垂前摆转体180度成悬垂);在做向后摆动时,应站在器械的后侧方(如悬垂摆动挂膝上悬垂摆动骑上、悬垂摆动后摆…  相似文献   

11.
低单杠后倒挂膝回环上这个动作并无太大难度,是一个借助惯性来完成的动作,但技巧性比较强。从动作要领上可看出,后腿后摆移重心,目的是加大回环半径,增大转动惯性,然后再借助已获得的惯性用力回摆上成骑撑。但这个看上去简单做起来也简单的动作,多年来在高中女生的单杠教学中,则成了较难完成的动作之一O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对动作要领的掌握存在下列问题:1对于女生特别是身体素质较差或体重较大者,在做向后的大幅度重心位移所产生的加速向后下倒动作时,容易产生较强的恐惧心理,因此多数初学者容易出现坐臀下滑动作而无回摆惯…  相似文献   

12.
<正>一、技术分析支撑后回环叫腹回环,整个动作由支撑开始,要求手臂撑直(两手握杠,之间与肩同宽),身体正直且腹部贴杠。然后两腿稍前摆,肩稍前送使腹部接近杠,上体迅速后倒,同时两腿后下前摆(借助后倒惯性),两臂压杠使下腹部紧贴杠,身体绕杠回环。当腿回环到杠后水平部位时,制动腿减慢回环速度(支  相似文献   

13.
单杠单臂向后大回环是1979年国际体坛上出现的新型独特动作,它打破了过去认为在单臂大回环通过杠下垂直面时经受不住惯性离心力的作用而脱手的传统认识,从而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第四届全运会上,我国单杠冠车邹利敏在成套动作中也成功地完成了单臂向后大回环。现在国家集训队的付鲁明已在海绵坑单杠上能完成二臂交换的单臂向后大回环、连续二次单臂问后大回环、单臂向后  相似文献   

14.
<正> 学生学习技术动作,产生这样或样那的错误,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已经掌握的某些运动技能对学习掌握某些新技能的干扰就是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之一。学生在学习新的技术动作时,用自己已有的技能代替所要学习和掌握的新的技术的某一部分或全部,因此出现了错误。例如,当学生学会了单杠“挂膝上”动作后,再学习单杠“骑上”动作时,就容易出现屈臂拉杠和髋关节伸展不充分等错误,这是因为学生用完成“挂膝上”的方法去完成“骑上”的动作了。由已有技能干扰而产生动作错误的情况是普遍存在,掌握了这一规律对提高教学质量极为重要。一、已有的基本技能及其干扰 1.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跑、跳、投的基本活动能力对体育项目中各种跑、跳、投动作技  相似文献   

15.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动作是单脚蹬地不完全,重心下坐,出现俗称"坐着跑"的现象。在此谈谈笔者对出现"坐着跑"现象的原因分析和纠正方法。一、如何界定"坐着跑"动作姿势及产生原因跑的完整动作是由单脚前脚掌着地支撑与另一腿折叠腾空前抬相互交替的周期性运动。单脚支撑完成蹬地时,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充分伸展,上体稍前倾。学生在短跑练习中,出现"坐着跑"的姿势是重心下坐,上体过直,踝关节、膝关节没  相似文献   

16.
纠正侧手翻错误动作时不容忽视头颈姿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学习技巧侧手翻时,有一部分学生完成动作时,出现屈髋、屈臂、冲肩、两腿侧绕手翻不经倒立,倒立时塌腰,摆腿无力、翻转不畅、不能有力地推手抬起上体等错误动作。经过较长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出现这些错误动作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练习时没有随着技术环节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头颈姿势,而影响了整个动作的完成。一、不合理的头颈姿势引起错误动作的原因1.出现屈髋、屈臂、冲肩、两腿侧绕手翻不经倒立的原因是:在上体侧倒时,有些学生过于低头。由于低头会反射性地引起上、下肢屈肌及腹部收缩肌紧张性加强,背部及上、下肢伸肌紧张性减弱,造成含胸…  相似文献   

17.
武术错误动作的纠正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一项传统项目,深受学生喜爱。由于武术套路的动作多、变化大,加之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各不相同,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动作错误。教学中及时纠正错误,改进技术是提高武术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对武术错误动作的纠正方法和形式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一、纠正动作错误的方法1.口令提示法学生在学习动作的初期阶段,会因动作规格要求不清而出现错误,教师可采用口令提示动作名称或要点的形式来帮助指导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准确完成动作,这种方法比较适合成套动作练习时采用。由于…  相似文献   

18.
双杠是体操教材的主要项目之一。双杠动作是通过摆动,屈伸,回环,用力平衡等形式,使人体不断改变形态和相对于器械的位置,从而完成各种不同的动作。中学双杠教材的动作都是在支撑、混合支撑和屈伸过程中进行的,基本上没有悬垂动作。其任务是发展学生的肩带(特别是三角肌三头肌)和躯干(背肌、胸肌、腹肌)的肌肉群的力量;加强关节灵活性与韧带柔韧性,发展学生的平衡控制能力和灵敏等素质,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学习和掌握各年级双杠教材单个动作和联合动作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19.
双杠支撑后摆转体180°成分腿坐是中学体操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尽快学会动作,是我们教师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在学生练习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动作 1. 摆动时屈肘屈膝,幅度小。 2. 摆动不够高(未超过杠水平),转体过早(在杠水平下转体)。 3. 转体不到位,分腿不够。 4. 提前换手(后摆转体未到位时换手)。 5. 有的学生转体时只是屈膝交叉脚,上体不翻转。 二、出现这些动作错误的原因 1. 用力不协调。在练习过程中,如果学生摆动用力不协调,就…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和录像观察等方法,对第43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双杠决赛前8名运动员成套动作类型、难度、完成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运动员个人能力、难度动作的选择和动作总数等影响E分的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双杠作为传统的支撑类项目,8名决赛运动员的成套动作在动作选用上仍旧是支撑类最多,但短半径回环类和悬垂大摆类动作已与支撑类成鼎立态势;悬垂大摆类动作以向后大回环及其衍生的向后大回环加转体动作为主,短半径回环类则全部为后上转体;从运动员成套动作编排看,沿纵轴转体的动作较沿横轴空翻的动作更有利于做出直接连接;决赛前8名运动员D分相差不大,E分成为了决定运动员胜负的最关键因素,8名运动员的E分排名与其名次完全相同.合理处理难度与完成的关系、难度动作连接直接化、缩短成套动作、储备充足的体能和心理能力,则成为运动员夺冠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