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低保范围之外存在一部分贫困人口,他们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因重病、重残造成的"支出型贫困"、"相对性贫困"群体不在少数,而社会救助各部门对这部分群体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些城市对边缘人员的医疗救助普遍存在制度层次低,投入不足,救助水平不高,救助对象"固定化"且资源配置不公平现象等问题。完善安徽省贫困边缘人群医疗救助模式有以下几方面选择:建立居民经济状况核对系统,完善贫困边缘人员甄别机制;取消病种限制和起付线,扩大救助范围;加强医疗救助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困难群众对救助政策的知晓程度;争取多方支持,扩大筹资来源渠道等。  相似文献   

2.
在低保范围之外存在一部分贫困人口,他们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因重病、重残造成的“支出型贫困”、“相对性贫困”群体不在少数,而社会救助各部门对这部分群体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些城市对边缘人员的医疗救助普遍存在制度层次低,投入不足,救助水平不高,救助对象“固定化”且资源配置不公平现象等问题.完善安徽省贫困边缘人群医疗救助模式有以下几方面选择:建立居民经济状况核对系统,完善贫困边缘人员甄别机制;取消病种限制和起付线,扩大救助范围;加强医疗救助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困难群众对救助政策的知晓程度;争取多方支持,扩大筹资来源渠道等.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农村社会救助体系改革和建设取得了明显成绩,在解决贫困群体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农村救助体系基本建立,政府责任逐步明确。同时,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还存在许多不足,如社会救助经费不足、社会救助制度的城乡分割、基层组织薄弱等,需要继续改进和完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大财政投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健全法律体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4.
张浩 《教育探索》2011,(7):123-125
当前,高校对家庭贫困大学生救助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为了提高对家庭贫困大学生救助工作的成效,高校应当从被救助主体、救助内容、救助体系和救助途径等方面着手,着力构建一种个体与群体、物质性救助与非物质性救助等协同救助的机制,应充分发挥各种救助途径和救助方法问的互补和融通作用,以凸显救助体系的合力.  相似文献   

5.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以立法形式保护贫困儿童的国家之一。21世纪以来英国颁布了一系列贫困儿童社会救助法案,其社会救助措施主要体现在提高家庭生活水平、帮助改善失业状况、努力实现教育公平以及发放补贴减轻压力等方面。英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儿童社会救助体制,形成了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险福利的有机衔接,打通了民主的决策机制和跨部门的有效合作。英国在贫困儿童社会救助中积极发挥“政府-企业-机构”多元儿童社会福利治理合力作用,把实现教育福利作为阻断儿童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把追求社会公平与市场效率平衡作为儿童社会救助的价值目标。英国儿童社会救助的法律规制,对我国健全中国特色贫困儿童社会救助体系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形成了自然灾害救助、城市单位救济与农村集体救济相结合的社会救助制度。市场经济改革以来,随着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创新发展,中国社会救助制度内容不断丰富,制度规范不断提高,形成了《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中规定的八项救助内容。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满足了贫困群体的基本需要,保证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维系了社会和谐,促进了社会公平。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走向是:救助对象从覆盖市场转型的城市新型贫困者向全体贫困者过渡;从城市社会救助体系为主体向城乡一体化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过渡;从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分离向社会福利整合社会救助制度过渡;长远来看,从政府主导向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过渡。  相似文献   

7.
作为弱势群体,城市贫困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应当引起广泛的关注。通过对城市贫困老年人的养老现状和养老需求进行实证调查,发现城市贫困老年群体学历较低、身体状况较差,他们所在的家庭供养能力较弱,并且制度缺失也是导致城市贫困老年人养老问题的原因之一。要改变城市贫困老年人的养老保障缺失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推进社会保险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8.
社会救助中的博弈现象与"贫困陷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存在于社会救助中的地方政府与上级政府、受助者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是我国社会救助制度产生“贫困陷阱”的深层次原因。分析相关参与人的博弈行为,创新社会救助制度,有效防止社会救助中“贫困陷阱”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弱势群体的问题受到社会的密切关注,尤其是农民工群体。经济贫困、政治权利的难以实现.文化贫乏因素把他们推向了社会边缘。如何对其实施救助,使其自助,成人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关于大学生“精神贫困”问题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学生"精神贫困"问题日益突出.大学生的"精神贫困"表现为在一部分大学生中存在着自卑、自暴自弃、自我封闭和学习失败等心理.导致大学生"精神贫困"有来自家庭、社会、学校和同辈群体等方面的原因,解决大学生"精神贫困"问题应从进行经济救助、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11.
A S Chamove 《Child development》1984,55(4):1394-1411
8 stump-tailed macaques were reared individually and either given all of their daily social experience in darkness (dark group) or given half their social experience in the dark and half in the light (controls). The dark group showed almost no aggressive behavior and less play than controls. Later, when all were tested in the light, the dark group were still less aggressive. Controls were less aggressive in the dark than in the light.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he form of the dominance hierarchy or the strength of preferences for social partners. This suggests that vision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in the maintenance of assertive behaviors and in the instigation and the direction of aggressive behaviors, but relatively less important in other areas of social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2.
佛教原始教义是不允许寺僧经商的,但寺僧经商的历史由来已久,二者存在矛盾。随着社会的演进,佛教世俗化趋势逐渐加强,二者之间矛盾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13.
社会思潮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以某种思想、理论为基础,以动态的形式反映一定的阶级、阶层或社会群体的思想、愿望、利益和要求的思想潮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了社会转型期。由于经济政策、经济体制的逐步变化,中国社会上不断出现各种各样的利益群体,而且,这些群体还逐渐表达出各自不同的利益要求,从而形成了当代中国社会思潮此起彼伏、竞相争鸣的局面。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中探清其总体走势,是理论工作者们在新时期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曹继建  姜华 《中国德育》2007,2(8):19-21
社会思潮是一种思想潮流,其发展趋势是被越来越多的社会个体接受并在越来越大的范围内产生影响。社会思潮的传播要经过"情绪感染与心理共鸣""知识观念与思想理论"和"价值观念"等三个递进的层面。青年群体是社会思潮重要的传播载体。基于社会思潮传播不断递进的三个层面,考察新时期社会思潮对青年群体个体化的影响,可以发现以下特点:随机性与扩张性、层次性与选择性、弱化效应。  相似文献   

15.
神秘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它的作用也是良莠杂糅,那么传统神秘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情况如何?为此我们采取调查问卷,针对青少年、官员及普通民众等三个群体进行抽样调查,从对传统神秘文化的认知、态度、看法、行为、目的等方面,了解人们对各种封建迷信活动和各种神功、异能、秘技的基本态度和参与情况。  相似文献   

16.
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历史和社会的产物,没有脱离历史背景和社会结构与机制的纯精神现象和文化现象。哈尼族的传统宗教文化,就是与其特殊的民族迁徙史、"父子连名"的血亲机制、"师徒连名"的文化传承机制、"地名连名"的民族区域结合机制相联系的。从宗教文化传承的社会结构上看,它是通过原生的"血亲力量集团"、"宗教文化贵族集团"和封建化时代的"村社议事会"所构成的特殊社会结构及其机制实现的。充分认识民族传统宗教文化存续的社会结构和机制,既是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关键,也是实现民族文化创新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南朝寒门、寒人虽巳在政治上崛起,但入政后。普遍表现出种种不成熟的心理状态:首先是入仕发迹的“侥幸”心理;其次是“自视犹不敢与世族较”的自卑心理;再次是贪婪粗鄙的“暴发户”心理。这些心理特征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南朝社会门阀观念仍然十分强大,使入政的寒门、寒人无法摆脱其影响,只得将自己定位在“士庶之别”的社会习惯观念之中。同时南朝士族虽巳衰落,但其势力足以遏制来自外界力量的撞击,加之寒门、寒人本身在出身、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差异,所以难以形成政治心理上的群体整合,自然比较士族来说要幼稚多了。  相似文献   

18.
试析弱势群体概念及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弱势群体是指在生活物质条件、权力和权利、社会声望、竞争能力以及发展机会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一般可分为两类,即社会性弱势群体和生理性弱势群体。其基本特征为个人及家庭生活达不到社会认可的最基本标准。弱势群体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差,可利用资源非常稀缺。往往依靠自身的力量难以改变其弱势地位,需要国家和社会力量的帮助或支持才能改变其弱势地位。弱势群体相关研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社会冲突理论、社会分层理论、公民权理论、社会达尔文主义和社会系统理论等。  相似文献   

19.
政府社会保障职能的缺位,社会保障制度的滞后,导致在改革中付出巨大代价的人群无法得到应有的补偿,无法公平地享受改革带来的成果,从而必然危及到社会的和谐和长治久安。正视社会保障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政府在实现和维护公平中的责任,强化政府社会保障职能,才能真正的实现社会和谐,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中,建立党政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从更高的战略层面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面对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大学生成为党政后备人才资源群体有其历史的合理性;面向在校大学生培养党政后备人才要立足于当代大学生的现实特点和后备人才的未来的双重视角,充分关注其特殊性,着重培养强化他们的政治思维素质、社会责任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健全的个性心理品质、完善和谐的人格。面向在校大学生培养党政后备人才模式,对广大经济欠发达地区具有普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