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基于解释的协作知识建构过程模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文章从解释的视角,把协作知识建构看作是学习者在不断进行自我解释和与他人交互解释中建构知识的过程。文章详细描述了协作知识建构过程中各类知识间的转化和传播,并对此过程中知识形态的转化、成员间知识的产生和获取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从计算机支持的角度建立了基于解释的协作知识建构过程模型。  相似文献   

2.
作者在分析交互理论与协作知识建构的内涵基础上,挖掘交互理论与协作知识建构的联系,发现虽然协作知识建构强调共同知识的建构、强调通过协作学习建构知识,但是在协作知识建构中也有自学的成分。该研究以交互理论为桥梁,从协作学习和自学两个维度来探讨网络环境下促进协作知识建构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随着协作知识建构的兴起,其在虚拟学习社区中得到了愈来愈广泛的应用,但是协作知识建构活动在虚拟学习社区中的运用还没有具体的框架可寻。文中以协作知识建构的基本过程为基础,结合中加"全球气候变化"("Global ClimateChange")项目,尝试探讨了虚拟学习社区中协作知识建构活动设计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4.
协作知识建构的社会网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K12教育论坛作为虚拟学习社区代表,分析各问题讨论式帖子间的内在交互联系,并用社群图揭示虚拟学习社区的知识建构过程,从密度、中心性、凝聚子群三大方面分析协作知识建构的特征,以探讨利用虚拟学习社区如何进行有效的协作知识建构.  相似文献   

5.
基于作品创作的协作学习以小组共同创作作品的形式开展协作学习,将实践创作与协作学习密切地结合起来,能有效发挥实践参与和深度合作的双重作用,以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深度建构,提高学习者的实践能力,以及促进创新知识产品的形成.文章在阐述基于作品创作的协作学习典型实践案例的基础上,分析了基于作品创作的协作学习的特征,并剖析了其对促进学习者知识建构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协作知识建构目前已成为课堂教学与互联网环境下一种重要的新型教学方式.该文在现有协作知识建构理论的基础上,对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协作知识建构的内涵、特点、基本要素、相关教学设计活动开展深入探讨,并创造性地地提出学习共同体创建、基于认知冲突的协作知识建构和基于整合的协作知识建构是其主要阶段.并以此为框架,对暨南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大学生“结构化学”建构活动开展个案研究,通过学习共同体的创建、组间协作与对抗式综合建构,形成多层次集体观点汇聚和多维协作知识建构,最终智慧共享、达成问题解决的共识和形成群体公共知识,促进大学生在积极依赖关系下多元协作知识建构,促进大学生内在动机的激发,推动大学生产生高层次的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和元认知能力,并在社会交往、协作能力等方面进行有效改善.在群体协作知识发展的不同阶段,教师和群体均要注意采取不同的策略来激发并维持学习者的动机,促使协作知识建构活动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7.
教师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建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迅猛发展,教师虚拟学习社区逐渐发展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平台。知识建构的水平是衡量学习社区学习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知识建构包括个体知识建构和协作知识建构两个方面,协作知识建构过程可分为观点表达、观点联结、观点建构三个阶段。本文以K12教育论坛为例对帖子数量和内容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教师虚拟学习社区中知识建构过程中存在教师参与交互频度不均衡、社区持续吸引危机、社区知识建构层次低、冲突辩护氛围不浓厚等问题,研究结论对于进一步提高教师虚拟学习社区中知识建构成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意义建构的化学教学设计与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备课有着本质区别,它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对客观世界的精确表征,而是由认知主体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强调情境、协作、对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中的四大要素,学生应在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人际协作,以意义建构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因此,基于意义建构的化学教学设计应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学来设计教师的教,教师应成为学生意义建构的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SCL)是近年来教育技术和学习科学研究的热点,协作知识建构是CSCL的主要学习方式和学习目标,如何支持和促进协作知识建构是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在社会建构主义和对话学习理论基础上建立的基于对话的教学设计和基于研究与实践的协作学习过程模型可以作为一种系统的教学模式,引入到CSCL学习环境中来支持协作知识建构。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困难和问题调查,以及CSCL课程实践证明:旨在提高学生对话能力,促进学生不同类型对话产生和发展,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促进协作知识建构的教学设计和实施策略是有效的,学生在协作学习中能掌握并运用这些策略来促进协作学习。实现知识建构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基于Wiki的协作知识建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iki作为Web2.0的典型代表与知识建构有着与生俱来的联系。结合协作知识建构的理论支持和Wiki的技术特性,对Wiki作为知识建构工具的可行性进行系统的分析,按照协作知识建构的过程模型设计协作知识建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情绪交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在线学习者协作知识建构的成效。为了探究情绪交互的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对在线学习者协作知识建构的影响程度,研究综合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从整体网络视角分析在线协作讨论中情绪交互的网络结构特征,并依据Gunawardena提出的知识建构模型对在线学习者协作知识建构水平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情绪交互的连通性较低、密度整体不高、中心势偏高,而且在线学习者的协作知识建构总体水平也不高,主要集中于知识分享和知识分析层次。其次,情绪交互密度和中心势不仅与知识协商和知识修改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在线协作知识建构水平。鉴于此,文章从情绪交互视角提出了提升在线学习者协作知识建构水平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李海峰  王炜 《电化教育研究》2020,(1):99-106,121
协作知识建构是实现知识创新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场无建构、建构无深度和深度难持续的现象是翻转课堂面临的主要挑战,原因在于学习者的经验知识匮乏、概念建构乏力和持续动力不足。为此,研究基于经验之塔理论和认知冲突理论提出了经验认知冲突探究法,它包括经验生成系统、个体认知冲突系统、集体认知冲突系统和知识建构系统。采用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通过三轮迭代实验逐步改进了评价权重、问题设计和学习支架,最终形成了一种翻转课堂模式下的深度协作知识建构策略。研究结果表明,经验认知冲突探究法消解了以微视频为主的经验学习模式的局限性,提供了多元化经验生成方式,建立了以问题嵌入驱动个体、小组和集体认知冲突的基本方法,开发的学习支架能够促进学习者进行深度协作知识建构的连续统发展。  相似文献   

13.
深度学习回应时代诉求,指向“核心素养”改革,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回归了学习本质。知识图谱有助于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实现深度学习。但以往知识建构存在组织静态、孤立的局限,基于ARCS动机模型和知识建构理论,从协同知识建构、动机策略和学习环境建构面向深度学习的动态知识图谱模型,具有动态生成、及时反馈、交互共享等特点,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增强学习体验。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利用文本挖掘、滞后序列分析等方法评测动态知识图谱建构模型。结果表明,实验组学生在学习成绩、注意力程度等方面均优于控制组,尤其对中低水平动机学习者产生积极影响,显著提高了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感知注意力、自信心和满意度。动态知识图谱建构发展思路可从重塑任务前计划、社会认知开放性、意义协商及生成性教学等方面寻找突破口,催生深层次认知能力与高阶思维。  相似文献   

14.
随着校本网络课程、国家精品课程、视频开放课程等不断涌现,门数众多、形式多样、内容交叉的网络课程需要联系起来、相互支持,以促进跨课程的网络学习。这就要求课程建设者打破传统课程内容的归属性,将内容紧密联系的网络课程作为课程群来进行建设。网络课程群是指使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实现的本专业或跨专业培养方案中若干门在知识、方法、问题等方面有逻辑联系的课程加以整合而成的网络课程体系。基于知识建构的网络课程群能够整合不同网络课程的知识,优化网络课程教学活动,支持学生跨课程的网络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目前我国网络课程群研究在理论层面多是面向具体学科的经验总结,在实践层面多关注具体案例,尚未洞察不同课程之间的知识关联。为了提升网络课程群的整体效益,网络课程群知识建构需要从分析框架、模型建构、促进策略、支持系统和评价方式等方面展开研究。网络课程群建设应根据经济社会的需求制定明确的目标,组建跨学科的研究团队,应用知识建构理论,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深入研究网络课程群知识建构过程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5.
翻转课堂中知识内化过程及教学模式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际语境中的“翻转课堂”,从本质上讲,强调的是学生课前使用在线视频学习的一种场所。但是学习场所的变化不能完全影响,或者说替代不了真实的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也还不足以让教和学的关系发生本质变化。翻转课堂的基本要义是教学流程变革所带来的知识传授的提前和知识内化的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流程要素仅是定义翻转课堂的重--素之一。作为真正意义上的翻转课堂,还需要添加另外两个要素:技术要素和环境要素。翻转课堂应该更名为“翻转‘教’‘学’”,关键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翻转课堂在教学应用中容易出现师生关系失位、知识难度越位、适用对象错位等局限性,根源在于对翻转课堂的定位停留在流程翻转的层面上,忽视了翻转课堂背后隐藏的知识内化的基本原理。翻转课堂主要通过教学流程翻转,分解知识内化的难度,增加知识内化的次数,促进学习者知识获得。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设计时,要根据渐进式知识内化的特质和翻转课堂的三个构成要素,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综合考虑。既保证不给教师和学生增加额外负担,又使教学媒体、教师培训、教学环境满足需求。教师在具体实施翻转课堂过程中,要遵循知识内化基本原理,根据课型、学情分析,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6.
高职高专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改革思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计算机网络技术飞速发展,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网络技术应用型人才必须与时俱进。本文从高职高专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人才培养目标、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等几方面进行探讨,并依据职业能力提出了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方案。  相似文献   

17.
学科建设是高校的基础性工作,为高校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提供着知识和智力支撑。我国"双一流"建设为入选高校学科发展提供着多方面的有力支持。该研究通过对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特征的梳理分析,发现地方高校学科建设有着自身的独特性,具体包括:系统性、长期性、地方性和特色化等。研究发现:未入选"双一流"建设行列的地方高校处于财力不济,师资实力不强,学科平台少且层次低,知名度及社会认可度低,以及学校管理质态有待提高等困境。为了深入推进地方高校学科建设,需要学校决策者的大智慧和大手笔,为学科建设定好方向;更需要加强制度建设,营造利于学科发展的氛围;第三,需要积极彰显学科特色,实现错位竞争;实施协同发展战略,强化学科基地建设也是现实选择;最后,实施地方化与国际化策略,实现学科建设的顶天立地。  相似文献   

18.
基于知识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学科教学资源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它是一项系统综合工程,涉及到师资、学生、教材、教学思想、教学管理、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方面面。本文基于知识管理的思想,针对目前精品课程使用不尽人意的现状以及在建设过程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基于知识管理的思想与方法建立应用型网络学科教学资源的策略与初步方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Researchers have recognized the potential of educational computer games in improving students’ learning engagement and outcomes; however, facilitating effective learning behaviors during the gaming process remains an important and challenging issue. In this paper, a collaborative knowledge construction strategy was incorporated into an educational computer game to facilitate students’ knowledge sharing and organizing during the game-based learning process. A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examine the students’ learning behavioral patterns, group efficacy, and problem-solving awarenes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proposed approach improved the students’ learning achievements and awareness of problem-solving. Moreover,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students’ behavior sequences, it was found that, with the collaborative knowledge construction mechanism, the students revealed significantly more aggressive learning behavioral patterns, such as “comparing and observing the learning targets” and “seeking clues and answers” during the gaming process. This implies that integrating the collaborative knowledge construction mechanism into the gaming process has great potential for helping students effectively learn and organize knowledge as well as fostering their awareness of applying the acquired knowledge to dealing with problems.  相似文献   

20.
论文从协作知识建构的视角研究教师基于教师论坛的交互行为,通过选取教师论坛网中的教师BBS作为个案进行分析,得出现有教师论坛在交互时的质量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能有效的促进协作知识构建的教师论坛组织策略——促进边缘性参与策略、信息属性分类策略和观点收敛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