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黄金明 《考试周刊》2011,(66):69-70
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传统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发现和探究.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掌握和探究发现两种。在接受掌握学习中,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在探究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发现者。传统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发现和探究,这种学习影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发展。所以,《语文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3.
学习方式有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不能片面追求发现学习、探究性学习,选择学习方式应  相似文献   

4.
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  相似文献   

5.
一、学习方式:由接受到发现,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的基本行为和特征,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结论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加以呈现,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存在价值,彼此互相关联。但是传统学习方式过分突出接受和掌握,冷落发现和探究,从而导致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激发。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状态,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专家认为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 ,学生学习方式有接受和探究两种 :在接受学习中 ,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 ,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在探究学习中 ,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 ,学生是知识的探究者、发现者。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研究表明 ,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并不是两种绝对对立的学习 ,二者只是相对而言的。从接受学习到自由或完全独立的探究学习 ,其间还存在着接受中有探究、探究中有接受的混合学习。而且从教育实际看 ,学生探究能力形成与发展是渐进式的 ,而不是突发式的。学生不可能一开始就能独立从事探究学…  相似文献   

7.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学生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同化,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式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顺应,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有所不同。但是,传统的教学过分强调接受式的学习,学生往往处  相似文献   

8.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常教学.从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中学习,学习的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学生的学习成了纯粹、被动的接受以及记忆的过程.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内容形式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他们的学习过程更多是以问题形式呈现出来的,学牛是知识的发现者,他们的学习过程更多的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学习的方式很多,大体上可分为两类:接受型和自主探究型。在接受学习方式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在探究学习中.学习的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探究、发现。这两类学习方式相对而言,相辅相成,视不同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而选择使用,从接受学习到自主或完全独立的探究学习,其间  相似文献   

10.
蒋和芳 《考试周刊》2012,(60):56-56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是相互形成的关系。但在教学实践中,为了迎合发现学习中的“探究学习”,我们淡化甚至忘却了数学中“接受学习”的存在。使人有种谈“接受学习”色变的感觉。如果我们只要探究性学习,不要接受性学习,就会忽视对知识的系统讲授,忽视学生对全面系统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从人类学习的角度来说,任何一种学习方式都有其自身价值。前者对于获取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具有重要作用,后者对于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注意重视和运用新的学习方法,无疑对于新课程改革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起到了推动作用。而由于理解上的误区.一种观点甚至认为传统的学习方式应该完全废除。这显然有失偏颇,违背了“弃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原则。为了避免这种极左极右现象的发生,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传统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的内容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忽略了发现和探究,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随着数字技术的发  相似文献   

12.
学习方式就是人们在学习时所具有或偏爱的方式.数学学习方式就是指学生在学习解决数学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色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  相似文献   

13.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进行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同化,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彼此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传统学习方式历史课上教师以自己为中心,讲述时间过长,学生主要是听教师讲,处在被动  相似文献   

14.
袁妹 《考试周刊》2013,(24):102-102
<正>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学生的学习方式可分为接受和发现两种。接受学习是以获得系统的学科知识为目的,学习的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发现学习以系统的学科知识的获得为目的,但强调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发现、分析、理解并掌握基本结构,学习内容常以问题形式呈现,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接受和发现两种学习方式都需要,应互为补充。然而,我国学生长期以来习惯于  相似文献   

15.
叶瑾 《宁夏教育》2003,(5):13-1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新课程指导纲要突破了以往教学改革着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使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成为这次课程改革的重要特征。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  相似文献   

16.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 ,它与传统学科教学中的接受性学习有着本质的不同。在接受性学习中 ,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 ,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其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是 :教师呈现知识———学生理解———巩固练习———教师评价。而在研究性学习中 ,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 ,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发现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它主要从学习者个体发展的需要和认知规律出发 ,提出了以“创造”为指向的学习形式及有关的学习内容。由于教育目的、教学目标的整体性和丰富性 ,学生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7.
一般来说.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授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两种。在授受式学习中。知识由教师直接提供,其特征为“教师讲,学生听”,知识形成的过程由教师的讲授呈现出来,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在探究式学习中,知识由学生自主获取。其特征为学生的自主探讨和研究。学生对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所体验或通过自学了解这一过程(前者对应于发现式探究。  相似文献   

18.
学习方式是当代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并不等同于具体学习策略与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索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同化,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  相似文献   

19.
探究学习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的问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以及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从而获取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与探究学习相对的是接受学习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教师是主动“灌输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接受学习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  相似文献   

20.
探究性学习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的问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以及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从而获取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与探究学习相对的是接受学习,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探究学习有效地改变了学生这种“学而无思,思而无疑,有疑不问”的旧学习方式,从而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探究学习、发现学习、研究学习成为当前课改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