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夫山泉"标准门"事件,从起初的媒体舆论监督演变为后来媒体和企业的舆论对攻,农夫山泉的新闻发布会把事件推向舆论关注的最高点,随后双方逐步回归理性。本文梳理事件发生转折的三个关键节点:丹江口水源地"垃圾围城"、标准不如自来水、农夫山泉的新闻发布会,分析媒体舆论监督存在的瑕疵和企业危机公关出现的失误,进而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为今后类似事件的处置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
陈力丹  汪露 《新闻界》2006,(5):9-11
最近发生的富士康诉《第一财经日报》案在传媒业界和学界引起了强烈关注,也成为业界和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舆论监督与企业的危机公关——富士康诉《第一财经日报》案引发的思考》一文,通过对这一事件所透露出来的舆论监督新动向的观察和思考,重新探讨了舆论监督的职业规范问题,并提出了在舆论监督中应对被监督者危机公关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3.
德拉吉事件、"9·11"事件……博客在传播领域引起世人关注的事件几乎都与"揭丑"紧密有关。以揭丑面目出现的博客,其舆论监督功能不言而喻。博客为什么能产生出如此的舆论监督力量,笔者以为,原因有三: 一是往往因事实的"原生态" 而有力量。从新闻传播的流程来看,传统媒体舆论监督报道的出台要经过一个过程,传统媒体传播给受众的事实可能由于权力和资本等影响而被屏蔽或部分屏蔽。在博客世界中,由于较少权力  相似文献   

4.
广播电视新闻是新闻传播的重要机构,舆论监督新闻是新闻事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众广为关注的。由于舆论监督新闻采编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新闻采编人员需要更多地掌握新闻采编技巧,以便更好地收集舆论监督新闻,进一步提升舆论监督新闻的价值。本文从舆论监督新闻采编人员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新闻采编前期准备工作和采编时细节把控三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给舆论监督新闻采编工作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公民意识和网络舆论监督——兼论网络舆论监督影响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网络舆论监督事件纷至沓来,其频率和密度不同以往,预示着网络舆论监督时代的来临。从公民意识的角度现照网络舆论监督,把握二者间的互动关系,有利于揭示网络对社会的深层次影响。网络舆论监督的强大影响力,主要体现在“聚合效应”、“现实效应”和“蝴蝶效应”上。就未来发展而言,网络舆论监督不可能单独存在却又必然长期存在,但由于其“两面性”特点,需要对其规范和引导。  相似文献   

6.
张进 《东南传播》2012,(6):41-43
自媒体时代一改过去传统媒体对话语格局的垄断,互联网成为重要的民意表达阵地。与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相比较网络的舆论监督触角更宽广,传播更具有发散效应,往往能够形成声势浩大的"民意广场"。各种新媒体形式迅速发展,使舆论信息随时随地互动传播,其参与主体多样复杂,内容数量庞大,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这给危机传播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本篇以宜黄拆迁为案例透析自媒体话语权对公共事件危机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随着舆论监督力量的加强,公共管理机构的危机报道经常出现在大众媒体上。在我国,媒体一直具有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的作用,那么,在危机事件爆发时,媒体理应发挥相当的作用,帮助政府更好地解决问题。近几年,随着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以网络、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由于新媒体传播及时迅速、覆盖面广、传受平等的特点,在危机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何利用好新媒体,成为了政府应对危机报道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8.
媒体公信力是媒体在受众中长期形成的信任感和权威性,是媒介所具有的赢得公众信赖的职业品质和能力。公信力不但决定了一个媒体所影响的受众面,更决定着它影响受众的程度与效度。毫无疑问,公信力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舆论监督是媒体赢得公信力的利器。以《焦点访谈》为代表的电视新闻舆论监督,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与其它媒体比较,电视舆论监督的公信力一直是很高的。然而,毋庸讳言,由于种种原因,电视舆论监督正面临着公信力危机。是什么因素导致了电视舆论监督公信力的危机?如何重塑电视舆论监督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9.
舆论监督出现偏差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主观因素是记者在舆论监督时因自身的立场和手法不得法,是可控制的因素。客观因素是记者在采访报道一些事件中,由于受诸多条件限制,无法保证在材料采集上不出现任何偏差。在实际工作中,参与舆论监督的记者出现偏差的主观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0.
田华 《新闻界》2007,(2):77-78
2006年6月,因报道富士康科技集团旗下鸿富锦(深圳)公司员工超时加班,《第一财经日报》两记者被富士康告上法庭,遭受巨额索赔,双方剑拔弩张,成为轰动全国的由舆论监督引发的新闻事件。9月初,富士康事件突然峰回路转,双方握手言和,匆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多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人都成为了自媒体,可以用多种方式进行舆论监督。但由于网络舆论监督的局限性,难免出现信息失真,把关人缺位等问题。本文以2013年2月17日发生的“李天一案”为例,试分析其传播机制和传播效果,探究该事件对我国网络舆论监督领域的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广播舆论监督节目有着与电视、报纸不同的特点。由于现在的广播界,“采编播”合一,主持人自身的素质及其对节目的把握,直接决定着舆论监督节目的成败。 找准角色定位 舆论监督节目不同于一般的新闻节目。如果说新闻是新近客观事实的报道,那么舆论监督节目就必须对所报道的事实加以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并做出结论,让听众能够清晰的了解到该事件的是非曲直。这  相似文献   

13.
徐芳  张城  余宽宏 《新闻前哨》2013,(11):44-46
网络媒体在短短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突破。现如今,网络媒体已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几年,由于网络媒体强大的舆论监督力量,很多事件经过网络媒体介八后发生急剧转向,并且进入快速解决的通道。本文通过对荆楚网《网事回应》栏目的分析,浅谈网络媒体舆论监督效力的发挥,探讨网络媒体舆论监督存在的不足,并试图就更好地进行网络媒体的舆论监督进行舆论引导提出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据艾瑞咨询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PC网民的规模达到5.9亿人,增速为6.8%;移动网民的规模在2013年底达到5亿,增速为19.5%。由于新媒体的快速普及与运用,传统媒体在报道上存在限制的事件得以借助新媒体进行传播,比如网络对于诸多公权滥用事件的揭发,网络逐渐成为民众表达舆论、行使监督权的重要平台,成为媒体发起舆论监督的源头。舆论监督一直以来是政治生活的热点,是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环境下,当前我国的舆论监督呈现出怎样的态势,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各有怎样的表现?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中关于舆论监督丰富的论述及新闻思想为我国舆论监督的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南。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网络舆论监督发挥了传统媒体无法发挥的作用,在监督中解决了许多问题,但由于互联网在我国发展起步晚,普及率低,所以网络监督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本文以"华南虎照"事件为例,探讨网络舆论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以期实现网络监督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使网络舆论监督能得到良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网络舆论监督的缺失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中国网络舆论监督展示了前所未有的力量."华南虎事件"大幕落下、"封口费"事件、深圳"猥亵门"事件、公务员出国考察的费用清单等一系列焦点事件.从爆出、解决过程到尘埃落定,网络舆论监督贯穿始终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事件的发展.所以,有人把2008年称为"中国网络舆论监督元年",此说并不为过.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立足于危机传播理论,以晋宁"10·14"事件报道为研究个案,从报道形式、主题框架、事件归因、新闻来源、报道基调、危机传播模式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媒体在农村群体性事件议题上的媒介表达状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媒体优化群体性事件报道、提升其深度效能的策略路径:应注意进行事件潜伏期的环境监测和危机预警报道;加强危机蔓延期的沟通协调功能和恢复管理期的社会反思功能;注意把握报道分寸、建设性地进行舆论监督;尤其是在农村群体性事件报道的法治价值取向上,还应加强对农村群体性事件的行政法反思、多元主体利益关系分析等。最后对媒体建构下的施工方和地方政府危机传播管理策略问题作了一定反思。  相似文献   

18.
郑芳  王培明 《新闻世界》2011,(1):183-184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期,危机事件频发,因此大众媒介的纽带作用显得尤为突出。笔者认为,新时期媒介的纽带作用的内涵已大为丰富,表现为:搭建信息交流的平台,及时而有效的传达信息;消除不稳定情绪,正确引导舆论;实施舆论监督;缓解不安情绪、坚定信心。  相似文献   

19.
在危机发生时,媒体起着提高政府和个人危机意识,保障公民知情权,维护公共利益,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新闻改革不断深入进行和信息渠道日益多样化,舆论监督在危机报道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20.
“焦点访谈”的实践与舆论监督的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媒体说,“舆论监督”是1998年社会最流行的词语之一。中央领导对于舆论监督功能与作用的肯定,社会各界对于舆论监督效果的认同,新闻媒体对于舆论监督权利与义务的研讨,这一切,使得舆论监督本身成了焦点。 如果说,传播新闻事实是媒体最基本的任务的话,那么舆论监督可认为是由此派生出的一项功能。所不同的是,其他类型的报道注重于新闻事件的结果,而舆论监督报道则偏重于所报道事件的过程,因此这类报道可以称为调查性新闻。也就是说,记者必须要参与一个事件的调查过程,才可能完成这类报道;而在调查中所采取的策略,将对舆论监督效果的实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