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挑战与应对:高校德育有效性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校德育所受到的重视程度与智育、体育、美育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然而,学校德育有效性普遍不佳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本试图探讨其原因,并从“知道”与“体道”及其一体化的角度规定衡估德育有效的标准,进而从科学的德育定位,德育实施和队伍建设三方面提出增进德育有效性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学校德育体系建设研究作为学校德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过程融合,日益成为真正实现德育研究实践转向,从而提升学校德育实践力的现实要求。我国学校德育体系建设研究经历了确立“整体规划学校德育体系”理念的开创阶段、提高“理论一体化”水平的建构阶段和反思学校德育体系建设实践困境的全面推进阶段。未来学校德育体系建设的研究将更加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学校德育体系的融合,加强学校文化诊断,重视学校德育制度建设,增强德育主体的合力,实现类主体生存意义的自我建构。  相似文献   

3.
朱文余  蒋婷婷 《教育文汇》2023,(7):22-24+31
新时代中小学要坚持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针对德育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寻找新路径,构建德育工作体系。本文以金寨县莲花学校德育体系建设为例,以“莲”为德育建设切入点,确定“莲”德育课程和工作体系,结合学校及地区特色深度挖掘“莲文化”底蕴,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德育工作方面进行一些有益的实践和探索,以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莲洁”少年。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为学校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学校德育工作要紧密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和新实际,积极创新和改进德育的内容、形式、方法等,大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德育研究,努力提高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5.
德育和心理教育都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德育正朝着“整体性德育”、“主体性德育”、“学会选择的德育”方向发展,这些都在不同层次、不同侧面涉及学生的心理层面,加之社会转型期学生正面临一系列心理冲突与抉择,使德育无法回避心理教育问题。现代学校德育要想提高其实效性,必须与心理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丰富其内涵,扩展其功能。本文心理教育与德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三方面探索二者的联系,以期构建以心理教育为基础,以德育教育为导向的模式,从而拓展当前学校德育工作新视野。  相似文献   

6.
德育在学校教育中“首”而无位.往往与人们看待德育的视角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从心理学视角中重建学校德育本质论、德育功能观和德育方法学,让学校德育的心理本原得以本真澄明,无疑会帮助学枝德育走出困境,“首”而有位。  相似文献   

7.
我国学校德育因忽视学生主体性,而呈现灌输式,规范式德育模式,导致学校德育步及困境。强调学生道德学习活动,赋予德育活动以高尚品味,建立“爱”的德育模式,将帮助学校德育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8.
"三维"大德育运作机制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维”德育研究是以一个县市为单元,通过“全市一盘棋”的德育决策,区域性建构以“1234德育活动流程图”和“聚焦疏导法”为主体特征的,以家庭德育为基础,以学校德育为主体,以社区德育为依托,以政府行为作保证的,学校德育、家庭德育、社区德育的有机整合。“三维”大德育运作模式,构建了三方联动、“三维”共振的社会德育场和“三维”德育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小学德育社会化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学校德育问题诊断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当前学校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增强德育工作者的使命感,提升学校德育的专业化水平及其应对社会变化发展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德育理论建设而言,学校德育问题诊断将有利于增强德育理论与德育实践的联系,提高德育理论指导德育实践的能力。学校德育问题诊断的多学科基础及应用性特征将会催生德育研究的技术取向,并为有关德育政策的制定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国家德育课程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但是,将这门课仅仅当作一门课程来对待,会导致这门课在学校宏观德育建设中的缺位,影响其育人效果的取得,并容易造成校本德育课程对国家德育课程的僭越.这同时也不利于这门课程目标的落实,不利于多学科内容的整合,也不利于国家德育课程的实施.为此,需要在观念层面明确国家德育课程的德育地位;在体制上搭建教学部门与德育管理部门的联动机制;在行动层面处理好学校德育课程体系的“一与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校德育队伍、构筑合理的学校德育目标体系、根据新形势的需要改进和增加德育内容、依据教育对象的心理特征来确定德育方法、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等方面探讨了学校德育的实效性问题,对于新时期学校德育的开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吕同舟 《中国德育》2008,(11):12-15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为了回顾30年来我国学校德育理论和实践创新的重要成就,整理基本经验和教训,为新时期学校德育预示发展路径,我刊开设“学校德育30年”专栏,涉及“学校德育政策回顾”“学校德育理论研究的发展”“学校德育实践的历程”“校外德育”“青少年价值观研究”等内容,本期主题为“校外德育”。  相似文献   

13.
在呼吁特色化办学的教育大背景下,建设学校德育特色,是促进中小学德育发展的新取向,是德育管理实践与文化的体现,是提高德育实效性、促进学校优质发展的行动策略和有效途径。本文以我校“4+X小主人”校本德育特色建设为案例,共谋细节引领下校本德育特色创建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论走向体验之路的学校德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学校德育普遍存在着实效性低下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我们恪守着一种“知识德育”的路径,用道德知识的传授代替真正意义上的道德教育,把德育过程等同于道德知识的认识过程。体验式学习强调学生在体验中,通过反思和实践去学习,是“做中学”与“思中学”的结合。在德育中引入体验式学习,有利于学校德育回归本真、培育学生的道德情感、提升道德反思力、升华道德境界。营造体验型的学校德育文化氛围、创设体验型道德情境、组织开展体验型道德实践、开发体验式德育教材等是体验式德育实施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当代德育变革要改造根基深厚的学校德育传统,就要将新型德育理念以制度的形式加以确立,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德育理念的扎根以及从理念到行为的转变。德育变革必须重视德育制度建设,其关键和难点是建立、健全德育监督制度。德育制度建设与德育理念引导的协调作用,能有效推动学校德育的转型。  相似文献   

16.
学校德育工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保障。青岛十九中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以“红色德育,熔铸家国情怀”“绿色德育,学会敬畏自然”“蓝色德育,开拓科技视野”“金色德育,促进综合发展”为着力点,打造“四色德育”品牌,推进学校德育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学校德育的困境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文晓 《教育探索》2003,42(6):96-98
我国学校德育因忽视学生主体性而呈现灌输式、规范式德育模式,灌输式、规范式德育模式导致学校德育步入困境。强调学生道德学习活动,赋予德育活动以高尚品位,建立“爱”的德育模式、将帮助学校德育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8.
一、“生本德育”的实质1.“生本德育”的定义。生本德育”是指“以生为本”的现代德育观和方法论、是指以学生为教育本体的学校德育 ,“生”指学生 ,“本”为人本、本体。“生本德育”是指学校德育理念、德育思想、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等均以学生为本体、为根本的出发点。以教育对象为本体 ,围绕学生的伦理道德价值取向、主体精神实质特点、行为实际表现而展开和实施。它既是德育理念、又是德育实践 ,且区别于传统的“师本德育”。就大德育观而言 ,学校德育其范畴 ,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及法制、纪律教育等。无论…  相似文献   

19.
社会道德水平“滑坡”的现实,昭示教育工作应该思考学校德育活动的“真实性”。“真”的学校德育包涵有真的德育思想、真的德育态度、真的德育方法、真的德育精神四方面内容。真的教育精神则要求德育工作要有尊重科学的求实精神,爱憎分明、抑恶扬善的斥伪、批判和反思精神,坚持不懈地追求和捍卫真理的精神,不拘旧规地创新和探索的精神等。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30年学校德育政策回顾(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为了回顾30年来我国学校德育理论和实践创新的重要成就.整理基本经验和教训,为新时期学校德育预示发展路径.我刊开设“学校德育30年”专栏,涉及“学校德育政策回顾”“学校德育理论研究的发展”“学校德育实践的历程”“校外德育”“青少年价值观研究”等内容,本期主题为“学校德育政策回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