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杨林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7(12):112-113,127
土家族摆手舞体育文化源渊流长,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沉积,蕴藏着极其丰富而又珍贵的文化内涵,历经时代变迁而演变为当今的各种体育形式,内容丰富多样,动作灵活多变,集大众娱乐、休闲健身于一体。在当今提倡全民健身,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下,我们应当大力开发挖掘土家族摆手舞体育文化,来满足现代土家儿女全面健身娱乐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樊小玲 《精武》2013,(19):126-127
摆手舞是十分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土家族优秀的传统的文化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它在土家族的社会和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的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它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这种民族特色和生活气息恰好带给了摆手舞的丰富的内容。同时他作为国家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就应该站在维护民族文化多样性的角度上,对土家族的摆手舞进行很好的保护,促使土家文化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3.
论土家摆手舞文化生态的保护与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家族虽然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土家摆手舞的文化生态保护上仍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因此,要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挖掘、抢救、保护的力度,使土家摆手舞文化生态得到有效的保护与传承,为土家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相似文献   

4.
1.“舍巴日”的含义: “舍巴日”流行于三峡库区黔江土家族村寨。“舍巴日”土家语意为“摆手”,“日”即“做”,意为“摆手舞”。 2.“舍巴日”的内容: 现代民族史学家段超等人研究表明,土家族“舍巴日”从舞蹈动作看,它主要反映军事、狩猎、农事及日常生活等内容。“舍巴日”按其活动规模可分为“大摆手”和“小摆手”两种。  相似文献   

5.
战舞,是土家族摆手舞的内容之一。摆手舞在土家语中称为“舍日巴”,意即“跳摆手”。土家族的摆手舞与祭祖活动有明显联系。舞者在锣鼓的伴奏下,用舞姿朴实、节奏鲜明的摆手、屈伸、回旋等身体动作表现土家族的历史变迁、生产劳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土司体育文化更好的开展,扩展土家摆手舞的开展范围和提高摆手舞的质量,促进土司体育的发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文化修养。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座谈访问法、逻辑分析法,对永顺县中小学土家摆手舞开展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认为,永顺县中小学摆手舞存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对摆手舞认知不足的现象,学校也因为资金受限,体育教学场地存在教学用面积不足及地面不平整状况,多数老师靠自学和其他老师所教学习的摆手舞,体育教师认为师资分配不合理现象存在,并且多数学生认为体育教师教学动作不够规范,直接影响了摆手舞在中小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土家族摆手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摆手舞是土家民族娱乐体育项目,源远流长。经过流传改造提高,成为土家族地区现代生活中各族群众接受和喜闻乐见的民族娱乐体育活动。首先,摆手舞具有一定的宗教色彩,它是土家人民纪念祖先祈求后代兴旺发达,庆丰收的一种舞蹈仪式。第二,摆手舞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表现为“渔猎舞”、“农事舞”、“军事舞”、“生活舞”四个方面。第三,摆手舞的表演形式有完整的程式,人数众多,要求有很好的组织。第四,摆手舞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因此,挖掘和整理这一古老的民族体育艺术遗产,对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加强社会主义精…  相似文献   

8.
摆手舞作为土家族代表性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2006年已被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经过5年的发展,现实状况令人堪忧。文章从恩施州利川市摆手舞的现状入手,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核心因素进行归纳和分析,认为传承人是摆手舞保护的前提,公众参与是摆手舞传承的基础,政府扶持是摆手舞发展的外延,并提出了构建传承人的保障机制、激发公众的文化自觉、明确政府的工作职责的发展路径,使摆手舞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步入有序的轨道,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摆手舞是流行于湘、鄂、黔土家族地区的一种古老的民间健身娱乐活动,具有较好的健身价值。文章通过对办公室人群土家族摆手舞健身操创编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提出办公室人群土家族摆手舞健身操的创编原则,并初步创编了一套适合办公室人群健身的土家族摆手舞健身操。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运用田野调查法、逻辑思辨法、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节日庆典、旅游经济、学校体育、全民健身中的土家族摆手舞的现代生存方式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文化流动规律下的土家族摆手舞的文化传播,从而为其它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张焕婷 《精武》2013,(36):122-122,124
摆手舞反映土家人的生产生活。如狩猎舞表现狩猎活动和摹拟禽兽活动姿态。包括"赶猴子"、"拖野鸡尾巴"、"犀牛望月"、"磨鹰闪翅"、"跳蛤蟆"等十多个动作。列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从摆手舞在学校体育中的宣传、推广以及推广中所受到的局限等方面进行解析,阐述其必要性及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主要从游客体验的角度出发,根据摆手舞的起源以及表演形式,将旅游体验与摆手舞的表演项目相结合,探折并设计开发基于游客体验的摆手舞的表演内容与形式,以更好地在游旅景区推广摆手舞并传承土家族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3.
土家民间舞蹈从内容上可分为三类,通过对其有代表性的六种舞蹈的对比分析,以巴山舞、摆手舞为例,以这两种舞蹈的开发及推广经验为依据,提出了创编健身舞蹈的原则及如何利用创编原则对其他土家民间舞种进行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学界关于体育非遗的研究,多是武术、养生气功、传统游戏竞技方面的,对传统舞蹈类体育非遗的关注不够,从模式视角审视传统舞蹈类体育非遗传承实践和传承问题的研究更是少有。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深度访谈法等,对摆手舞传承实践进行历时梳理和现时调查,提炼摆手舞的传承模式,分析传承模式变迁的表征及动因,从中归纳摆手舞的变迁机制,总结摆手舞的传承经验,审视摆手舞的传承问题,对整个传统舞蹈类体育非遗的未来传承提出建议。认为摆手舞传承实践中的9种传承样态可以提炼为民间主体主导传承、政府主导传承、社会组织主导传承3种传承模式,这些传承模式及其要素在相关文化生态因子的作用下处于永恒的变迁状态;各传承主导方对摆手舞的动态认同及传承模式的多样化是摆手舞传承至今的根本保证,摆手舞的传承问题正是由于各传承要素未能对文化生态因子的变化做出及时调适的结果,这要求摆手舞各传承要素不仅要适应文化生态变化,也要走向有机协同。未来,传统舞蹈类体育非遗应回归传承者的生产、生活之中,要融入全民健身之中,也要转向休闲娱乐;要明确传承主导方的权责;在传承中做到传承模式的多样性与保持体育非遗内涵的原真性相统一。  相似文献   

15.
黔东北土家族"金钱杆"的价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冯胜钢 《体育学刊》2006,13(3):63-66
对流行于黔东北地区的土家族传统体育“金钱杆”进行了研究。发现其是一项对场地、器材条件要求较低,技术难度较小,运动强度不大、运动量可随意调控,因而具有高度趣味性、欢娱性和广泛适应性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其发展历程中,表现出促进本民族团结和统一、延续土家文化、促进土家先民身心健康、促进不同民族文化交流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在土家族聚居地区的现实生活中,还具有促进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及旅游业发展,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土家族“跳丧”文化传承与转型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跳丧"是土家族的丧仪民俗,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民俗体育。通过文献资料分析和田野调查,对土家族"跳丧"民俗的活动形式与内容、"跳丧"民俗传承中的不同名称及其意涵、土家族"跳丧"文化的分布地域、土家族"跳丧"文化传承和转型路径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土家族"跳丧"的几类名称区分出不同的流派,土家族"跳丧"典型流派"撒叶儿嗬"的名称不仅是"丧歌"的拟音而且极可能具有实际的意涵,土家族"跳丧"分布于整个土家人聚居区而不仅限于清江流域,体育是土家族"跳丧"文化传承和主动转型的最佳路径与载体。  相似文献   

17.
张伟 《四川体育科学》2011,(3):136-138,145
民族传统体育引入普通高校教学是近年来体育、教育界探讨的热点话题。本文将视角投放在重庆市这一重要的民族地区,选取土家族摆手舞这一有较大影响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探讨其在重庆市高校开展的重大意义及原则,以期进一步引起各高校对引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这一论题的广泛重视,使更多更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高校体育教学。  相似文献   

18.
土家族摆手舞与太极拳健身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土家族摆手舞和太极拳的练习者进行调查及生理指标测量,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表明:土家族摆手舞是一项适合不同年龄人群练习的运动项目,它比太极拳更适合青年学生进行身体锻炼,能达到更好的健身效果。  相似文献   

19.
运用实地考察、文献资料等方法,分析由传统走向现代进程中湘西摆手舞的文化内涵、社会功能、社会价值、发展困境等问题,探索摆手舞发展的模式,以期为对湘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田野实地调查、历史过程比较,对土家族烧龙习俗的仪式过程、文化生态变迁以及体育价值等方面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后,土家族烧龙习俗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逐渐由祛灾祈福向休闲娱乐的社会功能转型,体育价值逐渐呈现.土家族烧龙习俗是土家人体育传承的纽带,是尚武精神的遗存和精诚团结的象征,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安全阀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