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个体在说谎时通常会采取印象管理的策略来制造令人可信的印象,最常用的印象管理策略就是利用笑容来掩盖说谎时的真实情感。本文设计了一个有准备的谎言实验,共39名诚实被试和47名说谎被试参与。研究结果显示:说谎者会比诚实者出现更多的面具笑容;说谎者的笑容可能出现过早或过晚;说谎者的笑容常常无法保持,受到外界轻微刺激就会在短时间内消失;说谎者的笑容强度可能和外界刺激强度能够引发的真笑不符。  相似文献   

2.
看破说谎者     
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是天生的说谎者,但当面对超出正常界限的谎言时,还是要学会如何去识破。看看大卫·李柏曼在《看谁在说谎》中的5分钟识破谎言的秘籍,让你轻松识破说谎者。1.避免眼神接触或很少直视对方,这是典型的欺骗征兆。2.人在说谎或有所隐瞒时,他的手势会比较少。3.当一个人坐着,他的手脚贴近身体,或者交盘在一起,而非向外延展的时候,表示他"有所保留"。  相似文献   

3.
谎言三叶草     
人总是要说谎的。谁要是说自己不说谎,这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有的人一生都在说谎,他的存在就是一个谎言。有的人偶尔说谎,除了他自己,没人知道这是一个谎言。谎言在某些时候只是说话人的善良愿望,只要不害人,说说也无妨。小时候在幼儿园,每天游戏时有一个节目,就是小朋友说自己家里有什么玩具。一个小朋友说:“我家有一列玩具火车,像一间房子那样长……”我呆呆地看着那个男孩,前一天我才到他家玩过,绝没有看到那么庞大的火车……我本来是可以拆穿这个谎言的,但是看到大家那么兴奋地注视着说谎者,我不由自主地说“:我们家也有一列玩具…  相似文献   

4.
说谎不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却是人人都会。我们虽然从小就被教育不要说谎,但依然没能阻止谎言蔓延的脚步。职场更是谎言的重灾区,但人们似乎对于职场中的谎言较之平时生活中的谎言更宽容些,说谎者受到的谴责也更少一些,甚至,有人认为说谎是职场必备的生存技能之一。  相似文献   

5.
别对我说谎     
利欲熏心之时,谎言无处不在。不过最新发表的科学研究表明,谎话"技能"也有失灵的时候,那就是将说谎者置于装饰简洁的房间中的时候。看似无关紧要的房间装饰到底是如何影响说谎者说谎的程度呢?让我们来看看心理学家设计的实验:两组被试分别在装饰单调的咖啡馆和环境丰富的咖啡馆接受谎言测试。测试结果发现,置身单调环境说谎的人大多表情不自然、时常沉默、声音不坚定,而在丰富环境下  相似文献   

6.
我们的心不是石头。石头也迟早会粉身碎骨,但心不会崩毁。今天,我以小说家的身份,也就是作为一个职业的说谎者,来到耶路撒冷。当然,不是只有小说家说谎。众所周知,政客也说谎,外交官和军人有时也被迫说谎,二手车推销员、屠夫和建筑工人概莫能外。  相似文献   

7.
说谎是怎样形成的呢?有一种解释认为,它是人们为了自尊的需要,对与个人有关的信息进行有意的歪曲,以博取他人的尊敬、敬畏或者同情。刚开始说谎时,由于道德感和行为的不一致,说谎者会感到窘迫、羞愧,害怕被别人揭穿,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压力。但是如果说谎者从说谎行为中获益,他便  相似文献   

8.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在对1865人进行的在线调查显示,82.1%的受访者认为当前说谎之风日渐严重。谈及为什么会说谎成风,受访者给出的首要原因是没有原则、底线失守,过分追求利益(72.8%);其次是说谎者不用付出任何代价,特别爱占便宜(68.4%);排在第  相似文献   

9.
说谎行为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和心理现象,对社会和人际之间的影响很大。谎言可能会破坏社会与人际和谐,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可能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并对说谎者具有一定的心理功能。说谎行为的形成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忽视诚实信用教育对儿童的消极影响有位心理工作者,在为儿童说谎问题走访了几十所学校后发现,儿童说谎并非个别,而是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说谎不仅是个教育问题,也涉及到心理学和社会学的问题。总之,儿童偶尔说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社会、学校、家长在“教导”儿童说谎;说谎者仅仅有说谎的行为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用说谎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高亚军 《山东教育》2021,(12):50-51
身为一名幼儿教师,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院“我的孩子不会说谎。”此话一出,原本向家长反映问题的我们仿佛成了说谎者。对此,我深有感触,也深感无奈。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孩子说谎?你可能认为这是个低级问题,不屑一答。但是有的时候,我们还是会在判断孩子是否说谎的这个问题上犯错误,委屈了他们。如谎言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非真实性,那么,能否说孩子说了一些我们认为不真实的话,就断定他们是在说谎呢?  相似文献   

13.
谎言终结者     
世界上有许多人会说谎,但说谎者的鼻子并不会变长。长期以来,如何识别谎言是一个令人纠结的大难题,善于察言观色的人可能会识破那些"菜鸟级"的说谎者,但对于那些面不改色心不跳的"资深"谎言制造者就无能为力了。"测谎仪"的使用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测谎仪"是一种多参量心理测试仪,主要测试被测者因心理刺激而引起的多种生理参量的  相似文献   

14.
说谎句"f:f不是真的"中否定词含义的理解和刻画,是说谎者悖论研究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巴威斯等在说谎者悖论的研究中敏锐地捕捉到了否定与否认的差异,在对比分析有关说谎者悖论的两种不同解决方案(罗素型解释和奥斯汀型解释)的过程中,凸现了否定和否认的区分及其价值:罗素型解释表明说谎者悖论源于否定和否认的混淆,而建立在对说谎者悖论更加精致分析基础上的奥斯汀型解释则指出,否定和否认的混淆仅是说谎者悖论产生的直接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说谎不是孩子的天性,它是在后天环境影响下逐渐形成的。孩子有了说谎现象,我们要搞清原因,进行引导和教育。既不能冤枉孩子,也不要放纵孩子。孩子说谎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说谎”——学前期儿童表现出的一种常见现象,困扰着许许多多的老师和家长。本文主要对案例中所涉及的儿童说谎现象的类型、成因和对策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家长和老师的指导工作有一定的帮助。一、常见类型我们知道特定的年龄存在特定的心理特点,因此分析儿童说谎行为要从年龄和心理特点两个方面进行,即从意识和无意识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一)无意识说谎类型这种类型的主要是指说谎者事先没有什么筹划,也没有什么预期目的,而是把某些幻想或错觉当成现实向人述说。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1.分不清想象与现实的关系,自己的想象中的事实与真正的事…  相似文献   

17.
网络成为思想与言论的汇聚地,但能隐藏在IP背后不露身份的特性也让一些说谎者找到了"天堂"。他们伪造名人名言,或来发泄对现实的不满,或仅仅为了吸引眼球。这类说谎者编一些伪造的励志名言看似并无大害,但在传播率极高的网络上洒下了说谎的种子。当愈来愈多的人将这些伪造的名人名言奉为圭臬后,留下的不仅仅是笑柄,也许还会有建立在谎言上的价值观。记住这些说谎者编造的假名言,别让别人为了博眼球的谎话干扰了你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许多家长反映,孩子经常将明明没有的事说得活灵活现。家长感到很苦恼,常常抱怨:“小小年纪不知从哪儿学来的,总说谎、骗人。”有的家长为此骂孩子甚至打孩子,但效果并不好。其实,说谎在心理学上可以分为有意说谎和无意说谎。有意说谎指的是说谎者意识到自己在说谎,并且有明确的目的,就是掩盖错误,欺骗别人。以下三个个案就是幼儿的有意说谎,家长要关注并及时纠正。个案1有一天,老师通知小朋友们第二天去春游,让他们每人准备一些食品到公园去野餐。咪咪平时喜欢吃巧克力,她很想带巧克力去。于是,她告诉爸爸:“老师叫我们每人带一块大巧克力去…  相似文献   

19.
毛黎 《成才之路》2012,(10):98-I0015
正心理学家通过研究人面部表情变化的方法,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在说谎。受此启发,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科学家,正试图了解是否可以让机器也能解读那些泄漏说谎者天机的视觉线索。至今,科学家的研究已显示出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拍脑瓜     
施琦 《中学生天地》2015,(2):38-39,31
左脑风暴小波、哈里和简森三个人是同学。有一天,三人坐在一起说一件事情。事后有人问小波:"哈里说的是真的吗?他是不是在说谎?"小波回答:"没有,哈里没有说谎。"这个人接着问哈里:"简森说的是真的吗,他是不是在说谎?"哈里回答:"是的,简森在说谎。"这个人又问简森:"小波在说谎吗?"那么,简森会如何回答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