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海洋备忘录     
中国是一个陆地国家,也是一个海洋国家。濒临太平洋西岸的我国,拥有18000公里的大陆海岸线,14000公里的海岛岸线,岛屿6500多个。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中国海洋生物种类极富多样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滨海国家,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公里,沿海地带有12个省(区)、14个开放城市、4个经济特区、3个三角洲、2个半岛、一个海南特区省和一个台湾省。在沿海还分布了大小岛屿6500多个,岛屿岸线14000多公里。我国沿海地区(不含台湾省)的总面积占国  相似文献   

3.
蓝色的梦想     
蔚蓝色的海洋,占据了地球71%的面积。它是一个宏大而深邃的奇妙世界。那蕴藏的无尽宝藏,那神话般的传说,一直是人类追寻的梦想。 我国的海域辽阔。北起鸭绿江畔,南止北伦河口,大陆岸线18400公里,岛屿岸线14200公里。海洋开发具有广阔的前景。 近几十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和对水产品的需求,近海鱼虾遭到过度捕捞,因而渔业资源日  相似文献   

4.
我国海岸线漫长,沿岸资源丰富,有土质肥沃可供农耕的三角洲滩涂土地资源,有岸线曲折终年不冻的众多港口资源,有三角洲及大陆架油气资源,还有丰富的生物资源、矿物资源、旅游资源等,我国沿岸及沿海海域的丰富资源,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我国沿岸又是直接入海河流的入海口,据估算沿岸及岛屿分布着1800多条河流,其中河长在100km以上的河流约有60余条,直接人海河流的流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44.9%,入  相似文献   

5.
一、自然概况 辽宁省海岸带跨渤、黄二海,东起鸭绿江口,西止山海关老龙头,包括4个市16个县、区。海岸线总长2800公里(其中岛屿岸线700公里)。 沿海分布大小岛屿506个,占全国岛屿总数8%。全省沿海滩涂面积,按海图量算,理论  相似文献   

6.
镇江沿江优势得天独厚,拥有江苏地区最为丰富的长江岸线资源,境内长江岸线达259公里,其中稳定深水岸线68公里,是深水岸线资源最丰富、最具开发潜力优势的地区。目前,镇江口岸已利用岸线约33.8公里,尚有未利用宜港岸线40.6公里,其中宜港深水岸线30.2公里,主要分布在镇江高资、龙门、谏壁、大港、扬中和高桥等港区。镇江口岸具有广阔的物流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7.
镇江沿江优势得天独厚,拥有江苏地区最为丰富的长江岸线资源,境内长江岸线达259公里,其中稳定深水岸线68公里,是深水岸线资源最丰富、最具开发潜力优势的地区。目前,镇江口岸已利用岸线约33.8公里,尚有未利用宜港岸线40.6公里,其中宜港深水岸线30.2公里,主要分布在镇江高资、龙门、谏壁、大港、扬中和高桥等港区。镇江口岸具有广阔的物流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宋达泉 《资源科学》1986,8(1):59-63
辽宁省濒临黄渤二海,大陆海岸线长达2100km,还有500多个岛屿,其岸线约为700km,对这一资源丰富、地位重要的海岸带和海涂区域,应加强科学研究,并进行管理、保护和开发利用,作为我国科学技术的重要项目来抓。  相似文献   

9.
填海之痛     
正作为临海国家宝贵的国土资源,海岸带不仅是生物多样性的荟萃之地、资源最集中最丰富的地带,也是区位优势最明显的地带,而且是生态脆弱、灾害较多的地带。填海狂想曲我国海岸线蜿蜒曲折,总长度超过3.2万千米,其中,大陆岸线长度在1.8万千米以上,岛屿岸线长1.4万多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国有长达18,000公里的海岸线,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不仅岛屿礁滩星罗棋布,而且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我国古代所谓“舟楫之便,渔盐之利”,已经认识到开发海洋资源的重要性.今天,在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更应该从战略的高度,积极地依靠科学技术,大力加强海洋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11.
舟山群岛港口岸线资源综合评价及优化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立军  顾波军  管林挺 《资源科学》2012,34(11):2206-2213
文章采用特尔斐法,构建包括6类影响因素,15个影响因子的舟山群岛港口岸线资源综合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深入开展实地调研,建立舟山港口岸线资源数据库并对岸线资源定级因素因子进行量化处理。选择了1:1万比例尺舟山地形图,在ArcView3.0软件平台上分别绘制水深条件、腹地条件、海域通航条件作用分值图,根据分值重叠情况进行岸线单元划分,并采用总分数轴法对岸线单元进行岸线资源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舟山群岛深水岸线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腹地条件、陆域集疏运条件是制约其港口岸线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因素;相对于其资源总量,舟山群岛岸线开发成熟度不够,产业集聚度和配套设施完备度均有待提高。文章最后对优化利用舟山群岛港口岸线资源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舟山螺头水道海域岛屿众多、岸线复杂、水深变化剧烈、水流流态不易掌握,本文利用FVCOM模式对该海域潮汐潮流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并对其水动力特性作了相应分析。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符合良好,较好的刻画了该海域潮流时空分布特点。通过分析研究区域流场、潮位、断面流速分布可知:潮流途径舟山群岛海域各水道时,受多流路潮流潮汐动力不均匀、较大曲率主航道、过水断面面积、科氏力、狭道口开口方向及狭道分流和合流等影响较大,涨潮时,螺头水道北岸潮流场占优,落潮时,螺头水道南岸潮流场占优,且潮流速较大。  相似文献   

13.
(一)硬环境中的自然环境。浙江是一个小省,面积仅10万平方公顷,人口4000多万。浙江省位于东海之滨浙江沿海有2000多个岛屿,是我国岛屿最多的省份。全省陆域10.18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70.4%,平原占23.2%,河流和湖泊占6.4%,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浙江海域是我国最大的渔场,可供养殖的浅海400余平方公里;东海陆架盆地是一个有着良好开发前景的油气资源区;沿海共有潮间带滩涂资源2886平方公里。此外,海洋旅游资源、海洋能资源也很丰富。  相似文献   

14.
陈吉余 《资源科学》1979,1(1):53-57
我国海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岛屿5000余个。绵长的海岸线上,海涂资源非常丰富。海涂为农业生产提供一定面积的可耕土地,海涂为水产繁殖的场所,沿海有很多滩涂用于贝类养殖。海岸带沉积物在波浪作用下,使有些砂矿富集于海滨。高潮滩上与其相连的海滨平原,引水制盐,自古以来,海涂的植物资源,可为轻工原料,有的也为发展畜牧  相似文献   

15.
海岛监测是海岛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前提和基本依据。本文以资源三号和高分二号两景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析近5年来铜盘岛海洋特别保护区内7个海岛的开发活动和岸线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多为无居民海岛,开发活动主要集中在铜盘山,其中变化较大的是仓储用地和采石场,表现为近5年来面积有所减少。海岛岸线主要有基岩岸线、砂质岸线、淤泥质岸线和人工岸线四类,从岸线总体变化、不同岸线类型变化及变迁速率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中基岩岸线变化较小,砂质岸线变化最大,表现为侵蚀,淤泥质及人工岸线长度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6.
选择九江—新济洲段长江干流为研究区域 ,该文在进一步扩展长江岸线资源研究的区域范围的同时 ,通过建立包括岸前水深、岸线稳定性、岸线陆域宽度、岸线集疏运条件和岸线城市依托条件为主要评价因子的指标体系 ,运用GIS手段和定量方法 ,探索了长江岸线资源的开发条件评价。分等结果显示 ,九江—新济洲段长江干流岸线资源质量存在明显的岸别差异 ,而且各项指标组合好的、质量高的岸线资源有限 ,说明岸线资源的开发要以治理和保护为基础。此外 ,以评价结果和岸线利用现状为依据 ,在深入分析各地市长江岸线的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适宜岸段后 ,提出了港口、工业、仓储和桥梁 4种岸线主要利用方式的重点开发岸段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中下游岸线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王传胜 《资源科学》1999,21(6):66-69
长江中下游干流相对稳定的岸线变迁特征,形成了其丰富的岸线资源。随着长江产业带建设的启动,岸线资源也将进入大规模开发。但由于岸线资源特有的特征,使其在开发利用过程中不能忽视岸线的保护和河道的治理,历史上的一些经验教训足以说明治理和保护在岸线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重要性。本文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岸线变迁的特征,通过对长江干流江苏段的调查研究,认为在目前的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着重开发利用、轻治理保护的问题。指出长江中下游岸线资源应树立岸线资源观,贯彻保护利用的总方针。遵循开发与治理,保护和利用相结合;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兼顾的基本原则。大力实施河道整治,保护有效节点,理顺行政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岸线资源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正濑户内海是日本最大的内海,它介于本州、九州与四国之间,因在诸海峡之内,故而得名。濑户内海东西长440千米,南北宽5~55千米,面积约9500平方千米。它是由于陆地下沉、海水入侵而形成的,平均水深约37米。这里海岸线曲折,大小岛屿星罗棋布,包括直岛、丰岛、小豆岛等3000多座岛屿,号称"多岛海"。自古以来,濑户内海即作  相似文献   

19.
中国海岛县的经济增长与综合实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海域中面积在500m2以上的海岛6 500多个,12个海岛县共有海岛1 738个,占全国海岛的27%,占全国有人居住海岛(433个)的40.6%。12个海岛县共有岛陆面积4 087km2,占全国海岛面积的(包括台湾岛、海南岛)5.1%。海岸线总长4 411km,占全国岛屿岸线(14 000km)的31.5%。我国12个海岛县分散分布在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大海域中,由于所处的海域位置、海洋与岛陆资源丰度以及受市场机制、社会经济状况、资源开发力度与行政区经济的影响,各海岛县经济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根据海岛县的区位特点以及资源的开发,海岛经济有了较快的增长。12个海岛县的国民生产总值1980年为12.05×108元,到2005年达到656.42×108元;人均GDP,1980年为473.5元,2005年为22 325元,分别递增17.3%和16.7%。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从1980年的40.7∶34.9∶24.4,到2005年为19.4∶41.3∶39.3。根据12个海岛县三次产业的结构变化,应用“三轴图方法”,绘制海岛县产业结构演进过程图。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各海岛县的经济综合实力进行了评估研究并进行排序,从而为各海岛县经济的进一步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刘飞  陈江龙  朱红云  金志丰 《资源科学》2010,32(12):2364-2370
本文以经典的级差地租理论为基础,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综合分析了岸线资源的自然禀赋、岸线区位条件和岸线产业集聚外部性等表征岸线宜港空间成本-效益因子对岸线级差地租的影响,形成了基于级差地租理论的岸线资源开发价值评价的研究框架。在此框架下,按照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最大化和开发与保护目标协调化的原则,以镇江市长江岸线资源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首先甄别出镇江市岸线资源级差地租为零的岸线,并对其余岸线进行了分级评价,将岸线段依据开发价值进行排序,排序靠前的岸线段近期是建设开发和优化配置的重点,而开发价值较低的岸线段则应留待自然经济条件改善后进行开发利用。根据评价结果提出镇江市岸线资源利用的时空系列,将为岸线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