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柏拉图不但对西方哲学影响巨大,而且其教育理念也于西方文明贡献卓著。要了解西方的文化与教育,柏拉图的哲学与教育思想是不能不管的。柏拉图的哲学本体论是"相"论,柏拉图的认识论就建立在其哲学本体论之上,只有对"相"的认识才是真确的认识。因受制于其哲学思想,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与理性主义特点。  相似文献   

2.
在人类社会步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林林总总的西方美学教程中,对柏拉图的讨论似乎已经面面俱到、穷尽一切了。而从一般阐释学和本体论阐释学间性角度阐释柏拉图美学为出发点,在“共时”与“历时”的交融中把握当时语境下柏拉图美学思想本质,改正对共时态的历史误读,是我们全面正确地剖析和认识柏拉图美学思想的重要原则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波普尔说:“柏拉图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可以说,西方思想不是柏拉图哲学的,就是反柏拉图哲学的,但极少是非柏拉图哲学的。”而柏拉图的核心观点就是贯穿其理想国的主线--正义问题。  相似文献   

4.
对哲学基本问题与哲学本真精神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认识与对哲学本真精神的认识是一致的,有什么样的“哲学精神”,就有什么样的“哲学问题”。以“本体论”精神解读哲学,就会把哲学基本问题规定为“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并形成“本体论—认识论—知识论”的哲学史模式。但哲学除“本体论”模式之外,也一直存在着“人生价值论”模式。这两大模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本体论”构成认识基础,并促使哲学科学化,“人生价值论”则构成认识升华,并保持哲学的形上本质,其基本问题即理性和信仰的关系问题也构成了西方哲学史的主题与本真精神。  相似文献   

5.
本体论是西方哲学。特别是古希腊哲学的核心。古希腊哲学的形成和发展集中体现在其本体论研究上。概括起来。在古希腊时期,哲学本体论的嬗变历经了“自然-物质”本体论、“自然-属性”本体论和“人类-概念”本体论三个阶段的内在逻辑发展。“人类-概念”本体论的形成不仅是古希腊哲学的最高成就,也深深地影响和统治了哲学从柏拉图到黑格尔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哲学在其源头 ,并不如在现代那样高度专业化却又发生了严重的分裂。在其发生期 ,哲学的智慧之光普照自然和人间。也许正因为此 ,古代哲学有其永恒的魅力。正象中国人经常追忆先秦 ,西方人喜欢以古希腊文明的继承者自居。在古代希腊哲学家中 ,又以柏拉图吸引了最多的读者。所以怀特海说 :“如果为欧洲整个哲学传统的特征作一个最稳妥的概括 ,那就是 ,它不过是对柏拉图的一系列注脚。”我们读他的名著《理想国》 ,可以发现他的理念论 (按照陈康先生的译法 ,应该叫“相论”)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本体论 ;他所设计的理想的国家 ,是以后西方思想…  相似文献   

7.
简评柏拉图的哲学王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一本巨著,它对西方政治思想具有难以估量的影响,在柏拉图的思想国里,哲学王占有核心的地位,哲学王正是正义城邦借以实现的充分必要条件.因此,对于柏拉图的哲学王思想进行研究是很有意义的.通过分析哲学王的思想,阐述哲学王产生的思想渊源,并分析了其意义与价值,最后分析哲学王思想中的整体价值观与极权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8.
尼采把虚无主义的诞生归结到其所否定的柏拉图主义虚设的瓦解,也即:上帝死了之后。海德格尔对尼采的研究首先是对于当时对尼采哲学所谓的“虚无主义”问题的批驳与澄清。海氏对于尼采的虚无主义给予了“仍是在传统形而上学遗忘存在之中思考虚无主义”的结论,称尼采只是“颠倒的柏拉图主义”。海氏对尼采之“虚无主义”的深刻误读说明其思想的“形而上学”痕迹及其无视尼采的生命本体论的实际。  相似文献   

9.
柏拉图的“哲学王”思想是其政治哲学中最核心的概念之一。它主张知识与权力的结合,力图挽救希腊城邦的危机。由于人们往往从现代政治理论发展的视角出发去解析与评价柏拉图的思想,导致对于柏拉图“哲学王”思想的种种激烈批评。有鉴于此,从柏拉图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出发解读“哲学王”思想,并回应对于它的批评,无疑有助于全面的理解“哲学王”思想,并能出一个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怀特海认为,整个西方哲学史都不过是柏拉图哲学的注脚。阿拉伯哲学家法拉比在传承和发展柏拉图哲学思想方面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他并没有随波逐流地跟进当时流行于世的新柏拉图主义,而是选择重新解读柏拉图,并让柏拉图式的政治哲学在伊斯兰世界发扬光大。文章借鉴和吸收众多法拉比研究者的资料,浅要分析法拉比的政治哲学思想,并将其与《理想国》中的城邦思想相比较,以表现他在中世纪柏拉图哲学研究史上极为重要的地位,以及对我们完整认识阿拉伯哲学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柏拉图是西方系统阐述德育教育的第一人,其德育观对于西方教育思想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他认为,道德教育的目标是达到个人与国家的正义和谐,培养哲学王。他的德育观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即“知识即美德”。如何理解“知识即美德”,深入探讨此问题可为我们当代的道德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柏拉图教育思想有明显的理想化取向,即以哲学王的培养实现理想国的建构。在其教育内涵实质上,体现为个人伦理与政治国家的统一。以此为切入点,可以从教育阶段的视角明晰哲学王诞生的过程,进而厘定柏拉图的灵魂塑造与理想国家融洽的教育归向。社会变迁导致的对教育属性变换、中西方教育差异、教育观构成和教育价值厘定的重新认知和体会,则构成文章反思柏拉图教育思想现代意义的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13.
试论巴门尼德认识论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格尔曾经说过:“真正的哲学是从巴门尼德开始的。”巴门尼德,作为古希腊爱利亚学派的奠基人和主要代表,其哲学思想在毕达哥拉斯学派和塞诺芬尼的影响下,在对赫拉克利特及以往旧哲学的批判中渐具特色。其“存在论”“本体论”开创了哲学本体论的先河,其认识论思想在西方哲学发展史上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尤其是他对认识对象(存在)、认识结果(真理)的规定以及对人在认识活动中主体性的弘  相似文献   

14.
西方古希腊和中世纪哲学大致经历了从“始基本体论”、“属性本体论”、“概念本体论”和“神学本体论”之后,哲学传统中关于“本体”观念的演变完成了其向近代的“入学本体论”的转向,而入学本体论是指将人作为一切事物、一切知识的终极确定性根据的哲学系统。它有其自身的价值与局限,必然演化出表面上似乎与“入学本体论”截然对立,而实际上又紧密相连的另一种形态的本体论——“物质本体论”。  相似文献   

15.
我国教育哲学的研究尚未进入教学本体论的自觉理解与建构。本文从教育哲学的角度 ,即从“教学本体论”的层面对以往我们对教学存在的认识进行反思 ,力求使我国教学本体论研究从心物二元论为前提的“思维本体论”中摆脱出来 ,形成现代意义上的“生成论本体论”,从而为我国教学改革提供符合现代哲学思维水平的教学观念和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6.
德育“以人为本”是关于高校德育的哲学本体论概念 ,既是一种价值观念 ,思维模式 ,也是一种方法论。一、德育的哲学前提──“民本”思维与“人本”思维中国儒家“以民为本”的哲学本体论绵延两千五百年 ,成为中国传统哲学的主流 ,构成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的典型特征。在影响我国高校德育的诸多哲学本体中 ,“以民为本”的哲学本体论和思维方式对高校德育的影响最为深刻而广泛。怎样认识和评价影响中国两千余年历史的民本思想 ?从积极方面看 ,中国传统的“以民为本”思想与“以人为本”思想同属于一个思想理论范畴 ,在尊重人的价值、关心…  相似文献   

17.
本体论是哲学研究的核心。在西方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研究中自觉把握本体论前提,厘清隐含在理论中的不同本体论假设,从横向上把握科学主义、人文主义以及两者相互渗透的倾向。梳理西方现代不同教育管理理论流派的本体论差异,不仅有利于从哲学本体论的视角认识教育管理理论、促进教育管理学的发展,而且也有利于提高我们认识论与方法论的自觉。  相似文献   

18.
柏拉图的“洞穴理论”描述的是只能看到“影子”而看不到真相的囚徒走出洞穴后看到美好景象的故事。他意在说明:于现实世界生活的人,由于缺乏哲学式的思考,只凭借狭隘的感官去认识整个世界是不可靠的。这一理论之中的“影子”“囚徒”“挣脱锁链之人”在现实世界中都有其特定含义。而这一理论所体现出来的敏于观察、敢于直面痛苦和哲学王的思想是其真正目的。“洞穴理论”在述说自身的同时,也充分展示出“理念论”的认识论、本体论、目的论意义。在当今社会,“洞穴理论”所蕴含的人性问题、真理问题及其教育意义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一 对话主义哲学,是一种与述谓性的“独白”原则相对立、以交谈性的“对话”为宗旨的学说与思想。对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既不是古代哲学的宇宙本体论,也不是中世纪的神性本体论,更不是近代的理性本体论,而是“关系本体论”: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要阐述了西方数学哲学主要流派柏拉图主义的演变过程,讨论了数学本体论的若干特征,对柏拉图主义及其现代形式实在论进行了分析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