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居易的闲适诗和他的讽喻诗一样都是社会政治的产物。闲适诗经历了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起着推动作用的就是社会政治。把影响白居易的重要政治事件与闲适诗的创作特点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反映出闲适诗和中唐社会政治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也说明闲适诗所具有的特定历史内涵和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2.
一时代与苏武苏武是四川眉山人。他生于本仁宗景相三年十二月十九日,公历应该是一O三七年年一初;死于—一*二年,活了六十六岁。今年七月,正是他逝世之后的第八百五十年。苏拭所经历的是北宋经学、文学最昌盛的时代。那时经学方面有邵雍、周敦颐、程额、程颐、王安石等历史上有名的经学家。宋太祖赵匡捐L惩于唐代藩镇灭国之祸,生伯武将权力大了会枪他的天下,于是崇文抑武。从赵普一句什么“以半部《论语》致太平”开始,宋  相似文献   

3.
自居易是中唐时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一生写了170多首讽喻诗,这些诗篇具有强烈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这些讽喻诗的特点可以从如下五方面作出探讨。(一)坎坷经历:白居易讽喻诗人民性形成的现实原因;(二)现实主义诗论:白居易讽喻诗人民性的理论基础;(三)诗歌创作:白居易讽喻诗人民性的具体体现;(四)诗歌形式:自居易讽喻诗人民性的外在统一;(五)诗歌影响:自居易讽喻诗人民性的持久魅力。  相似文献   

4.
<正>一、少年志向与北宋科举制度秦观,生于北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主要经历了神宗、哲宗两朝,而卒于哲宗元符三年(1100)。此间正是北宋社会的政治、经济、科举等方面制度,处于大改革大变更的时期。秦观的生活道路,必然受到这个时代诸方面特征的制约和影响。秦观的家世,不详记载。他有《送少章弟赴仁和主簿》诗写道:“我宗本江南,为将门列戟。中叶徙淮海,不仕但潜德。先祖实起家,先君始逢掖。议郎为名士,余亦黍词客。”由此可知,秦观的祖籍原在江南一带,后来迁徙淮海(即淮河,流经高邮湖)。他的远祖曾  相似文献   

5.
在中唐的诗歌创作和诗学批评中,白居易都是很重要的一位。他的讽喻诗的创作和主张,尤为人们重视。白居易提倡的写作讽喻诗的言论是其诗论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部分。本拟就白居易创作讽喻诗的时代背景、目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谈一点肤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中唐崛起的元白诗派领袖白居易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晚年放弃早年“诗歌讽喻说”理论,诗风转向闲适,其讽喻诗和闲适诗分别体现了他早期和晚期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本文试图从时代的大环境、白居易本身的士大夫情结以及佛老思想对他的影响,找到其晚期诗风嬗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古代散文,并非文章的一体,而是许多文体的总称,包括:论、记、序、书、祭文、墓志等。”(孙犁《书林秋草》)本文只就苏武的“记叙”散文,探求其哲理特色。苏城出身在北宋时期有浓厚文化气氛的家庭,由于家庭的教育,前辈的熏陶,加上自己聪颖过人与刻苦学习,少年时代的苏武就具有深厚的中国历史、文化知识。中国历史、文化内核,是儒家思想与佛、老思想。所以,在苏武的思想中,就有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成分,也有洒脱、豁达的佛、老用棉基因。渊博的历史、文比知识,儒、道、释兼有的思想,既是滋生他散文中哲理特色的沃土,也是他…  相似文献   

8.
试论白居易讽喻诗的忧国爱民情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朝现实主义大诗人白居易一生写作了3000余首诗歌(包括不少散佚者),为后人留下了一笔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占有突出地位、具有重要价值的讽喻诗在《白氏长庆集》中占170余首。这些作品为劳动人民的痛苦呼吁;同时对于压迫和剥削人民的统治阶级予以谴责。透过这些内容各异、长短不一、题材形式丰富多样、褒贬程度不尽相同的讽喻诗,我们能够清楚地理出白居易毕生为百姓“鼓与吼”的忧国爱民的情感脉络。本文拟从白居易所处的社会时代着眼,对他的部分讽喻诗所折射出的民情况做些浅述。白居易(公元772~846年)生活的时代适逢唐朝…  相似文献   

9.
北宋理学家张载,历来受到人们重视的是他的哲学思想,他的社会政治思想则被认为带有较浓厚的空想色彩而不太为人们所重视。然而,他的社会政治思想与他的哲学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他的社会政治思想,会有助于我们更深入更准确地把握他的哲学思想。不仅如此,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即使在空想的后面也往往能反映出某些历史真实。张载所生活的时代,正是北宋社会内忧外患日渐严重的时代,也是政界和思想界最为活  相似文献   

10.
苏轼,北宋文坛的巨星,不仅因为他全面的艺术实践,对诗词散文革新所作的突出贡献,更因为他所独具的高尚的人格,豁达的胸襟而深受后人的推崇和钦敬.苏武生活在宋朝比较升平的一段时间内,但也是社会危机急剧发展的年代.他以学化而仕,仕宦生涯却是在激烈的政治旋涡中度过.正直而散层的性格使他在新旧两党斗争夹缝中的依违态度得不到任何一方的同情,这就注定了他的悲剧命运.而来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震惊朝野的“马台待第”,更使苏武受到了空前的打击。他获烊后被任满黄州,晚年一再放逐于惠州、增州、廉州、永州等们远地方…  相似文献   

11.
简论作为政治家的苏轼张海俐“蜀中多才子,三苏天下奇”,一代文豪苏轼不但是北宋时期的文坛领袖,也是一位较有个性的政治家。前人在评价作为政治家的苏轴时,较看重的是他在王安石变法中的言行,如陈迩冬在《苏拭诗选》中认为:“苏武在政治上是追随旧党的……”也有的...  相似文献   

12.
刘禹锡的诗作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特色都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他的政治讽喻诗,暴露了朝政的腐败,政治态度鲜明,讽刺尖锐泼辣。他的诗从民歌中吸取养料,推陈出新,开一代诗风,形成了一种新的独特的风格:既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又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既有民歌色彩乡土气息,又经过加工而洗炼华美  相似文献   

13.
白居易的诗论主张诗歌要反映人民疾苦,强调诗歌的社会政治功能等其进步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但其诗论与创作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作者诗论中由于过分强调诗歌的美刺比兴,对前辈诗人的创作成就缺乏足够的认识,同时,他写了许多表现"知足保和"思想的诗。白居易的讽喻诗还制格立法,虽然主题专一、鲜明,达到了他"塞言责"的目的,但格法一定,必然影响诗歌艺术构思的复杂性和对现实概括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14.
论苏轼家庭生活与其文学创作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的名字,在文学史上是一个光辉的名字。他是北宋时代一位全才的作家。诗、词、散文以及书法、绘画、音乐等都有极高的造诣。一位伟大的文学家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政治的原因,有经济的原因,有时代的功绩。这里只想就他的家庭生活与其文  相似文献   

15.
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语》接受白居易诗文影响已为众多学者证实,其中引用白氏讽喻诗的例子格外引人瞩目。讽喻诗特有的功利性职能显然与《源氏物语》主旨,甚至与日本传统审美理想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然而,剔旨存情的引用原则,使紫式部能够将讽喻诗句完美的融合在《源氏物语》中。比对阅读两者,颇可体味,正是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典范性影响了紫式部的创作。从“诗乐合一”的创作理念,到长于描写、意象丰厚的语言表达,再到叙事技巧和女性主题.紫式部无一不精雕细琢,这都是在汲取白居易诗歌典范艺术上的再创造,而其背后体现的则是日本民族文化的自觉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的杰出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通俗性、写实性及类型多的突出特点,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讽喻诗作为白居易诗歌的主要类型之一,以激越耿直的措辞,切中时弊,反映了中唐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大问题,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密相关,在古代批评时政的诗歌中十分突出,因而颇受后世重视,研究成果屡见;白居易的闲适诗与其讽喻诗不同,意在“独善”,诗人在饱经人生沧桑的体悟以后,  相似文献   

17.
讽喻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先秦时期,讽喻文学经历了发端和发展的阶段.《诗经》“变雅”中的政治讽刺诗是讽喻文学的发端;孟子发展了《诗经》政治讽刺诗开创的讽喻文学良好传统,并将其推向了时代的高峰.孟子取得的这一成就对后世讽谕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苏武牧羊     
公元前100年,40岁的中郎将苏武受汉武帝之命出使匈奴。就在他完成任务等着回去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苏武,朕命令你出使匈奴。遵命!小人愿投靠匈奴王。苏武到匈奴之前,有个叫卫律的汉人在出使匈奴后投降了匈奴,并被单于封为王,但他的部下虞常对他投降匈奴的行为很不满。虞常跟苏武的副手张胜原本是朋友,就暗地里跟张胜商量,计划杀了卫律,劫持单于的母亲,逃回中原去。受死吧。把这些汉人和他们的头头苏武统统关起来!可是计划失败了。这时候正值冬天,虽又冷又饿,但苏武仍不屈服。苏武不肯投降匈奴,两次拔刀自杀都被救了回来。单于把苏武关在地…  相似文献   

19.
熙宁变法所面临的北宋传统政治文化,是为宋初开刨的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体制服务的。为了推进变法的展开,王安石对传统政治文化进行了抨击与抵制,但同时又明显表现了对某些传统政治文化观念的认同与接受。变法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宋神宗,以及其他变法派人士,都具有传统政治文化的浓厚色彩。从总体上看,变法是在北宋传统政治文化的严重影响与制约下进行的,这就使得变法的结果不可避免地出现种种偏差与缺陷。新法在其长期实行中未能形成相应的新的政治文化,使得新法难以得到社会意识和社会政治心理上的广泛认同与支持。  相似文献   

20.
周春华 《文教资料》2010,(22):13-14
柳亚子一生以丰富的诗词创作抒写了无数时代的歌、人生的歌、民族的歌,任何一个读过柳亚子诗词的人,都会从中感受到他独特的富有时代、人生光彩的"诗词文化思想"。忧患意识使他的诗词渗透着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政治责任感,独立人格铸造了他的高风亮节和战斗精神,开放的文化心态使他能够不断超越自我,随进步潮流而前进,名士思想使他积极进取的同时,亦有消极与感伤。其诗有云"六十四年身是史",正是柳亚子诗词文化思想特点的集中概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