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洪秀全是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的领袖,近代最早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和业绩在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史上具有光辉的一页。结合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来研究洪秀全的哲学思想,科学地阐明它的时代意义和特点,是很有意义的。一、宗教唯心主义与辩证法思想 1836年洪秀全去广州应试时,得到一本《劝世良言》,它是中国基督教徒梁发编印的宣传基督教教义的传道书。洪秀全当时对此书略加流览,未予置意,时至1843年洪秀  相似文献   

2.
洪秀全领导和发动的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它把历史上农民同地主的阶级斗争发展到了最高水平,这次革命规模之大、坚持时间之久、对封建势力打击之重、对后世影响之大,在中国农民革命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作为这次革命的领袖洪秀全的思想,同太平天国革命的发生、发展和失败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因此,研究认识洪秀全反封建思想及其局限性,对总结太平天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一、洪秀全反封建思想的产生洪秀全,(1814.1.1—1864.6.1)广东省花县官  相似文献   

3.
《劝世良言》、《钦定旧遗诏圣书》和《钦定前遗诏圣书》对洪秀全思想影响巨大,洪秀全"男女平等"思想、禁止奸淫妇女和反对淫乱思想、"为妇之道"思想、多妻制思想、对待女奴婢的思想以及妇女贞节观皆同这三本书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它们是洪秀全"耶儒合流"思想的主要来源.但从实质上看,洪秀全的妇女观仍然是中国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观,而且在西方上帝的宗教招牌下有过之而无不及.洪秀全不可能具有男女平等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对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两大课题试图作出回答的一次勇敢尝试.洪秀全的巨大的历史功绩不仅在主观上要破除不公正的腐朽的封建社会制度,而且构想出了新的理想社会模式并力图去实践它;不仅在于把鸦片战争后此起彼伏的农民反抗汇集成以太平天国为中心的近代中国人民的第一次革命高潮,而且还在于他第一次试图给农民以精神武器,改变了以往农民战争单纯依靠物质武器批判封建制度的局面.论述它,需鸿篇巨著,本文仅采撷洪秀全的早期平等思想作点初浅的分析.一、洪秀全早期平白尼法形成的历史来件。洪秀全早…  相似文献   

5.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是我国旧式农民革命发展的最高峰,也是世界历史上罕见的伟大的农民战争。洪秀全是这次农民战争杰出的领导人。他的革命思想是中国历史上农民革命思想发展的新水平,是太平天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和制定各种制度、政策的依据。本文试图对洪秀全的政治思想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6.
学术界传统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是由于洪秀全在第四次参加科举考试失败,其仕途被堵塞后 遂产生反抗清朝统治的思想,从而领导了伟大的农民运动。文章针对学术界的这一传统观点提出商榷意见。认为,传 统之说过于公式化,未能反映出这场农民运动发生的特点。虽然洪秀全产生反清思想的原因是复杂的,但在1840年 的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的某些思想在中国传播开来,从而使中西思想在洪秀全头脑中发生冲突与融合,是西方的新 思想而成为洪秀全产生反清思想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太平天国"的经济管理思想与政策考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天国”的经济管理思想和政策主张主要体现在《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部施政纲领里。前是在洪秀全的主持下制订的太平天国政纲,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消灭地主剥削阶级,全面进行社会改革的战斗纲领。后是由洪仁Gan提出来,经过洪秀全批准颁发,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略。章主要从这两部太平天国的政纲入手,对太平国的经济管理思想和主要政策措施及其产生的历史根源进行了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圣经》马氏译本是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基督教《圣经》中译本,它成为洪秀全获取西方基督教《圣经》知识的真正源头。中西化的差异导致了《圣经》马氏译本的变异和洪秀全的误读,给这个回合的中西化对话带来了再创造的可能性。《圣经》马氏译本中的“上帝”译名对洪秀全最为深远的影响,就是有助于他创造性地形成区别于基督教的“信仰中心”,走上创立新宗教之路。通过运用中国化改造西方化的方式更新中国化,是洪秀全接纳西方化的显特点。  相似文献   

9.
<正> 洪秀全是太平天国革命杰出的领导者是对太平天国革命的成败影响极深的农民领袖。史学界对于洪秀全的一生有各着种不同的看法,但基本上持肯定态度。我认为他在天京事变前功劳占主导地位,是功大于过,而天京事变后,其错误占主导地位,是过大于功。本文仅就天京事变后的洪秀全的功过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一八五一年一月十一日,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爆发了由洪秀全领导的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两年  相似文献   

10.
洪秀全与杨秀清是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两位杰出领袖,大部分的太平天国官方文书都记载着洪秀全与杨秀清在金田起义时期以兄弟关系为主线,同心协力,共秉朝政;在定都天京后以君臣关系为主线,后来矛盾萌发,最终激化,终于演出了骨肉相残的悲剧。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