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回玉 《地理教育》2013,(11):23-24
问题生成是学生思维被激活的动态生成,是学生学习新知识、解决问题过程中发现自己认知结构不完善,技能与能力相对不足而产生的学习障碍。丰富繁杂的生成性问题普遍存在于真实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地理学习过程中动态生成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哪些区域?如何针对学生的生成性问题实施有效教学,这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  相似文献   

2.
生成性问题是在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生成性问题是聋校高中语文课堂中的重要教学资源。聋校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生成性问题,抓住教学契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听障学生深度学习,并在课后及时进行总结反思,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相似文献   

3.
叶平 《中学理科》2007,(7):41-42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产生的困惑、疑虑、好奇、怀疑而渴望探究的心理状态.新课程改革强调“问题”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希望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一方面强调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变成通过学习生成问题并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的生动课堂.问题意识是学生学习,特别是创造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思想品德课程具有很强的问题性,教学中要重视问题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从而学会善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一、创设"质疑"情境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就是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设置问题情境,是问题式学习的起点和核心。只有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学生在学习中才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如教学"成长中的我"这一框题时,可以先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认识水平出发设置以下几个问题:1.爸爸妈妈喜欢  相似文献   

5.
汤萍 《生物学教学》2012,37(12):21-22
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转化为有思考价值、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可使学生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进而逐渐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1如何设置问题情境1.1具体性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体,过于空泛的问题不是有效的问题,学生会不知从何着手。比如在学"减数分裂"时,如果这样提问"减数分裂过程和有丝  相似文献   

6.
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线索,激发学习兴趣,制造认知冲突,促进学生进行自主而有意义的学习,唤醒求知欲望,使其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并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一、创设问题情境质疑是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思考的有效动力,问题是物理教学的核心。物理教学的过程应当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  相似文献   

7.
李旺红 《考试周刊》2011,(85):193-194
英国科学家波普尔曾说:“科学知识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的问题的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基础。学习的过程是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地思考、不断地解决问题,同时也不断产生困惑。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生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一般的学习方法为依据,尊重和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好自己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不断捕捉课堂上的生成,并以此重组课堂教学,使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学要促进学生思维就应当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引起学生在学习中产生问题,一旦学生产生问题教学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问题意识一旦形成,学生就会对观察到的现象敢于质疑,从而产生强烈的欲望去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及创造力,并由此生发出突破性的新思维、新构思。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倡导思想品德课教学既要有预设又要有生成,要求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架起预设与生成的桥梁。在教学中,教师容易步入误区:提前预设好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学合作探究,解决完教师提出的问题,就算完事。其实,"先学后导,问题评价"这一教学理念的核心在于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生成问题,而最重要的则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意识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生成新问题"是使课堂高效的主要环节。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也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无论是预设  相似文献   

11.
正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精心设计各种问题情境,可以引起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迷惑、疑问、好奇的感觉中,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  相似文献   

12.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其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际操作、调查或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处理等活动,从探究过程获得知识和技能,并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则起组织者、帮助者和建议者的作用。因此,在探究性学习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3.
赵思芹 《考试周刊》2013,(51):138-138
<正>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问是师与生交流的纽带、教与学沟通的桥梁,是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问题启迪思维,思维始于疑问,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认识不断深化、不断增知长智的过程。运用地理教师要合理利用设问和提问,引导学生应用地理知识,地理技能解决问题,在不断解决问题的实践中拓展思维。根据教学实践,笔者现对在地理课堂中如何通过提问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4.
针对职业教育中Excel函数课程教学所面临的教学效果差、学生学习能力提高不明显等困境,可在Excel函数课程教学中巧妙应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将教学任务提炼成一个个问题,再通过教师点拨,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约化”,最终将问题解决。该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可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正恰当、有效的问题生成,是打造高中物理高效课堂不可或缺的环节.高效的问题生成能够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求知的状态,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自主积极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对问题进行分析探究,顺畅的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要不断的重视对问题生成和有效解决的研究,让问题的生成与学生学习中的疑点相结合,才能使整个课堂的问题生成显得贴切、自然、高效.  相似文献   

16.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从问题开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挖掘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教师不断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去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过程。实践证明:有效的问题情境,能引发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和保证。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亲近数学、体验数学。  相似文献   

17.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质疑问难,从有疑到无疑,再产生新疑,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发展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有效方法。可见,在数学活动中,教师以问题为中心来组织和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提问题,并让他们自己学着解决问题,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数学学习过程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决定学习的方向、深度,问题提出的质量决定学习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与学生的思维方式.在教学中教师通过适时恰当的提出问题,给学生提问的示范,可使学生领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艺术,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9.
周精炼 《学语文》2007,(2):54-54
作业,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业方式的转变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突破口,它将促进教和学两个方面的不断改革。新课程改革中作业已不再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学生通过作业在生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中,在知识的不断运用中不断成长。  相似文献   

20.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数学的心脏。数学学习从问题开始,没有问题就没有数学学习活动,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解决一个又一个数学问题的过程。而“提山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要解决问题,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并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