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钢铁工业的创新过程是以工艺创新为先导,以装备创新为核心,带动钢铁产品创新的持续创新过程。技术“S”曲线已经成为思考技术创新模式的核心工具。本文首先探讨炼铁工艺技术“S”曲线,然后描述炼钢工艺技术“S”曲线,最后论述“十一五”期间我国钢铁工艺技术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正> 南京市实施体制创新与技术创新的“442”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开展国有企业体制创新过程中,它是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又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的典型之一。 “442”模式,核心是从产权制度创新入手,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  相似文献   

3.
《科学中国人》2022,(18):72-73
<正>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于2011年经科学技术部批准,依托于生态与循环冶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筹建,2012年正式挂牌建成运行,2013年经科技部评估并验收合格,正式对外开放。迎难而上,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实验室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以钢铁冶金工业为对象,以能源高效梯级转化、冶金资源高效利用、高端钢铁材料高效生产等关乎我国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工艺技术开发为目标,根据国际钢铁冶金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定位于高温过程反应机理与动力学、能量高效转换与链接、铁矿资源高效利用和钢的纯净化及夹杂物控制4个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规模非并网风电与海水淡化制氢基地的链合布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铭  刘贵利  孙心亮 《资源科学》2008,30(11):1632-1639
能源与淡水危机是中国乃至全世界在21世纪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因地制宜地利用风能条件,在我国沿海地区推行海水淡化,并进行海水制氢产业延伸是我国解决能源与淡水问题的突破口。论文在对我国大规模非并网风电产业发展现状与应用前景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发展大规模非并网风电的产业基础与技术可行性,以及利用风能进行海水淡化制氢的经济可行性和技术可行性,提出“非并网风电-海水淡化制氢”产业链合模式;提出我国非并网风电-海水淡化制氢产业基地建设目标及相应的节能减排目标,即到2020年海水淡化制氢总规模达到600×104t/天,可节约原煤464×104t/天,减少排放二氧化碳876×104t/天。进而形成国四大海水淡化制氢产业基地的建设格局,即东北地区以大连为核心的非并网风电-海水淡化制氢产业基地,华北地区以天津滨海新区与曹妃甸工业区为核心的非并网风电-海水淡化制氢产业基地,华东地区以长三角沿海为核心的非并网风电-海水淡化制氢产业基地,华南地区以湛江与深圳市为核心的非并网风电-海水淡化制氢产业基地。  相似文献   

5.
[目的]全面分析和研究PeerJ的出版特点及其优势,完善我国科技期刊开放获取出版模式。[方法]从出版策略、同行评议制度、运营模式等内容出发,分析PeerJ的核心竞争力。[结果]PeerJ通过新的收费模式和工作机制,大大提高了其竞争力,成为发展快速且具有影响力的OA期刊。[结论]PeerJ作为OA期刊出版的成功案例,国内科技期刊可借鉴其办刊经验,探索适合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ENCODE项目为例,探讨数字环境下科学数据的出版模式。【方法】从Nature ENCODE Explorer、Thread(线程)和ENCODE analysis virtual machine三个方面分析 ENCODE项目的出版模式创新方案,并介绍引导工具的呈现效果,展望其后续发展状况。【结果】ENCODE项目基于可视化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创造易于使用的可视化工具,对项目成果进行有效整合;引入分析工具帮助用户进行数据集重用和计算。【结论】数字环境下应该重视整合不同出版平台的数据资源加以分析利用,探索实现科学数据开放和共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我国企业组织创新的源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钢 《科研管理》2001,22(2):74-82
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既是一个制度创新过程,也是一个组织创新过程,以往的研究较为关注于制度创新,而相对忽视组织创新,本从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角度,对我国经济过渡时期企业组织创新的源与模式进行研究,建立起以核心能力为基础的组织创新模式选择框架,并利用这一框架对以“企业再造”为代表的战略导向型组织创新模式的选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数字化办刊经验,为提高科技期刊影响力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物理B》数字化办刊的具体实践为例,从内容数字化、采编系统、出版发行模式、期刊宣传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提高科技期刊影响力的数字化手段。分析说明数字化办刊的重要性和成效。[结果]发现提高数字化办刊水平可以缩短稿件发表周期,提高服务水平和审稿质量,提高期刊影响力。[结论]国内期刊必须审时度势,借鉴国内外优秀期刊的数字化办刊经验,不断摸索创新,才能在激烈竞争中不被淘汰。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新建本科院校的重庆文理学院,在体育类卓越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运用个案法对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发现重庆文理学院打破了体育教育专业“教训赛三位一体”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以“创优、创新、创业”为核心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重构,构建了“教训赛创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新模式。该模式强调培养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学术研究能力、竞赛成绩等,丰富了体育类卓越人才的内涵,具有较强的合理性,对体育类卓越人才培养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定积分的概念”为例,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充分挖掘思政元素,渗透数学文化,从而落实“三全育人”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首先,阐述了“BOPPPS+核心素养”理论基础;其次,探讨了基于“BOPPPS+核心素养”模式下的微课教学设计过程;最后,论述了该教学模式在高等数学微课教学中应用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在构建生态经济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我国钢铁行业生态经济质量进行评价;分析我国钢铁工业生态经济的技术因素及水平,运用面板数据模型计算中国钢铁工业生态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能力。结果显示企业技术对生态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正面促进作用,尽管从短期看规模的扩大能更能有效地带动生态经济质量的提高,但长期来看钢铁行业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依赖于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基于创新过程技术间断性,把技术创新失败分为工艺创新问题、结构创新问题和核心技术创新问题,利用来自国内362个企业的样本分析工艺创新间断、结构创新间断和核心技术创新间断对创新失败的影响。结果表明,工艺创新间断、结构创新间断和核心技术创新间断对创新失败有显著影响,它们是造成技术创新失败的主要因素;在影响程度上,三类技术间断对创新失败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朱灏  邹萍 《科研管理》2016,37(5):1-9
在大跨度时间范围内,考察钢铁业国际转移和钢铁技术平台创新之间的关系。发现的主要规律是,钢铁冶炼技术处于持续变革之中,钢铁技术变革需要本地钢铁业的支撑。钢铁技术创新中心位于传统钢铁业大国,革命性的技术平台创新通常实施于新兴地区,推动异域的钢铁业形成和提升,从而引发钢铁业的国际转移。传统技术无法抗衡新技术的冲击。我国已经成为钢铁生产中心,需要加速钢铁技术创新,以延长我国钢铁业寿命。创新不仅要寻求差异化,而且要技术配套,在满足产品多样化的市场需求的同时紧盯技术平台转型的发展方向,以钢铁技术平台创新推动我国钢铁业的转型和提升。  相似文献   

14.
科技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及其政策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科技创新人才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考察了科技人才激励的国际经验。笔者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过度强调政策的目的性,而忽略了科技创新人才特殊的动机与需求,因此本文在吸收相关理论和政策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科技创新人才的激励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我国科技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建设和政策完善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温新民 《科学学研究》2005,23(Z1):283-287
研究技术创新目的是要驾驭和干预创新过程,其最现实的选择就是对知识、技术的组织、协调。作为多种类创新活动者集聚体的硅谷,其知识、技术管理,主要包括地区创新要素参与、组织,知识技术分工、协作联合与规模扩大,互动联系、学习提高与重组创造,及各种规范、自组织管理的条件和满足这些条件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国内“科技奖励与自主创新”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书华 《软科学》2008,22(6):113-117
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研究:科技奖励的目的是激励创新,国家科技奖励应重点激励创新,我国科技奖励在激励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面向自主创新的我国科技奖励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7.
曾鹏  蔡悦灵  吴功亮 《科研管理》2017,38(10):128-137
基于"技术领先+质量控制"双目标协同模式,以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运用案例研究法推导出了桂林南药施行的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的协同模型,揭示了双目标协同模式下企业发展的特点。对桂林南药技术升级以及核心产品突围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其技术管理流程进行了再次划分,构建出了其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型,并描绘了技术管理过程的动态特征。案例研究发现,桂林南药立足于研发创新,通过"技术领先+质量控制"双目标协同模式的构建,将技术管理手段和质量管理体系同步推进,成功实现了企业的技术升级与核心产品突围。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中国省际2003~2008年内资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技术转移、消化吸收对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从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购买两种不同的技术转移渠道考察,研究结果显示,技术引进一方面对中国内资高技术产业产品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直接正面影响,另一方面作为调节变量显著提升了研发经费投入对产品创新绩效的边际贡献,国内技术购买对中国内资高技术产业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不显著,消化吸收投入对中国内资高技术产业产品创新绩效贡献明显。进一步讨论,在技术引进过程中,中国内资高技术产业要注重消化吸收投入,提升技术吸收学习能力;要进一步繁荣国内技术交易市场,为中国内资高技术产业实施国内技术购买搭建平台。  相似文献   

19.
运用考虑非合意产出SBM方向距离函数与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模型对2008—2015年制造业26个行业的绿色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计算,并采用系统GMM对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如何影响制造业价值链攀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从弱变强的过程中,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影响由下降逐渐转变为上升,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对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影响整体上呈非线性"U"型关系。因此,加大绿色技术创新研发力度,推动以绿色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对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