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作者对我国优秀女子手球运动员神经类型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了其在不同位置分布情况,并找出一定规律,为我国女子手球运动员神经类型的选材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和咨询调查方法,对女子手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灵敏性、协调性、速度耐力、短距离移动速度、爆发力等,构成了女子手球运动员的主要身体素质内容.为进一步研究女子手球运动员的体能结构特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手球     
G844.014.53 20033896对我国优秀女子手球运动员运动创伤的调查研究=An investigation of injuries in elite Chinesewomen handballers[刊,中,A]/张冰雨,张云,姜红//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2).-204-205,220表2参7(SJ)手球//女子//优秀运动员//损伤//调研 通过对我国九运会女子手球前8名队121名运动员创伤特点的分析,旨在寻找预防或减少创伤的措施。采用问卷调查及访淡形式获取资料并进行常规数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女子手球运动员创  相似文献   

4.
邱卓钢 《体育科学》2001,21(4):69-74
通过对30名国家级体操现役运动员和30名国家女子手球集训运动员的研究,得出如下结果1、优秀体操运动员主要损伤部位是肘关节、踝关节,而以肘关节损伤程度为最严重.女子手球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的主要部位是膝关节、踝关节,以膝关节损伤程度为最严重.2、优秀体操与女子手球运动员在发生运动损伤时的状态焦虑水平较高,分别达到49.37±6.94和49.00±6.61.3、优秀女子体操运动员运动损伤的主要应激源为教练的批评、对手领先表现出色时.优秀男子体操运动员运动损伤的主要应激源为身体或心理失误时、教练的枇评、经受剧烈的疼痛或损伤后.优秀女子手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主要应激源为裁判不公、气候不适场地器材糟糕致使身心失误等.4、优秀体操选手的主要临场应对方式为归因于外界不可控因素,将注意力集中于动作上或转移注意力,优秀手球运动员临场主要应对方式为强化比赛信心、迅速忘记不快经历和经历应激后采取更小心谨慎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采用《运动情境决策测试系统(手球运动情境版)》,考察女子手球运动员的认知决策与直觉决策绩效。结果表明,手球运动中存在直觉决策;手球运动中的认知决策和直觉决策任务是两类不同性质的任务,不同水平的女子手球运动员在这两类任务的作业绩效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我国参加第7届全运会预赛的优秀女子手球运动员肤纹进行研究,揭示优秀运动员的肤纹特征,为手球项目的科学选材提供参考依题。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专家咨询.针对部分女子手球专业队、基层队在训练、比赛中体能结构的特点进行分析发现.对女子手球运动员起主要作用的因素依次为速度耐力、耐力、速度、力量、灵敏、柔韧。因此.女子手球运动员要想取得优异成绩.必须重视加强速度耐力、耐力的训练.同时.也要注意提高运动员速度和力量、灵敏和柔韧素质。  相似文献   

8.
我国青年女子排球运动员心理控制点类型的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心理控制点理论为依据,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参加2005年全国女子青年排球联赛的13支队伍,18岁以下的123名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得出分数,确定我国青年女子排球运动员是否具有适宜的心理控制点结构,以及不同等级、不同位置、不同训练年限、主力与替补运动员在心理控制点上是否存在差异,并找出它们的相关关系.通过对我国青年女子排球运动员的心理控制点方面的研究,可以使运动员更好了解缺陷在哪里,进行自我控制,以期为我国女子排球运动员的心理选材、心理技能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心理问卷方法对我国24支青年女子足球运动员进行了嫉妒心理的测试,结果表明:青年女足运动员的嫉妒心理普遍处在一个适当的水平,有利于球队团结;比较了不同年龄段、不同位置运动员嫉妒心理,结果显示:它们存在显著性差异,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年女足队员表现出积极向上、勇于争先的思想品质。  相似文献   

10.
女子手球运动员无氧耐力的监控与评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女子手球运动员无氧耐力的监控和评价意义,方法:测试女子手球运动员(12名,上海女子手球队)的无氧代谢能力,对心率和血乳酸进行统计分析,在训练和比赛中分析和应用;结果:针对场上位置不同,用心率来控制运动员的最大乳酸训练和耐乳酸训练,通过训练以达到峰值心率为评价标准,监测运动后心率以观察恢复情况;结论:对女子手球运动员训练疲劳和消除共性规律和个性特点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把无氧功和心率联系起来以控制训练的强度,从而提高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女子手球队技战术训练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女子手球队在第28届奥运会获得较好成绩。研究运用观察统计法,对中国女子手球队技战术训练组织实施和方法手段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其奥运会比赛中技战术运用情况进行统计,探讨中国女子手球队技战术训练的特点及效果,为提高我国女子手球技战术训练水平和其它同场对抗性球类项目备战大赛的技战术训练安排提供参考和借鉴。研究表明,中国女子手球队技战术训练以提高比赛能力为宗旨,技战术训练安排层次清楚、针对性强;中国队在雅典奥运会比赛成绩与赛后技术统计结果基本适应,体现了技战术的要求和原则,初步形成了快速、灵活的技战术特点。  相似文献   

12.
手球运动员赛前心理准备要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手球运动员赛前心理准备的要点的分析,指出赛前心理准备主要是引导运动员树立正确的心理导向,积极充实运动员的能量和进一步强化团队精神的教育。在调整好运动员个人的赛前心理状态的基础上,制定适宜和周密的方案是取得比赛胜利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我国轮椅篮球运动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所调查的轮椅篮球运动员心理健康状况明显高于普通肢体残疾人,男子轮椅篮球运动员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女子轮椅篮球运动员,已婚轮椅篮球运动员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未婚轮椅篮球运动员,轮椅篮球训练时间长的运动员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高于轮椅篮球训练时间短的运动员,说明参加轮椅篮球运动可以有效地促进肢体残疾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冰壶运动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抓住冰壶运动独具的项目特征,分析冰壶运动员致胜心理因素,加快提升我国冰壶运动整体竞技能力,力争在索契冬奥会上取得佳绩,是我国冰壶运动教练员、运动员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冰壶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形成的重要因素。从团队精神、动机、心理准备、自信心、注意力和焦虑控制等方面探究冰壶运动员致胜心理因素,旨在寻求提高冰壶运动训练水平、提升冰壶运动员整体竞技能力和冰壶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5.
以山东中医药大学武术队12名运动员作为测试对象,对赛前训练前后和比赛前后的心理焦虑指标进行了监测,分析运动员对比赛产生焦虑的状状况,结果表明:武术套路运动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会出现心理焦虑,运动员在集训前焦虑水平最高,比赛后焦虑水平最低,特别是躯体焦虑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全队的焦虑水平则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录像统计等方法,对中国女子手队参加北京奥运会比赛的数据及比赛情况进行客观分析,结果显示:突出的身体素质和力量对抗;在球队整体攻防体系之上发挥个人能力,高、快、准、凶是世界手球的发展趋势。而射门成功率低、身体对抗能力差、个人能力不强、比赛缺乏经验、导致整体攻防质量不高,是中国女子手球队在与欧洲强队对抗中失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徐耀忠 《体育科研》2009,30(4):83-85
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相关从事女子手球训练和科研的专家进行访谈并结合理论分析,对上海女子手球队身体素质特点和球队风格特点进行探讨,从世界女子手球的发展趋势来阐述与上海女子手球队身体素质相适应的球队风格的建立,为教练员制定训练计划,和打造球队风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朱莉珍 《安徽体育科技》2006,27(3):36-37,42
“一个守门员半个队”,手球守门员作为比赛场上的最后一道防线,其技术水平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比赛的结果,在守门员诸多的技术环节中,防边锋射门的技术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其成功率的高低,守门员的心理素质起着关键因素,因为其将直接影响到守门员技术水平的发挥。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不同竞技水平的女子散打运动员进行心理问卷调查,并进行心理学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国家队运动员在意志力、认知特质焦虑和成就目标方面同省队队员存在差异。结果表明,运动员个性心理是随着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而越发表现良好。建议教练员在技能形成的过程中加以对心理训练的内容,以完善运动员心理素质,更好的发挥技战术水平。  相似文献   

20.
运动心理训练现状与发展动向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万彬 《体育与科学》2003,24(4):55-57,54
采用文献分析、调查研究等方法,通过对中外运动心理训练现状和发展动向的研究,为我国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了运动心理训练的有益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