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六单元“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理解面积的含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相似文献   

2.
姚君强 《时代教育》2007,(8Z):113-113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单元中的第一课时,是后面学习内容的基础。在以往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对“面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理解只是停留在“知其言.而不知其所意言”的层次,不会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教师也感觉这节内容多而杂,不容易上“活”。这个学期再次实施此教材,笔者改变了以往陈旧的教学方法、理顺设计了以下几个主要教学环节。[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郭寒英 《湖南教育》2002,(21):50-51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六册第118~120页。教学目标通过实例,学生理解面积与常用面积单位的含义,能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精神,学生获得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具、学具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各一个。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师提出下列问题:1.如果没有直尺,怎样测量桌面的长度?2.观察课桌面,估计它的长度,并用所选的长度单位量一量。3.你能估计课桌面的大小吗?会测量课桌面的…  相似文献   

4.
本单元知识主要是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土地面积单位的换算,解答有关土地面积的应用题。 “公顷、平方千米”是新的面积计量单位。从学生的年龄特点看,四年级学生对“公顷、平方千米”没有感性认识,从数学知识看“1公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目标1.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2.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的表象,会用平方厘米、平方分米测量指定面的面积。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能力。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6,(59):75-76
本节课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探索物体和图形大小的过程,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发展空间观念,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相似文献   

7.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人教版)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中,曹雯老师依据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归纳和整理的过程中去理解概念、形成概念、运用概念。整节课颇有新意,可谓是“老课新上”。  相似文献   

8.
徐明 《山东教育》2004,(34):45-46
“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习面积计算的重要基础。可从以下几方面人手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9.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的内容。 【教学片段】 (出示课件1:两个大小相同的平面图形,如下图。)  相似文献   

10.
本节教学内容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教材第123~124页),第1课时,新授课。本节课是在学生知道了面积的含义,初步认识面积单位和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平面图形的面积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学习面积计算的开始。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推导其他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因此,让学生理解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对他们的后续学习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赵培明 《山东教育》2005,(34):46-47
1、怎样教学“9加几”;2、怎样教学“可能性”;3.怎样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4.怎样教学“用字母表示数”。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北师大新世纪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P51-P52,面积单位.【教学目标】1.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常见的三个面积单位.2.验证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感知它们的实际大小,会画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理解它们的意义.3.在观察、测量、比较、验证等数学活动中,感知1平方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七册第92~93页,练习二十五1、2、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确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过程]一、揭示面积的意义1.课件出示大小不等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图。师:这都是我们学过的封闭图形,在这三个封闭图形中,哪个最大?哪个最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通过"面积与面积单位"的两次教学,分析学生建构面积概念时出现的真实思维障碍。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有层次性的活动,给予学生足够的操作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既能了解面积是表示"形"的大小,又能很好地把握面积的"实质",从而促进学生对面积概念的真理解。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理解面积单位建立的规则,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获得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并会用这些常用的面积单位。3.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大胆猜测、有序操作、抽象概括,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创新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五册“面积和面积单位” (第一课时 )。  教学目的: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会用单位面积大小的纸模测量实物或平面图形的面积;培养学生的探新精神和初步的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教具 (1平方厘米、 1平方分米、 1平方米纸模各 1个,游戏用纸 2张 ),学具 (1平方厘米纸模每生 10个, 1平方分米纸模每组 30个, 1平方米纸模每组 1个,学习报告单每组 1张 ),编 4人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了解《学习报告单》的内容 (如测量对象、测量要求及测量结果的填写方法等 )。  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8.
赵世平 《考试周刊》2011,(92):78-79
在日常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初学时对面积知识的学习效果不理想,特别是对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容易混淆,对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含糊不清,巩固学习时面积单位相互混淆,对面积与周长之间联系与区别理解模糊,给以后的复习巩固及进一步学习造成了困难。作者联系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9.
《四川教育》2003,(12):24-25
A种设计:一、复习引入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想一想,什么叫面积?什么又是长方形的面积呢?我们求平面图形的面积,用的是什么方法?在学生回忆出“是用面积单位直接量的”后,教师指出:如果我们需要求的图形面积比较大,用这种方法就比较麻烦,有没有其它简便方法呢?由此引入新课。二、引导探索教师按照教材设计,让学生拿出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板和一些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然后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求长方形纸板的面积?学生采用直接量的方法,边操作学具、边思考、边完成书上的填空。多媒体演示:沿着长方形的长…  相似文献   

20.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五册第六单元的内容,在学生认识了“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内容后的一个教学片段为:师:我们知道了1平方厘米的大小,现在请同学们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图片量一量练习纸上的图1好吗多媒体出示长为2厘米、高为3厘米的长方形生:好学生各自在课前教师发给的练习纸上操作师:谁能先来告诉老师,这个图形有几个这样的小正方形生1:我量得这个图形有6个这样的小正方形。师:也就是说……生1:这个图形的面积是6平方厘米。师:谁又能告诉老师,你是怎样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