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小说《一元钱的故事》,篇幅短小,情节巧妙,人物典型,形象鲜明,意蕴丰厚,引人深思。 小说以“我”参加电视台的一个创意活动为故事框架,叙述了“我”为乘公交车而向他人“借”一元钱的始末,于情节的波澜与场景的对比中,反映  相似文献   

2.
《卖白菜》是一篇具有浓厚作者自我风格的纪实性文学,教师在讲解此文时往往注重情节的梳理和人物的分析,却忽视了该文是从第一人称“我”的叙述视角切入,背景、情节、人物都染上了鲜明的“我”的色彩.文章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揭示了叙述视角对于文本解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周乐 《辽宁教育》2013,(2):94-96
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童庆炳先生在其《文学理论》一书中,阐述小说的基本特征为“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显然,解读一篇小说应该重点关注的是人物、情节与环境。  相似文献   

4.
成语“蛛丝马迹”《辞源》解释为:“谓如蛛之引丝,马之留迹,喻隐约可寻的线索,依稀可辨的迹象。”《汉语大辞典》解释为:“蜘蛛的细丝,马蹄的痕迹,比喻隐约可寻的线索和依稀可辨的迹象。”  相似文献   

5.
《外国小说鉴赏》是苏教版高二年级第二学期两本语文教材之一。这本教材一反小说教学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的套路,依据“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虚构”八个话题,选编了十六篇外国经典小说。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的小说鉴赏应该如何落实呢?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小说鉴赏课,  相似文献   

6.
在叙事学框架内,独立的意识主体是意识流小说和复调叙述共同关注和表现的对象;多重声音组成的“多声部”叙述声音中除了人物的声音外,往往还有叙述者声音和作者声音;同时,“对话性”不仅仅涉及人物间的对话,人物自身内心的对话,还涉及叙述者与人物,甚至作者与人物的对话.从“复调小说”到“复调叙述”,叙事学的研究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7.
传统小说讲究情节结构的严谨、奇巧,所谓“天衣无缝”“无隙可寻”,便是中国小说结构的民族特点和美学要求。鲁迅对小说结构的传统思想和基本形式,有所承传,更有超越,他还“采用外国的良规,加以发挥”,造成了在结构艺术上的中西合璧。鲁迅小说的结构技巧,突出的有五个方面,即:精心选择结构形式,巧妙配置人物,合理安排情节场面,用心结撰开头结尾和充分调动其他艺术手段优化结构。  相似文献   

8.
《白狗秋千架》被学者称为“当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的作品”,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独特的叙述艺术,它颠覆了传统以情节为主的模式框架,在环境的营造、人物的刻画以及故事情节的编排上,有意留下众多空白,以无声传递无限的意蕴,带给读者言有尽,意无穷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9.
文学表现对象从官绅降至平民是社会的进步,小说从叙述情节、表现人物到注意人物内心世界,刻划人物心理,是小说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我国古典小说对人物心理的艺术处理有直接表现、间接表现、“空白”潜蕴等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10.
学表现对象从官绅降至平民是社会的进步,小说从叙述情节,表现人物到注意人物内心世界,刻划人物心理,是小说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我国古典小说对人物心理的艺术处理有直接表现,间接表现、“空白”潜蕴等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11.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叙述情节和描写环境,形象而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载。人物、环境和故事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我进行小说阅读教学具体步骤一般都是抓住“三要素”这样设计的:一、了解分析情节结构;二、鉴赏人物形象;三、分析环境。  相似文献   

12.
洞窟仙境是魏晋南北朝小说中反复出现的审美意象,根据作者的创作动机及洞中场景特征不同,可将这些洞窟意象分为三种类型:世外桃源型;风月情场型;道教仙馆型。在历史的传承中。此类小说的情节模式也有迹可寻,情节本身也包含着丰富的道教文化内涵,幻化的另度空间也给小说叙事带来了许多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3.
理论家把小说里的人物分成不同的“形”和“态”.即“圆形人物”和“扁形人物”、“动态人物”和“静态人物”,这对于创作和欣赏很有启发意义.与此相关.爱·缪尔《小说结构》的第一章.把小说分为情节小说和人物小说。古今中外都有一些小说重在情节的编织,作家按照情节发展的需要来安排人物,人物对事件的反应不是从其内在秉性出发,而是根据情节变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李烂辉 《湖南教育》2002,(15):27-27
一、学会叙述情节。学生写记叙文最常见的问题是“空”,用说明代记叙,用议论代记叙,或者只有场面,只有一些若隐若现的人物。因此第一次训练就着重练习写好一个情节。要求只能写事,凡是和叙事无关的文字全部划掉,对那些具体地写出一个情节的文章要加以肯定。写情节,要反对凭空编造。有的学生认为写情节就要离奇,结果编造的情节违反生活规律,显得不真实,不令人信服。然而在反对编造时要鼓励想象。鼓励建立在真实的生活基础之上,而不是脱离实际的想象。二、学会把握细节。叙述需要一定的细节来补充,这样文章显得具体生动、富于变化…  相似文献   

15.
《大淖记事》是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的小说代表作之一。与一般小说相比,《大淖记事》在情节和人物上所费的笔墨很少,但他的小说并不显得干巴无趣,相反人物丰神俊朗,情节含蓄蕴藉,读起来很有韵味。文章主要从故事叙述、人物形象、人物语言三方面赏析《大淖记事》中“以少胜多”的智慧。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焦仲卿妻》的一大艺术特色:戏剧性叙事。即说明它的完整的闭合式情节结构,它的人物语言的作用,它的既合科情理、又有偶然“意外”的情节以及叙述语言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试图阐明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它对中国小说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湖南讲文卷选做题对《外国小说欣赏》的考查,由“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和“虚构”等话题知识组成,因而这些话题知识或显或隐地成为高号出题的考点,试题一般以主观简答题的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18.
从中华民族悠长而繁复的语言变迁中,可深刻透析中华传统文化的筋脉与中华民族的情感及魂魄,语文规范有迹可寻,相沿成习。但是,世界真奇怪。一切变得快,浑然不觉中我们发现身边出现了越来越多自己费解的词语:开始是地道的舶来品,如“克力架”、“NBC、VCD”,紧接着加进了国产的“舶来品”。如“CBA、CUBA、WCBA”,就连孩子们过个生日,也要邀  相似文献   

19.
“宝玉挨打”是《红楼梦》中的一出重头戏。“严父教子”,这在传统中国家庭中屡见不鲜的情景,在曹雪芹天才的笔下却写得那样波澜起伏、曲折有致,写得如此错综复杂、精彩纷呈,令人叹为观止。“宝玉挨打”一节在情节结构的布局上,人物形像的塑造、思想感情的表达上,都具有很高的水准。挨打的原因很多。情节如此错综复杂,但叙述得却是层次分明,有条不紊。挨打的冲击波还一直延续到第74回,为后来抄检大观园种下了根苗。在这一事件中,每一个人物都有精彩表现。贾政先是“喘吁吁直挺挺坐在椅子上,泪流满面”,后是“又急又痛、泪如滚…  相似文献   

20.
在《三国演义》中,作者叙述了众多人物的死亡。对人物死亡的叙述可分为客观地叙述和抒情的叙述。这些死亡叙事不仅是作者在客观地叙述英雄们的命运,更是作者塑造英雄个性、承载自己伦理价值判断和情感的重要手段,而且这些死亡叙事也增加了小说情节的逻辑连贯性和可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