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俊 《地理教育》2005,(2):70-70
地理是一门兼文理的科目,也是令众多学子头痛的一科,常听同学报怨道:“唉,要学好地理,只能‘贝多芬’了”。的确,这不失为一个有用的方法,但实属下下之策,真正的学懂、悟彻应注意一个“巧”字,巧到妙处便可事半功倍,这才是上上之选。下面就同大家一起来分享我学习地理的十大招。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同理,无"巧"不成课。地理教师应在设计"十巧"上着力,打造精彩地理课堂教学。1.巧导入导语是课堂教学的突破口,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开始,是调节学生心理状态、集中注意力、激发兴趣的首要手段。恰当的导入,在教材章节之间、层次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使课堂一开始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将学生紧紧吸住。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应根据教  相似文献   

3.
地理教学效率低下是许多地理老师刚走上工作岗位首先遇到的问题,如何提高地理教学的效率是教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突出一个"实"字,在"实"字上多做文章,多下工夫,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学生做数学题,不能满足于会解,还要力求解题过程简捷.这就要求学生学会抓住数字特征、图形特征、结构特征,避免循环运算.从"不会"到"会"是一个飞跃,从"会"到"巧"又是一个飞跃.探讨题目的巧解,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学生敏捷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将来在学习或工作上有所创造、有所进步.下面,笔者浅谈数学合理化运算的一些技巧.一、抓住数字特征"数"是数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学生解题时,对题目  相似文献   

5.
一、巧打"头板"--导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头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它往往是影响一堂课能否成功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若能选择故事、歌曲、漫画或创设一个真实的教学环境,别出心裁、平中有奇,定会吸引学生,激发地理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6.
钱钟书的《谈中国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一个是"通",一个是"巧"."通"是从内容方面来看的,表现为"三通":一是通古今,二是通中外,三是通诗理;"巧"是从表达方面来说的,表现为"三巧",即比较之巧,比喻之巧和结构之巧. 钱先生是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大学者,他对美国人演讲的《谈中国诗》真正做到了居高临远举重若轻.这篇演讲引用的国外资料之多令人赞叹,有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希腊、俄罗斯、捷克、印度等,涉及的范围包括文学、哲学、历史、艺术等.引用的中国资料是从古到今,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小说<金锁记>中的主人公曹七巧为了金钱而嫁入豪门,被金钱锁住了情欲,并用这枷锁劈杀了自己的至亲骨肉,上演了一幕幕悲剧.七巧有一个心魔对黄金和情性的双重渴望.七巧一生都游离在黄金欲与情性欲的边缘,处于黄金欲与情性欲的矛盾斗争中.在黄金欲与情性欲的矛盾斗争中巧被逼"疯"了."疯"了的七巧把悲剧延续到了儿女的身上,酿成了更凄惨的悲剧.七巧的心魔、七巧自身的性格矛盾是造成这一悲剧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要实现的目标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目标体现了素质教育者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新要求.因此,新<课标>在地理课程目标定位上有了变化,定位于"使学生具有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地理科学素养",而不是像过去地理课程所追求的培养地理学科专家那样去确定目标,因而,新地理课程把学生学习地理从死记硬背、教师满堂灌中解放了出来,从而让地理教育首先体现"教育"的功能,关注人的素质提升和人的发展,然后才是用"地理"去"教育",这才是地理教育在新<课标>中升华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9.
地理教师应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创造性地使用地理教材,或引用歌谣谚语,巧借古诗文,穿插趣味故事,或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技术,或结合身边地理现象,或开展地理课外活动,把死课本变成"活"课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喜爱地理课,爱好地理学科.  相似文献   

10.
在一次研究课中,一位教师教学《飞夺泸定桥》,别开生面地把板书的词语与示意图巧妙地配合在一起,给人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这样设计巧就巧在既突出了文章的重点,又突破了学生学习的难点.抢时间,攻天险,是全文的重点,抢时间突出一个"飞"字,攻天险突出一个"夺"字.红军北上抗日向大渡河挺进,为什么必须夺取泸定桥?这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示意图化难为易,把红四团和敌人抢时间、以及泸定桥为什么是北上抗日的必经之道都形象地表现出来了.这样,图文结合,达到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以土地记忆为内核,以地理意象的乡愁式咏叹来实现对土地记忆的地理归依,从而对抗现有地理秩序与空间的区域矛盾,是余光中通过诗歌作品欲寻求的历史与文化认同的主要通道.他将对故土大陆的热爱与地域文化的冲突凝结为作品之魂,热衷于"对脚下这块土地历史"进行追寻.余光中的"地理感"大概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在人本意识层面产生的自我内在的地理感,这是与生俱来的类似基因的一种土地意识情结;二是游历于异域而产生的区域空间的地理感,这是第一层面在空间向度上的延展;三是在异族文化层面产生的历史文化的地理感,这是第一层面在时间向度上的延展.  相似文献   

12.
一、意外生成--"异"下生辉 1."顺"中出巧 教学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有时,课前的精心设计还没有学生的一句话或一个词来得精妙、来得巧.这时,教师应顺着学生的思维处理教学,达到自然"流淌"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综合艺术,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其巧妙与否直接关系到一堂课的成败、质量的高低,"教亦多术矣"欲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语文教学有"四巧",即巧提问、巧分析、巧穿插、巧用多媒体. 一、巧提问 在语文教学中,提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一堂课提哪些问题,怎样提出,却大有讲究.如何有效利用好这个常规武器,不容忽视,提问若过于简单,或过于空乏、过于烦琐、过于雷同,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就会感到索然无味,不仅不愿意回答,更妨碍了他们思维的发展.要上好一节语文课,教师提出的问题要问得开窍、问得美,能够启迪学生的智慧.  相似文献   

14.
课「活」贵在「巧」□伊淑玲(山东蒙阴三中)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在三尺讲台之上,如何将一堂课讲好、讲活,关键在于一个“巧”字。巧布局一堂课如一盘棋,一着不慎,全盘皆输,课堂教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彼此关联,相互...  相似文献   

15.
"你可见过一朵丑陋的白云?"这是一个高中女生在她的作文中突然抛出的一个问题.她问得那么随意,甚至有点漫不经心,但是,这个隐藏在文字汪洋中的问题猛然击中了我. 我从厚厚的作文簿中欣然抬起头来,带着几分欢悦悄然自问:"我可见过一朵丑陋的白云?" 忆起儿时,见大人们指着天边说:"巧云!"——用"巧"来修饰"云",这个词造得多棒啊!仿佛是在夸说一个巧手姑娘的精美绣品.那天边的"巧云",饶有兴味地模拟着凡间的万般景物,它们变幻的能耐,往往惊得你目瞪口呆.你刚看出一匹扬蹄狂奔的野马,一阵风来,野马幻成一川流水;你刚看出一只凌空欲飞的老鹰,一阵风来,老鹰碎成一池锦鳞……  相似文献   

16.
地理学科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地向学生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其学习地理的兴趣和能力,最终使其走上从"认识地理现象",到"了解地理知识",进而达到"会学地理学科"的道路. 一、初中地理教学的特点 1.初中地理教学是一种以图表为主体的独特教学方式 地理教学,尤其是初中地理教学中,图式的运用极为广泛.图式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鼓励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这是近年来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多样式的图式教学,使课堂直观、生动、活泼,现行的初中地理教材就包括了103幅照片、结构图、过程图等.  相似文献   

17.
"晨昏线"是<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节的难点内容,也是高一地理教材中一个典型的难点,教材中对这部分内容未加详细叙述,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讲授过程中如果能循序渐进地讲解,学生定能一步步攻克难点.  相似文献   

18.
李明 《地理教育》2004,(6):19-20
长期以来,许多地理教师把地理教案当作地理教学设计,而且在许多地理教学期刊上登的教学设计,大部分都没摆脱传统教案的"影子".地理教学设计是运用现代学习与教育心理学、传播学、地理学、建构主义、教学媒体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来分析地理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试行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地理教案则是地理教学设计的具体产物,教师仅仅是针对某一课时沿着自己的教学思路去备课,更多的是凭着经验考虑如何"教"好教材.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涅曾提出一个"为学习而设计教学"的口号,这个口号依据一种系统观,更加合理、全面地看待学与教的关系,以改变传统意义上以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经验"作坊"般的教案设计.现以<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3.11)中的"水资源和水能资源"教案为例,按照教学设计流程对其进行再设计,以体现现代教学设计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9.
<正>高中地理在文科学习中的区分度是显而易见的,"得文综者得天下,得地理者得文综",这从另一个角度看出地理学习的重要性。地理学科不好学比较显而易见。在日常教学中经常接到学生的反馈信息是:地理内容多,不理解,看图困难,做题不会迁移,回答不完整,要么直接回答不上。这实际上体现了一种驾驭地理知识的学习能力还需要提高。"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地理学习能力是打开地理课程之门的"金"  相似文献   

20.
巧断银链     
巧断银链问题源于一则民间故事: 一天,财主L对雇工E说:"我有一串银链,共有7个环,如图1,你给我做一周的工,我每天付给你一个银环.不过,有一个条件,这串银链是一环扣着一环的,你最多只能断开其中的一个环,以使你能做到每天取走一个环.如果你做不到这点,那么你将得不到这一周的工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