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郑 《四川教育》2004,(2):46-47
我们知道,《数学课程标准》改变了过去数学教学只重视“知识与技能”单一的教学目标。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构建了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数学课堂教学三维目标体系。作为数学教师,怎样适应这一变革,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呢?  相似文献   

2.
程郑 《四川教育》2004,(3):46-47
我们知道,&;lt;数学课程标准&;gt;改变了过去数学教学只重视“知识与技能“单一的教学目标,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构建了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数学课堂教学三维目标体系.作为数学教师,怎样适应这一变革,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呢?   ……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中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是在传统的单一“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基础上提出来的,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目标的统一。这一观点的提出是对传统教学目标的一次延伸和拓展。Ⅲ因而,在教学中实施“三维目标”,既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又是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层次的革命。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目标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展开。三维目标的来源应该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挖掘课程标准和学科教材中蕴舍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是课堂教学前预设的;另一方面是开发课堂教学中生成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是课堂教学中生成的。  相似文献   

5.
怎样的课才算得上是优质高效呢?特提出下列见解,与同行们商榷。一、要使一节课优质高效,必须准确把握三维教学目标三维教学目标,就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堂教学中,“知识”是“本体”(因为三维目标中的第一位就是知识与技能),也是“载体”(因为科学过程的经历,方法的掌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等诸多方面,都要通过知识的传授来实现)。因此,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知识”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叶远平 《小学生》2013,(3):35-35
小学数学新课标确定了三个维度的具体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从整体上看,"三维"教学目标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整合"还具有一定难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关注了前两个方面就弱化了另一方面,而关注了后两个方面又弱化了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一、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是实现三维目标的奠基石创设情境是教师将教学目标外化为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目标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对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数学课程标准把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课程的具体目标又包括"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其中"知识与技能"既是教学目标,又是实现目标的载体;"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是达成目标的桥梁;"情感态度"则是教学目标的升华。这四个方面既是三维目标在数学课程中  相似文献   

8.
从教学论的角度看,传统的数学教学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作用.新课程理念对课堂教学强调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落实.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定了“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如何达成“三维教学”目标?首先要理解内涵,理清关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身就是一种教学的价值取向,不能只把它看成一种教学评价要求。在教学目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并非是简单的并列,而是要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统一到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之中。知识、技能是实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目标的载体,过程与方法是链接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  相似文献   

10.
编者的话     
新课程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作为总的课程目标,这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也是各学科课程目标的共同框架。如何把新课程的价值追求和目标框架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呢?这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改革。(1)改变传统教学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树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重的课堂教学理念。传统课堂教学片面强调以知识为中心,而忽视了其他教学目标的存在。在传统课堂教学中,知识的价值是第一位的,传授知识是最重要的,而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  相似文献   

11.
反思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我们深切地感到:必须要进行数学课堂教学价值本位的变革,即由以“知识为本”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数学教学目标要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的有机整合。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空间,以适应课程改革对数学教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落实教学“三维目标”,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正确理解、把握“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选择和优化教学行为,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一、正确认识“三维目标的关系 “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它们既有各自的内涵,又相辅相成.简单地说,“三维目标”的关系可表述为“知识与技能”是实现“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载体,“过程与方法”是链接“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桥梁,“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是“知识与技能”和“过程与方法”的升华.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然而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更多的是关注知识与技能这一目标的落实,忽视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两个目标的落实。该文从结论与过程的统一,认知与情感的统一两个方面论述了教师在教学中落实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两个教学目标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数学教学过分强调认知性目标,把知识与技能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而忽视了智力、能力、情感、态度等育人目标,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课改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知识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真正对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进行有机整合,使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一、营造和谐氛围《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作为数学教师要注意从过去的课堂统领者角色向学生学习的引领者角色转变。在课堂中,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愉悦、宽松的课堂氛围。教师…  相似文献   

15.
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根本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教学,不仅改变了传统师传生授的教学模式,丰富了数学课堂的情感内涵,而且也拓展和延伸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了多层次、多角度的情感体验,促进了学生多方面的数学能力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雷 《教育文汇》2014,(3):41-42
《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中明确提出了知识、能力与情感三维目标,同时强调:“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情感,作为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乃是人的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的反映。把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教学实践中,强调情感教育的特殊功能,对于对优化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7.
在教育部颁布的新课标中提出教学要求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知识与技能”和“过程与方法”的维度目标,在传统教学目标中我们就可以找到,也一直是我们传统物理教学的重点目标.而第三个维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提出将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三维教学目标之一,在当前教育形式下情感教育已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数学教师要通过丰富的教材资源挖掘情感因素,用自身多样的教学技能和崇高的师德去感染学生,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活跃数学课堂,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改革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传统课堂教学非常强调“双基”目标,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尽管这些年也曾提知识、能力、思想教育三项目标,但真正关注的是“双基”目标。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这三维目标如何有效整合是现今教学的一大难题。必须认识到,新课程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所确立的三维教学目标,是彼此渗透和相互融合的,三有机地统一于学生的整个成长与发展过程之中。这就要求语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将三维目标有机地整合起来,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知识目标为本位的,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目标的达成,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兴趣、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诸多方面的培养.新课程确立了“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作为各学科课程目标的共同框架的价值取向,从而更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