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习作能力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但很多教师在习作教学时过于追求面面俱到,导致学生思维受到束缚,习作教学徒劳无功。基于此,教师要改变习作指导方法,通过创设真实的习作情境,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和参与意识,开拓学生的习作思路,创新学生的习作表达,转变习作的评改方式,让习作成为学生的真实需求,让习作教学真正帮助学生提高习作能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正>习作讲评与习作指导的共同目标都是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习作方法,进而提高习作水平。较习作前的指导而言,习作后的讲评更能让学生享受到习作成功的快乐,同时在交流、欣赏佳作,畅谈习作体会中更扎实地习得写作方法。可以说:习作讲评课是以学生习作为例的实实在在的习作指导。  相似文献   

3.
在新课标的实施中,高年级小学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主要体现在小学生对习作不感兴趣,习作时没有素材可写,虚假习作非常普遍,习作量较少。针对高年级小学习作教学的调查可以发现,习作教学应当加强对学生的研究,尽可能调动起学生习作的情感,引导学生重视现实生活,要积极发掘、累积写作材料,降低命题对习作的束缚,注重习作内容的真实性,通过不同方式的练习提高习作量。  相似文献   

4.
“习作”与“习作教学”有本质的区别。“习作”是习作者独立的个性化行为;“习作教学”则是师生为完成习作任务而共同参与的群体性行为。“习作教学”这个概念的重点在“教学”,“习作”存此是教学的对象,即习作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习作。实施新课程以来,还有不少教师把“习作”与“习作教学”混为一谈,没有把“习作教学”纳入课堂,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实施中,小学习作教学所存在的问题不容回避。主要表现为:小学生习作兴趣不高,习作时感到没有材料可写,"虚假习作"比较普遍,习作量相对偏少。基于对小学习作教学的调查研究,我们提出:习作教学要重视对习作活动的主体——学生的研究,要尽量激发学生习作的情感;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学会发掘、积累习作素材;要减少命题等对习作的束缚,明确文学作品和小学生习作的区别,强调习作内容的真实性;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小练笔增加习作量。  相似文献   

6.
习作作为一个大项被列入新课程标准的具体目标当中,可见习作的重要性,然而作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数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却总会出现无处下笔、无事可写。出现这种情况的关键因素就是教师在习作指导上没做到位。而习作指导中,教师设计的习作要求更为重要,它是教师习作指导的风向标,是学生习作成文的铺路石。习作要求是习作课的灵魂,习作要求设计的好坏直接关乎到学生习作的效果,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设计好习作要求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7.
针对学生习作现状,教师可采用多种渠道帮助学生积累习作素材,积聚习作情感,掌握习作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让习作教学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8.
正习作共同体即把学生作为主体,共同围绕着习作任务,构建平台提高学生的整体习作能力。习作共同体让学生的习作由被动地写变成主动地学,让习作从个人的事变成大家的事,由封闭的个人习作变成与他人交流对话,从而提升习作水平。一、搭建习作共同体平台进入中年级,学生课程增加,任务变多,用在习作上的时间较少,如何有效地提升习作的效率,笔者首先尝试搭建习作共同体平台。笔者所  相似文献   

9.
曹海 《新教师》2024,(2):26-28
习作复习要回归到习作本身,仔细回顾“写了什么”“怎么写的”“写得怎样”这三个问题进行,然后分别聚焦习作任务、习作对象、习作要求,聚焦习作过程、习作策略、习作修改,聚焦习作重点、习作难点、阶段特征进行有目的、有重点、有计划地进行回顾、聚焦,查漏补缺,切实提升习作复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正>《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习作教学课程的目标,对习作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三学段的习作阶段目标启示我们:习作教学要以学生语言交际功能发展的年龄特点为主线,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而适切的训练体系才能达成习作目标。我们不断改进习作教学实践,完善了习作教学的构成体系,形成了童话习作—素描习作—实用习作的习作教学链,从而促进了学习、交往、活动体系间科学地组合质变,大幅度提升了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习作可分为口头和书面两类.口头习作简而言之就是平时的说话,把所说的话经过整理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就是书面习作,两种习作能力相辅相成,从这两种习作关系来看,口头习作是基础,因而训练小学生的书面习作应从口头习作做起,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习作教学是小学中年级的教学重点,亦是教学难点。怎样才能让学生在习作的初始阶段喜欢上习作,快速提高习作能力和水平,写出好文章呢?我采取了“看”“记”“评”习作教学策略,开展三项有针对性的习作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锻炼和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弊端,为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注入了活力。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深度融合,丰富了习作教学资源,促进了习作教学互动,提升了习作教学效率。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有巧创习作教学情境、激发习作兴趣、营造习作氛围、优化习作评价方式等。  相似文献   

14.
一、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自由表达 "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自由表达"是新课标对中年段习作所提出的重要思想.在习作的起步阶段,最为关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培养学生习作的自信心.不能一开始就使学生感到习作很难,习作很神秘,而要使学生感到习作不难,对习作有浓厚的兴趣,而且拿起笔来就觉得有很多内容可以写.  相似文献   

15.
教学理念 消除习作的神秘感,使初次接触习作的学生感到习作并不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激发习作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拥有放松的习作心态,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习作训练实效,可引入“陌生化”理论,使得习作素材由课堂走向生活、习作角度由学科走向融通、习作体验由单一走向多元,从而找准习作训练的生长点和探究点,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习作欲望,提升习作训练效能。  相似文献   

17.
要提高小学语文习作的水平,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习作的精准指导,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习作教学质量,要注重精准定位习作教学目标,精心帮助学生选择习作素材,精准指导学生的习作过程,精心设计对学生习作的评价与修改过程,这样才能提高习作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针对很多小学生的习作既不“得心”也不“应手”,很多教师对于习作原理认识不足、习作指导措施不力等问题,遵循系统论、相似论和脑科学等先进理论,从剖析习作心理和客观规律出发,提出构建小学习作教学系统,并从增强习作的动力、丰富习作的内容、落实习作的操作、用好习作的评价四个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实践,为习作教学插上了有力的双翅。  相似文献   

19.
沈竹妃 《考试周刊》2011,(89):52-53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既要关注习作课堂中的指导,更要注重平时习作素材的积累和习作技能的培养,只有让习作指导更多地走出课堂,学生才能真正建造属于自己的习作大厦。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教学中为解决习作训练量小、训练点零散等问题,构建了微习作序列。即依据教材中习作的编排及学生习作能力发展的特点,将侧重于专项训练的一篇篇微习作串联起来,使之相互衔接,螺旋上升,帮助学生树立习作自信,掌握习作方法,提升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