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有时确实非常矛盾,本来生活得好好的,有时却会因生命的平淡和缺少激情而苦恼,甚至对生活产生厌倦心理。走出这种厌倦心理的有效办法,就是努力去寻找新的风景。美国《幸福》杂志曾做过这样一个读者调查:假如让你重新选择,你会做什么?一位军界要人的回答,是去乡间开一个杂货铺;一位女部长的答案,是到哥斯达黎加的海滨经营一个小旅馆;一位市长的愿望是改行当摄影记者;一位劳动部长是想做一家饮料公司的经理。几位商人的回答更是离奇:一位想变成女人,一位想成为一条狗,还有一位想化为植物。其间也有一般百姓的回答,想做总统的,想做外交官的,想…  相似文献   

2.
走进陌生     
一位青年,在家门口做了六年生意,贩过菜,倒过服装,卖过鸭子,然而每次都因生意不好而歇业。后来,他因一个偶然的机会去了青海,发现那儿没有卖海带的,于是便电告老父亲发十箱海带过去。谁知一发而不可收,三年后,他成了那儿的海产品大王,并且把连锁店办到新疆和西藏,如今资产逾百万。有一年,他回老家,发现在他熟知的那条街上,竟然布满温州人的眼镜店、安徽人的烤鸭摊、湖南人的竹器铺、广东人的小家电公司,并且个个生意红火。而当年与他一起做生意的几个伙伴,要么北上哈尔滨,要么南下海口、深圳,他们都把家门口的市场留给了外地人,自己则去外地…  相似文献   

3.
《高中生》2005,(21)
安琪: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往往很容易产生厌倦心理,要么对日复一日习以为常的生活失去兴趣,要么对周围美好的东西熟视无睹,要么对目前的学习失去信心……这样的厌倦心理会减弱人的斗志,是走向成功的一个致命伤。因此,面对学习和生活,同学们应该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不要轻易说“厌倦”。  相似文献   

4.
●没有长性的心理原因●有时,我们想做很多事情,比如锻炼身体、减肥、上电视大学等,但实际做起来却坚持不了多久。像这样没长性的人还不在少数。当然,其中性格是主要原因。如果生性就容易厌倦,做什么事情都长久不了。所谓"厌倦",就是失去干劲,  相似文献   

5.
一家青少年研究机构的调查表明,初中生因“喜欢学习”而上学的仅占10.7%.很多家长和老师都为学生的厌学问题而感到忧虑.简单地说,厌学就是学生对学校的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不愿意从事各种学习活动,比如听讲、做作业、温习功课等.实际上,几乎所有学生都存在着厌学这种心理状态,只是表现轻重有差异而已.而厌学情绪的产生主要有这样一些原因.  相似文献   

6.
一滴水     
有谁细细地感悟过一滴水呢?一滴水再平淡不过了,无色亦无味,有时一如我们的生活。在阳光下,一滴水可以幻化出迷人的色彩,而在爱中,平淡的生活也会变得含蓄而隽永。没有人因水的平淡而厌倦饮水,也没有人因生活的平淡而摒弃生活。日子平淡如水,而在平淡之中,可以找出许许多多不平淡的东西来。记得曾经看过一个故事,一个小孩把一鱼缸水拿进教室,对同学们说他看见了水中有一条透明的鱼,同学们围拢过来仔细地看着,过了一会儿,大家纷纷说看到了那条美丽而透明的鱼。其实,生活也是如此,许多美好的东西要用心去领悟。一滴水可以蕴藏海的浩瀚,平淡的…  相似文献   

7.
如何消除心理疲劳常常出现这种现象,虽然一些人的生活、工作背景各不相同,但却有着相似的精神状态,即:对生活和工作厌倦,情绪消沉,忧虑,无聊,而这一切并没有什么具体原因。这种情况,是由于心理疲劳而引起的。其实,心理疲劳也像生理疲劳一样,经常在人的身上出现...  相似文献   

8.
导读平台     
英国著名作家培根说,爱情有时像位诱惑人的魔女,有时又像位复仇的女神。法国科学家帕斯卡说,人的精神中如果有浓烈柔美的部分的话,那么它就是爱情。可是,爱是美好的,也是一种魔力。但培根又告诉我们,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没有一个是因爱情而发狂的人。所以说,爱要有理智,作为学生,最不应放纵这种感情,而应首先学习使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如果你是无用的,爱就会离你越来越远,没有一个人会爱上一个无用的人;作为师者,不应把学生中爱的显现看作可耻的行为,而应循循善诱,帮助学生摆脱这种心理负担。导读平台@青心  相似文献   

9.
一个人坐在轮船的甲板上看报纸,突然一阵大风把他新买的帽子刮落大海中,只见他用手摸了一下头,看看正在飘落的帽子,又继续看起报纸来。另一个人大惑不解:“先生,你的帽子被刮入大海了!”“知道了,谢谢!”他仍继续读报。“那帽子值几十美元呢!”“是的,我正在考虑怎样省钱再买一顶呢!帽子丢了,我很心疼,可它还能回来吗?”说完那人又继续看报纸了。的确,失去的已经失去,何必为之大惊小怪或耿耿于怀呢?许多人都有过丢失某种重要或心爱之物的经历,比如不小心丢失了刚发的工资,最喜爱的自行车被盗了,相处了好几年的朋友拂袖而去了等等,这些大都会在我们的心理投下阴影,有时甚至因此而备受折磨。究其原因,就是我们没有调整心态去面对失去,没有从心理承认失去,只沉湎于已不存在的东西,而没有想到去创造新的东西。人们安慰丢东西的人时常会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事实正是如此,与其为失去的自行车懊悔,不如考虑怎样才能再买一辆新的,与其“痛不欲生”,不如振作起来,重新开始。我的两个朋友曾结伴出游,在即将返回的时候他们发现钱包不见了。其中一个人把自己去过的地方寻了个遍,询问了许多人,还到派出所报了案,结果一无所获。而另一人在发现丢了钱包之后,不是一味地懊悔...  相似文献   

10.
记得印度有一则寓言,说一个人临死前,上帝会问他三个问题:第一个是你爱过吗?第二是你有过快乐体验吗?第三个是你心平气和地失去过吗?如果这些问题都回答是,上帝则允许这个人进入天堂。我们总是认为人生是加法,快乐和爱等正性的体验越多便越幸福,其实,人生的意义也在于减法,有时学会正确地面对失去才决定了幸福。确切地说,人生是加减法的合理组合。  相似文献   

11.
生活往往演绎着许许多多的故事。而这些故事,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感受过、经历过,甚至有时从中拔不出脚来,比如,因挫折而怅惘、哀伤,因失败而消沉,因欢乐而不思进取……所有这些,或多或少都会给我们原本绚烂的生活带来阴云。然而,生活也会动恻隐之心的,它将会给我们提供一个从头选择的机会。你将会如何对待这个选择呢 ?请以“如果让我从头选择,我将……”为题作文。文题留给你一个广阔的想像驰骋空间,任你酣畅淋漓地发挥自己的想像能力,或记叙,或议论,或抒情……都可以。体裁和字数不限。  相似文献   

12.
生活往往演绎着许许多多的故事。而这些故事,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感受过、经历过,甚至有时从中拔不出脚来,比如,因挫折而怅惘、哀伤,因失败而消沉,因欢乐而不思进取……所有这些,或多或少都会给我们原本绚烂的生活带来阴云。然而,生活也会动恻隐之心的,它将会给我们提供一个从头选择的机会。你将会如何对待这个选择呢 ?请以“如果让我从头选择,我将……”为题作文。文题留给你一个广阔的想像驰骋空间,任你酣畅淋漓地发挥自己的想像能力,或记叙,或议论,或抒情……都可以。体裁和字数不限。  相似文献   

13.
生活往往演绎着许许多多的故事。而这些故事,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感受过、经历过,甚至有时从中拔不出脚来,比如,因挫折而怅惘、哀伤,因失败而消沉,因欢乐而不思进取……所有这些,或多或少都会给我们原本绚烂的生活带来阴云。然而,生活也会动恻隐之心的,它将会给我们提供一个从头选择的机会。你将会如何对待这个选择呢 ?请以“如果让我从头选择,我将……”为题作文。文题留给你一个广阔的想像驰骋空间,任你酣畅淋漓地发挥自己的想像能力,或记叙,或议论,或抒情……都可以。体裁和字数不限。  相似文献   

14.
星空箭     
不经意间——去了,就永远也没有了。不经意间——飞了,就再也追不回了。万物皆有自己消亡的规律,去了,自然也就失去了……一个人的生命,有时就如同一颗明星:人出生时,那颗星星,是新的奇迹;人成年时,那颗星星,是无限的梦境;人去世时,那颗星星,便是永久的回忆。然而,只有失去的时候,我们才会懂得珍惜……  相似文献   

15.
变"职业倦怠"为"职业眷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人长期从事某种职业,在曰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机械重复的作业中,渐渐会产生一种疲惫困乏乃至厌倦的心理,这种不健康的心理人们称之为“职业倦怠症”或“职业高原期”。实际上,在我们教师队伍中,此种现象也并不鲜见:工作了几年的老师走进校园,孩子们一声清脆的“老师好”恐怕再也无法让你有丝毫的心动;当老师走进教室,学生那感情纯真的诵读有时也难以激起你心灵的共鸣;  相似文献   

16.
“心理距离”,即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距离,过近或过远都不能形成审美态度。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解释这种“距离”现象:有三个人同去一风景游览地,第一人看到了这里的大片森林可以赚钱;第二人因忧心忡忡而对什么都无动于衷;第三人则迷恋于这里的景色,陶醉于审美对象之中。三种态度以“心理距离”解释,第一人便是“心理距离”过近,第二人乃“心理距离”过远,第三人才  相似文献   

17.
母亲     
母亲生在农家,所以朴实.她比所有普通人更普通.人总是容易把眼睛盯在别处,而忽视眼前的.于是.便也容易失去弥足珍贵的.希望我的觉醒不会太晚. 我们家除了母亲.谁都出去旅游过.每次全家出游,母亲都会一个人留在家里,有时我随口说:"妈,一起去吧!"母亲就会说:"我不去.我走了猪怎么办?没人看家……去吧!你们快去!"听母亲这么说,我们就心安理得地扔下母亲,出去观光去了.难以置信的是,我们居然把这当成了习惯.  相似文献   

18.
马继巧 《江西教育》2001,(11):21-21
学校管理的根本特点是“人”的管理。由于人的思想、水平、觉悟、性格等的多样性,决定了“人”的管理的复杂性。因此,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发生一些下属顶撞的现象。如何对待下属的顶撞一、面对顶撞——要泰然自若。下属顶撞校长,常常伴之以精神紧张,心情激动,随之而来的是声音过大,言辞过激,有时甚至失去理智,出言不逊。遇到这种情况,校长在心理上往往是难以承受的。然而,正由于是校长,更应胸怀宽广,尽力保持冷静,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绪,泰然自若。待对方冷静下来,再适当处理。一般来说,下属顶撞校长,常…  相似文献   

19.
班级管理中的“角色”心理张国光赵红仪“角色”本来是演艺界的术语,但人生本身就是一个大的舞台,每个人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中,都在充当着某一种角色,而人一旦进入了某个角色,总是设法使自己适应角色的需求,朝着角色所应具备的各种素质去努力。这种心理倾向对...  相似文献   

20.
张志红 《广西教育》2012,(37):62-63
我们经常可以遇见这种情况,有的课堂,学生们都能够集中精神去学习,然而有的教师在课堂激情投入,学生却毫无兴趣。其中原因,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有问题,使得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小学教育一直以来都强调师生沟通的重要性,然而,现实中部分教师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