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语文是一门情感的学科,语文课堂教学也应是充满激情的。激情的课堂能更好地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课本之间进行情感和智慧的交流。因此,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激情是每个语文老师的职责所在。  相似文献   

2.
激情教学是目前小学课堂中教师最常采用的方式,以教师的激情带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的内心情感。因此,对教师自身的"激情"有着更高的要求。以课堂激情教学的优势展开,深入探讨实现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激情教学的措施,以此为现在的语文教学注入活力。  相似文献   

3.
<正>一、对教学充满激情,是活力课堂对教师的态度要求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激情、充满活力的课堂,是实效性强的课堂。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散发出自己的激情和魅力去影响和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活力,真正实现语文课堂高效,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著名的特级教师窦桂梅说:"教育需要激情,需要教师全身心的投入与无私的奉献。"教师的情绪决定课堂的气氛和效果。没有教师的激情,就没有学生的激情,就没有课堂的活跃和生机,没有了激情课堂的创设,就没有真正意义的教育。激情课堂就是用激情去进行教学,用激情去吸纳和传播知识,用一种高亢的精神状态、真挚深沉的情感,通过不同  相似文献   

4.
<正>语文是一门充满睿智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诗意色彩的学科,课堂更是绽放激情的地方。要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传授知识、交流情感、培养智慧和塑造个性的精神乐园,就必须构建高效课堂。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是所有高中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也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目标要求的具体体现,说直白一点,就是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费效比,也就是说让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上的付出实现回报最大化。作为实现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途径之一,设计编写导学  相似文献   

5.
现代语文课堂上教师往往会追求喧闹、炫目、花哨、形式化的教学方式,而忽略了语文课堂上需要的"静"界。打造语文课堂教学必要的"静"界,教师应在学生静心的良好境界下,采用静读、静思、静写、静听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触摸文字的温度,感受文字背后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动笔中积蓄情感,在交流中倾吐情感,还能够让学生受到内心的熏陶,思维得以开启,情感得以丰富,弥补自己解读的不足。但并不是说现代语文课堂上不需要激情、热情,而是说更期待课堂上多一份"静"界——教师思考的平静,学生内心的宁静,语文教学的安静。  相似文献   

6.
洪梅 《成才之路》2013,(27):61-61
课堂上打动学生的是情,感染学生的是情,震憾学生的依然是情。因此语文课堂应洋溢生机,真情流淌,成为师生的"情场",在师生情感的互动中,让语文课堂成为情感流动的磁场。一、创设课堂内外沟通情境,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在语文教学中,我大胆地把课堂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如对于识字教学,我不再是呆板地让学生  相似文献   

7.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注重自身形象,精心设计导语,提供展示平台,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中探索知识、感悟生活、体验人生,丰富情感,让语文课堂激情飞扬。  相似文献   

8.
<正>杜威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认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所以只有还学生一个简约、激情、交流的课堂,才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师生互动、生命涌动、自然生成的课堂。一、还学生激情的课堂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一个有激情的老师,才能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  相似文献   

9.
<正>新课程改革完成了理念和实践双重意义上的跨越:理念上从注重"教"转变成注重"学",实践上从注重"物"(教学内容)转变成注重"人"(学生)。因此,学生如何学、如何悟、如何得是课堂关注的焦点。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体悟教学是一种传统却重要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自身体悟将教学内容转化为能力素养或情感认知,让学生学习自有所得。这种方法可一扫时下课堂普遍存在的伪讨论、伪思考现象,还原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策略、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的设计均应以人为本。用教师的激情点燃课堂,让情感充满课堂,转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气氛。借助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营造浓郁的课堂情感氛围,让学生在真情的激荡下,不断强化感受与体验,把语文学习转化为情感的诗意之旅。  相似文献   

11.
作为小学语文课改实验教师,我们常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孩子们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都是由我们教师的手来翻阅,我们的语文课堂究竟应该如何去翻阅孩子的生命。1.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每节课上,无论在生活中遇到了什么痛苦与挫折,都要调整自己的心绪,深挖教材、教学环…  相似文献   

12.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行,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活语文理念下的课堂,学生学习不是预约的,而是一个学生与教师、同伴、作者"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动态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实施有效的即时评价可以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彰显活力。  相似文献   

13.
俞梅芳 《考试周刊》2014,(98):33-33
<正>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陶冶情感、润泽灵魂的美好天地。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和学生共同构建起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将对语言感知、欣赏、运用的培养渗透到一种积极、愉悦的情感氛围中,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来自语文学习中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情"艺术尤为重要。在语文学习的激情过程中,我们要做好以下转变。一、转变语文教学观念,带领学生走进作家心灵,净化学生心灵。进入初中阶段学习,语文学习的目标不能简单定位为基  相似文献   

14.
激情在教学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语文课上,如何让激情充满课堂?用教师的激情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用学生的激情感染教师,达到师生之间的互动,让语文课堂激情飞扬。  相似文献   

15.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情感,要注重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以情激情,要让学生参与实践,在活动中体验情感,这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让课堂充满诗意,不只是一种教学操作的方法,它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艺术的境界.它可以提高语文课堂的文化品位,扫除一切语文课堂的程式化和窒闷,高扬人文的旗帜,开发学生创造性潜能,让语文课堂像诗一样激情飞扬,蕴涵丰富;像诗一样意境优美,充满想象和创造.只有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学生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学科知识的学习,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学生的心灵,学生的生命.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在每一个课堂中孕育出诗意的心境,进行诗意教学的设计,让学生带着诗意的心境走进教材,在与教材的对话中获得美的情操,培育美的心境,提升他们的人文情怀.诗意的语文呼唤诗意的教师.那么,怎样才能让课堂充满诗意呢?  相似文献   

17.
新课改要求课堂注重活动,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使课堂成为学生舒展灵性的空间。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磁性”的课堂环境,学生就会精彩地发言,就会有思维的火花。但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该如何让数学课充满活力,如何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磁性”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呢?一、激发学生自信,丰富学生情感学生如果没有自信,就不会积极思维,不敢参与课堂讨论,只能被动地听讲,被动地吸收,完全是一个灌输知识的容器。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只有使学生有了自信,课堂对他才有一种亲合力,他才能在课堂上充满激情,充满…  相似文献   

18.
课堂是一个激情洋溢的大舞台,教师需要用自己的情感去迸发学生生命的激情来感染学生,激起学生心灵的火花,让他们在课堂学习中点燃自己的情感,那语文课堂肯定会像一池吹皱的春水。一、课堂因老师的激情而精彩我在执教《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时,觉得自己这堂课的最大亮点在于自己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唤起了学生心灵的共鸣,在学生们汇报"爸爸是怎样一个人"时,已经充分认识到:"这是一个博学多识、渴望和平、爱自  相似文献   

19.
徐恒亮 《考试周刊》2012,(78):35-35
“情感”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没有激情的学习是低效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把学生的感情调动起来,让他们保持一种特定的情绪和情感,就能为他们创设一个引起积极思维的特定情境,那么学生所爆发出来的力量也必定是无穷的。必定能够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因此,在语文教学积极发挥学生情感因素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用情感点亮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看法。  相似文献   

20.
<正>在传统教学中,尤其是小学,教师的"教"占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结果是本该生动活泼的学习变成强迫性灌输。当前,许多教师开展的激情教学实践,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让激情充满课堂小学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要时时注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坚持与学生展开情感交流,进行教与学的互动。最好的教育应该是充满激情的,因为充满激情的课堂可以使教师教学愉快,让学生如沐春风,点燃学生激情学习和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