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用生态翻译学中的三维转换理论,以《出发吧!去中国》字幕翻译为例,探索在翻译生态环境下字幕翻译的适应与选择,提出更优的纪录片字幕翻译策略,以期提高文化类纪录片“走出去”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目标,向海外大力输送富含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的电影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路径,出色的电影字幕翻译也为各国观众搭建了文化沟通的桥梁。本文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指导,从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对影片《我和我的父辈》的英译字幕进行分析,旨在探究生态翻译学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指导意义,以达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余灵婕  高歌 《英语广场》2023,(32):11-14
《四季中国》纪录片讲述了中国二十四节气的故事,是传播中国文化的优秀之作。好的影视作品离不开高质量的字幕,而字幕翻译作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渠道尤为重要。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基于生态翻译学理论,从三个维度探究译者的适应与选择,发现《四季中国》的字幕翻译做到了多维度适应,能够有效传递重要文化内涵,传播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4.
生态翻译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根植于中国的翻译理论,它是一个完整的理论系统,解决了"何为译"、"如何译"、"为何译"等一系列问题。而《生活大爆炸》作为一部吸引了无数中国人眼球的情景喜剧,其成功的字幕翻译无疑为其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试从生态翻译学"如何译"的角度,即"三维"转换角度来分析《生活大爆炸》中的字幕翻译。  相似文献   

5.
大型英文纪录片《伟大工程巡礼》(Megastructure)在美国国家地理频道(National Geographic)开播以来,受到了国内外观众的强烈关注。但由于语言障碍,大多数中国观众需借助字幕翻译才能更好地理解此纪录片。与影视剧的字幕翻译不同,纪录片的内容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知识性,所提出的翻译要求也高于影视剧字幕翻译,因而探讨纪录片的字幕翻译十分必要。生态翻译学最早是由胡庚申教授提出,近十几年来,取得了诸多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支撑,采用理论探讨和实例剖析相结合的方法,着重分析了译者在语言维度、文化维度和交际维度所作出的"适应"与"选择",从而验证了生态翻译学理论对纪录片字幕翻译的指导意义,并对纪录片字幕翻译的理论研究视角有所补充。  相似文献   

6.
苑诗悦 《现代英语》2023,(12):99-101
生态翻译学是21世纪初兴起的一种翻译理论,主张译者在适应翻译文本情景的基础上对不同译文进行符合情景的选择,然后对译本进行“汰弱留强”。生态翻译学主张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三维转换翻译方法。文章即利用生态翻译学理论中的三维转换翻译方法对A电影的字幕翻译进行解读,以期为今后同类型电影的字幕翻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理论现多用于字幕、文化负载词、公示语、旅游文本及诗词英译,但少有涉及“政治文本”。政治文本能够向世界展示意蕴深厚的中国理念与文化,故其翻译挑战巨大。由此,文章以《中国关键词:生态文明篇》为研究对象,从语言、文化、交际三维入手,采用个案研究、对比分析及定性分析的方法,考察其中翻译的“生态环境”及“生存”策略,以期丰富生态翻译学理论应用,为同类翻译实践提供参考。分析结果显示,政治文本英译侧重信息的接收度,十分关注译本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化的脚步加快,不同国家、民族间的交流也变得愈发频繁,电影作为传播中国文化的方式之一,在东西方交流的过程中起到了桥梁作用.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字幕翻译促进了电影文化的发展,译者不仅可以借助电影传播中国本土文化,又可以带国人领略西方文化特色.根据生态翻译学理论,译者翻译字幕时,应当从生态翻译学中的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方面对原文来解读,从而最大限度地将原文内容及意境较好地传达出来,达到音美,形美,意美.[1]该文以电影《赤壁》为例,以生态翻译学中三维转换适应理论为出发点,结合字幕翻译的特点,对字幕进行翻译探讨,以期对字幕翻译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9.
张宁  高歌 《英语广场》2023,(32):36-41
纪录片是跨文化交流、展示国家形象的重要媒介,字幕翻译对纪录片海外传播效果的推进作用不容小觑。本文结合生态翻译学与纪录片字幕翻译,以人文纪录片《人生第二次》的字幕汉英翻译为例,探讨译者如何适应翻译生态环境,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进行适应性选择转换,从而提升字幕翻译质量,促进中国纪录片更好地走出去。  相似文献   

10.
生态翻译学为影视字幕翻译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颇具启迪作用的视角。本文在生态翻译学理论的指导下,从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对《霸王别姬》的字幕翻译进行研究,分析其在三个维度中实现的适应选择和转换。译者贾佩琳不但实现了语言形式和表达形式的巧妙转换,而且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以及交际目的。《霸王别姬》的字幕翻译为研究电影字幕提供了一个真实同时具有代表意义的案例素材。  相似文献   

11.
中外交流的发展让众多外国影视作品传入中国,丰富了国内观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一部影视作品成功引入国内主要得益于高质量的字幕翻译,本文以《生活大爆炸》的字幕翻译为例,从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角度解读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并对未来相关领域字幕翻译研究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2.
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生态翻译学基础理论把翻译方法简括为“三维”转换,即在适应和选择的原则之下,尽可能实现翻译中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转换.本文尝试对影视剧《吸血鬼日记》的字幕翻译进行多维度分析,探析影视剧字幕翻译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3.
谷绪薇 《英语广场》2023,(13):17-20
生态翻译学是近二十年来中国翻译界的全新理论,为翻译活动提供了指导方向。本研究从生态翻译学视角,以《富萍》的葛浩文英译本为例,详细诠释译者对文本进行移植、适应选择,从而达到生态平衡的过程。本研究的目的是为生态翻译学理论在中国现当代小说汉译英中的运用提供参考和借鉴,帮助中国文学更好地“走出去”。  相似文献   

14.
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展现国家实力,央视推出了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本研究从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生态翻译学理论视域下分析《国家宝藏》英文宣传片的字幕翻译,得出的结论是译者能够在翻译行动中适应宣传片的特定翻译生态环境,三维转换过程中选择恰当的生态翻译策略,并达到传播中国古代文化的预期结果。  相似文献   

15.
运用生态翻译学中的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三维转换的翻译方法,可以分析电视剧《甄嬛传》字幕翻译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分析结果表明译者进行影视字幕翻译时需要保持原语和译语的语言生态、文化生态和交际生态的协调平衡。  相似文献   

16.
国外影视剧是人们了解外国风土人情和文化习惯的一个重要途径。为了使人们更直观准确地了解国外影视作品,字幕翻译成了一部影视作品的点睛之笔。本文在生态翻译学理论的指导下对广受中国观众喜爱的美剧《我们这一天》的字幕翻译进行分析研究,在以译者为中心的前提下,从三维转换的角度来分析该剧字幕翻译的成功之处,从而为今后字幕翻译工作者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7.
付朝业 《英语广场》2023,(16):15-18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一经推出,就获得了国内观众的广泛好评。中国美食对国外观众也极具诱惑力。《舌尖上的中国》以其内容的多元性、语言的丰盈性和所介绍食材的广泛性很好地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将中国璀璨的饮食文化介绍给世界,有利于中国对外形象的宣传和经济的发展。在向国外观众推介《舌尖上的中国》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做好字幕翻译工作。因此,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视域研究《舌尖上的中国》的字幕汉英翻译。  相似文献   

18.
刘明舒 《海外英语》2023,(6):5-7+20
生态翻译学由胡庚申教授于2001年提出,旨在将生态学中“适者生存”的自然规律引入译学研究中,并创造性地将翻译活动定义为译者在翻译生态环境中进行的适应与选择。生态翻译学的提出为当代翻译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近年来,这一由中国学者提出的翻译学理论逐渐获得国际社会的关注。进行生态翻译学与西方翻译理论的对比研究既有助于论证生态翻译学理论的合理性,又能促进中外不同理论视角的融合与发展。因此,该文章将生态翻译学与西方翻译理论中现存的多元系统理论、归化与异化理论及副翻译理论进行对比,旨在发掘其中的异同点,为翻译理论建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张柯 《文教资料》2020,(6):13-15
随着中外影视文化交流的日益加强,影视字幕翻译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愈发突出,对外来影视作品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本文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指导,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维"转换的角度,对英剧《唐顿庄园》(Downton Abbey)中的字幕翻译进行分析,探讨其在影视字幕中的指导作用,为影视字幕的翻译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对于时政类文体的汉英翻译,生态翻译学理论符合我国译者思维的新生态研究范式。生态翻译学理论研究范式的逻辑定位于三大核心理念——“文本移植”“适应选择”和“生态平衡”;三大核心理念在翻译过程中呈现关联互动的思维态势。在时政类文体汉英翻译现象中,存在生态翻译学理论中核心理念的交叉融合,其中“文本移植”在于语义和语用多方兼顾,“适应选择”力求最高度的翻译“生态效率”,“生态平衡”趋向于表达和谐性。《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英译本,以生态翻译学理论的核心理念为前提和依据,以“生态平衡”为出发点和归宿,不断适应地进行“文本移植”,以“适应选择”为枢纽,切实把握了时政文体汉英翻译的翻译新“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