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指出:思想品德课教学“应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可见,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对引导他们从小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具有重要意义。道德情感是加深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意志,实现道德行为的内在驱动力,是知与行的中介和桥梁,在完成思想品德课由知到行的转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是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关键。一、深挖教材内涵,培养道德情感思想品德课教材本身蕴含了极其丰富的情感因素,由于小学生年龄小,…  相似文献   

2.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大纲指出:“对学生进行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浅显的政治常识教育,教育学生心中有他人,有集体,有人民,有祖国。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可见如何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指导好学生的道德行为实践,形成学生坚强的道德意志,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3.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思想品德课要“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根据大纲的这一要求,我们把思想品德课教学划分成“明理”、“育  相似文献   

4.
思想品德课教学要以学生的认识基础为起点王斌学生的认识基础,就是他们获取认识时原有的起点,或者说是他们获取新的认识的基础。思想品德课教学要“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也必须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注意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即以学生...  相似文献   

5.
小学思想品德课的主要任务是“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为了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小学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目标往往依附于“明理、激情、导行”之中。目标的实现又着重于学生情感的体验。重视并加强情感目标在思品教学中的作用,对完成  相似文献   

6.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常规湖北省当阳市教研室张光富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力,培养道德情感,以指导他们的道德行为。为了完成这一任务,特制定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常规。一备课常现认真备课是上好思想品德课的重要前提。思想品德课的备课...  相似文献   

7.
小学的思想品德课是进行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一般政治常识教育的学科,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规范道德行为。因此,教学中必须针对学生实际,深入浅出地讲明道理,激发学生们的情感;引导学生付诸实践,将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重视明理,落实导行是思想品德课的两项最基本的任务。 一、根据儿童年龄特点,运用丰富多彩的事例让学生明白事理  相似文献   

8.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让学生学习道德知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的学科,它作为小学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担负着培养学生道德观念,指导学生道德行为的最根本的任务。道德行为作为思品教学的基本环节,直接指向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德育目标。能否使学生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并使之科学化和持久化,是思品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遵循四个原则开创思想品德课教学新格局佳木斯教育学院满小螺小学思想品德课的任务是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为落实这一任务,我们认为思品课在立足于明理、激情、导行的学科特点同时,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进行教学。一、“点面”结合这一原则是...  相似文献   

10.
正小学德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思想品德课更是主渠道的重点。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主要落脚点在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从而指导学生的行为实践,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的行为实践(即导行),可以帮助学生用对的观点去认识、分析、辨别、判断事物;可以帮助学生用对的观点去指导本人的行为实践,解决怎样行动的问题,以达成教育的目  相似文献   

11.
黄涛 《师道》2008,(7):75-76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让学生学习道德知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的学科,它作为小学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担负着培养学生道德观念,指导学生道德行为的最根本的任务。宋代儒学大师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知的目的在于行,导行作为思品教学的基本环节,直接指向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德育目标。能否使学生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并使之科学化和持久化,是思品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因而,导行成为思品教学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2.
陶燕 《广西教育》2012,(9):82-82
小学思想品德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是提高小学生的道德认识力,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以指导他们的道德行为。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情感因素,开展情感教育活动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一、挖掘情感因素在思想品德课程中,情感因素并不是很突出。如何挖掘情感因素用于情感教育呢?1.从小学生身上挖掘情感因素。教师在学校生活中研究和了解学生,是挖  相似文献   

13.
由于众多的原因,现实生活中存在一定比例的品德有所偏差学生。要转化他们可以从其心理根源入手。品德有所偏差学生的心理根源可以归结为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习惯等心理因素方面的偏差。因此转化他们就需要提高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及培养道德行为。思想政治教育有导向、调节和激励等功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这三方面的功能有利于提高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和培养道德行为,从而有利于转化品德有所偏差学生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小学思想品德课是比较系统地直接地向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是德育的主渠道。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培养学生道德情感,以指导学生的行为实践,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而指导学生的行为实践(即导行),是提高道德认识(明理)和培养道德情感(激情)的目的所在,亦即明理、激情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导行。二、导行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情感是儿童思想意识,道德行为的驱动力,因此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贯穿情感品质的教育。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精神,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指导他们的道德行为,这既是对品德课的要求,也是品德课的重要任务。今天的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信息传递、技能的教授,在生活和学习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中的同伴、教学活动的中组织、学生学习过程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思想品德课是向学生直接进行比较系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道德行为训练的主渠道之一.在教学中,它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培养道德情感并指导他们的行为.所以,它在小学教育乃至整个被育工作中居于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让学生学习道德知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的学科.它作为小学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担负着培养学生道德观念.指导学生道德行为的最根本的任务。而当前小学思品教学存在着一个弊端,即重道德认知。轻道德行为,往往出现“课堂上说得头头是道.而课后的行为却不尽如人意”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思品课导行艺术举隅○何善锋(永丰县古县中心小学)思想品德课是比较系统地、直接地向小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大纲指出要“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明理—激情—导行”是思品课对他们进...  相似文献   

19.
小学思想品德课的基本教学要求是:“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其中心环节是明理,所谓明理,就是对学生讲明道德,使学生明是非、识善恶、辨美丑、知荣辱,提高道德认识。怎样使学生理解课文讲述的道德,激发道德情感,进而使道德认识转化为行为实践?一、紧扣课文主题明理每篇思想品德课文都有明确的主题。教师在讲授课文时,应明确告诉学生,本课体现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是什么,为什么要按本课讲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去做,怎样去做。如教《学习礼貌用语》一课,教师应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明白本课所阐述的…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繁荣、深化,社会上的腐败现象对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带来一些逆向影响。思想品德课是一门让学生学习道德知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的学科。它作为小学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担负着培养学生道德观念、指导学生道德行为的最根本的任务。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坚持“五个结合”的教育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颇为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