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涛 《师道》2008,(7):75-76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让学生学习道德知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的学科,它作为小学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担负着培养学生道德观念,指导学生道德行为的最根本的任务。宋代儒学大师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知的目的在于行,导行作为思品教学的基本环节,直接指向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德育目标。能否使学生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并使之科学化和持久化,是思品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因而,导行成为思品教学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让学生学习道德知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的学科,它作为小学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担负着培养学生道德观念,指导学生道德行为的最根本的任务。道德行为作为思品教学的基本环节,直接指向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德育目标。能否使学生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并使之科学化和持久化,是思品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品德与社会课是让学生学习道德知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的学科,它担负着培养学生道德观念。指导学生道德行为的最根本的任务。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中怎样使导行环节允分发挥作用,使知与行真正统一起来,避免口号式、标签式的“空对空”的现象呢?  相似文献   

4.
品德课是一门让学生学习道德知识,培养学生道德情感,指导学生道德行为的学科,它担负着培养学生道德观念、指导学生道德行为的根本任务.宋代儒学大师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可见,导行是品德教学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5.
正思想品德课是一门让学生学习道德知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的学科,它作为学生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担负着培养学生道德观念,指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根本任务。思想品德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知识的传授阐明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并逐步转化为道德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其实,思想品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行,学为了做,知也是为了行。因此在课型探讨中的各个课型"导行"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6.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让学生学习道德知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的学科,它作为小学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担负着培养学生道德观念,指导学生道德行为的最根本的任务.然而在品德教育教学中,我们时常发现,有些品行不好的学生并非不明事理而是知行不能统一.  相似文献   

7.
正小学德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思想品德课更是主渠道的重点。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主要落脚点在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从而指导学生的行为实践,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的行为实践(即导行),可以帮助学生用对的观点去认识、分析、辨别、判断事物;可以帮助学生用对的观点去指导本人的行为实践,解决怎样行动的问题,以达成教育的目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繁荣、深化,社会上的腐败现象对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带来一些逆向影响。思想品德课是一门让学生学习道德知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的学科。它作为小学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担负着培养学生道德观念、指导学生道德行为的最根本的任务。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坚持“五个结合”的教育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颇为有效。  相似文献   

9.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让学生学习道德知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的学科,它作为小学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担负着培养学生道德观念、指导学生道德行为的最根本的任务。明理是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一,抓好这一环节对品德课成功很重要,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一些做法。一、说图明理《品德与生活》教材图文并茂,以图  相似文献   

10.
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道德品质,要着重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明理-激情-导行”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环节,而教育的落脚点和归宿又在导行。只有实现知行合一,才能真正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1.
汪秀碧 《考试周刊》2012,(94):180-180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品德与生活》也承载着新理念,步人了校园与课堂、回归到学生真实世界中来。那么,如何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造就一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如何利用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对学生实施品德教育。培养道德情感,深化道德认识,指导道德行为,提高道德水平?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适时地捕捉教学契机,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思品课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领会教学内容蕴含的道理(明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育情),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导行0,做到由知导行,知行统一,情贯始终。  相似文献   

13.
品德教育是引导学生认知道德,激发情感和意志,并使之外化为道德行为的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美、心灵美。小学品德课教学,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理解水平,通过思想引导,武装学生的头脑,帮助其完成探索道德美的旅程。  相似文献   

14.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明确提出了小学思想品德课的基本任务:“……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呢?一、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认识,主要是指人们对是非、善恶、美丑的理解和评价,一般包括道德观念和道德判断两个方面。它是道德行为的先导,也是产生相应道德情感的思想基础。小学生正处在可塑性、可变性较强时期,应不失时机地按照他们的认知规律教给他们一些初步的道德知识,引导他们分析…  相似文献   

15.
道德想象力对人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具有重要影响,学生的道德冷漠、道德失范、道德行为失当等问题,都与道德想象力的缺失或弱化有一定的联系.通过训练和培养学生的道德想象力,促进学生道德主体性和道德素质的发展,是提升德育效果、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路径.纵观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这本课程,其中有很多内容可以作为培养小学生道德想象力的素材.  相似文献   

16.
导行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环节.直接指向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最终教学目标.在促使学生将道德认知内化为自己的自觉道德行动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意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在讲清知识点、明确道德认识的前提下。加强行为的培养和引导.使学生真正能将自己的道德认知转化为自觉的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7.
在继承前人学科教学实施道德教育的基础上,通过研讨和实践,明确小学数学教学中道德启蒙教育的内容及要求,构建课堂教学模式,从而达到促进培养小学生道德品质、道德能力、道德行为习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李晓安 《湖北教育》2002,(21):27-27
一、讲“真话”。思品课教学要“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如何让学生说出自己想说而不敢说的心里话,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有效途径。为落实这一情感目标,我在每课的教学中,专门安排了“说句心里话”的教学环节,只要他们能讲真话我都给予肯定。  相似文献   

19.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大纲指出:“对学生进行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浅显的政治常识教育,教育学生心中有他人,有集体,有人民,有祖国。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可见如何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指导好学生的道德行为实践,形成学生坚强的道德意志,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20.
张恬 《教育导刊》2011,(12):72-72
幼儿身上常常出现类似案例中的言行不一致的现象.往往嘴巴上说得头头是道,行为上却大相径庭。反映出幼儿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脱节的现象。一般而言,幼儿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的.道德认知内化后会指导幼儿的道德行为,道德行为则是道德认知的体现,道德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