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蒋丞稷100m蝶泳出发、途中游、转身、冲刺各阶段技术进行分析,并与国内外优秀选手比較显示,蒋丞稷出发反应时和出发15m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途中游划幅较大,划频较低;转身前7.5m较25-50m游速减慢0.03米/秒,这是蒋丞稷100m蝶泳技术中较为薄弱环节;终点冲刺没有明显减速,但其冲刺前加速游能力还不如国內外优秀选手,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对蒋丞稷100 m 蝶泳出发、途中游、转身、冲刺各阶段进行分析,并与国内外优秀选手比较显示,蒋丞稷出发反应时和出发15 m 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途中游划幅较大,划频较低;转身前7.5 m 较25~50 m 游速减慢0.03 m /s,这是其薄弱环节;终点冲刺没有明显减速,但其冲刺前加速游能力还不如国内外优秀选手。  相似文献   

3.
采用录像解析、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全国游泳冠军赛不同泳姿女子200 m预赛、半决赛、决赛运动员途中游每25 m划频、划幅和速度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优秀女子200 m游泳运动员参赛途中游技术有向短距离项目高划频技术组合发展的趋势,相对预赛和半决赛组,各泳姿项目决赛组具有划频更快的一致技术特征;蝶泳、仰泳、自由泳运动员竞技水平越高途中游各段划幅、速度波动变化更小;蛙泳在各泳姿中有其技术特殊性,决赛运动员虽途中游各段速度更稳定,但划频、划幅调控幅度更大。挖掘划频、划幅组合潜力,提高速度、划频、划幅调控能力应作为现阶段优秀女子200 m运动员途中游技术训练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第 2 7届奥运会游泳比赛女子短距离自由泳前 8名运动员技、战术的数理统计发现 ,在 5 0 m自由泳决赛中出发段的技术至关重要 ,途中游的速度主要取决于划幅和划频的技术组合 ,在 10 0 m自由泳决赛中 ,5 0 m的绝对速度实力是取胜的主要因素 ,前 8名运动员采用高频率的划频和划幅的技术组合 ,整体运动成绩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我国九运会女子 10 0m自由泳前 3名运动员和第 2 7届奥运会同项目前 3名运动员技术比较的数理统计分析发现 ,我国女子前 3名运动员 15m出发段的速度略低于外国优秀运动员 ;途中游的划水频率不如国外运动员 ,划水幅度与 2 7届前 3名运动员持平 ,5 0m绝对速度与国外运动员相比差距较大 ;转身段的表现也不如国外运动员 ;中国优秀运动员冲刺到边段表现出色 ,略优于国外运动员 ,展示出良好的速度耐力和顽强的意志品质。  相似文献   

6.
通过多年系统的游泳比赛技术监测采集游泳比赛途中游各项技术数据,以世界综合排名前100名运动员成绩为划分依据,研究女子100m蛙泳、200m自由泳运动员途中游分段速度、划幅、划频、游速的特点。研究结果显示:在女子100m蛙泳和200m自由泳中,世界优秀运动员均呈现快划频的趋势;在对成绩预测中,通过运动员的划幅、划频比较容易预测运动员成绩增长情况和上升空间,即在成绩相同情况下,运动员划频慢,成绩提高幅度大;对10名优秀女子100m蛙泳运动员的途中游个性研究和多年成绩分析表明,她们划幅、划频的个性特征非常明显,蛙泳优秀运动员相对集中,运动员年限也长;在对女子200m自由泳优秀运动员的途中游个性研究和多年成绩分析结果表明,与蛙泳不同,200m自由泳运动员个性化不是非常明显,优秀运动员相对保持高水平成绩年限少,运动员分散,说明自由泳运动员的各种能力和水平更趋于一致,优秀运动员保持高水平的能力要求更高;蛙泳对运动员的身高要求最少,而技术要求最高,是适合亚洲人的一项运动;运动员出成绩后保持高水平年限长,符合经济学原理;蛙泳项目一直是亚洲的强项和我国的传统优势项目。  相似文献   

7.
沈宇鹏 《体育学刊》2006,13(5):98-101
通过对2001、2003和2005年世锦赛男子自由泳项目前8名运动员比赛技术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了解当今世界男子自由泳项目优秀运动员速度、划频、划幅的变化特征,并对男子自由泳运动员最佳划频和划幅组合特征进行探讨。结果发现:(1)短距离运动员划频明显高于中长距离运动员;中长距离项目运动员划幅增长也明显高于短距离项目运动员。(2)最高游速下,运动员的划频和划幅达到或接近最高水平。(3)男子自由泳运动员理想划频和划幅会随着个人特点和项目距离特点变化而变化。(4)个人理想的划频和划幅组合应保持有效划频和有效划幅的组合。(5)在疲劳状态下,仍能继续保持良好的划频和划幅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湖北体育科技》2017,(12):1082-1084
目的探讨游泳比赛中,游速、划频和划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文献资料、现场拍摄和数理统计等方法,以我国女子100m仰泳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分析运动员比赛中游速、划频与划幅的变化趋势和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女子100m仰泳运动员途中游各段游速、划频和划频的变化多样;途中游各段游速与划频和划幅呈现中度相关关系,而划频与划幅呈现高度相关关系。结论建议教练员在抓游速、划频和划幅训练时,应权衡运动员身体形态以及力量和速度耐力等多方面的因素,尊重规律的同时不拘泥于现有规律,从而实现突破,不断创造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2000年悉尼奥运会,2003年巴塞罗那世界游泳锦标赛以及2005年南京十运会三次游泳比赛的分段成绩、参赛女子运动员的年龄的分析、各主要技术参数(包括出发、转身、途中、划频、划幅、游速等)的比较,分析当今中外优秀女子400m、800m自由泳选手的技战术特点,了解我国选手与世界优秀选手的差距,明确赶超的目标,寻找突破的方向,为我国今后在女子长距离自由泳项目上的发展提供技术参数和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运用测试、数理统计等方法,完成了对我国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13名)3种不同桨频(20桨/min,26桨/min和34桨/min)下的技术动作的数据采集与分析,并与国外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显示:1)国内外赛艇运动员不同桨频下的划距和相对划距曲线变化特征相似,在同一桨频下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数值上优于国内运动员;2)国内外运动员的力值变化并不一致,国外优秀运动员的最大下肢力量并不一定随着桨频的增加而增加,而国内运动员呈递增特征,且在不同的桨频下,两者的最大桨柄拉力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国内外运动员之间的划船轨迹重复性相对稳定(RP值范围0.038~0.057),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存在,但国内运动员随着桨频的增加重复性系数有增大趋势,且表现出一定的技术不稳定性。结论:建议我国运动员在划距与桨频的搭配中,应注重划距的获得,同时,加强不同桨频下的技术稳定性和改进躯干的后仰角度。  相似文献   

11.
王道  沈海瑛  林洪 《体育科研》2006,27(5):70-73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问调查法调查访问了81名国家游泳队运动员和15名国家游泳队教练。结果发现:国家游泳队运动员肩痛患病率为39.5%,男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肩痛患病率最高的是蝶泳运动员(63.6%),其次是自由泳和仰泳运动员,蛙泳运动员肩痛患病率最低(31.3%):水上训练手段中,短距离高强度戴划手掌训练、长距离中低强度戴划手掌训练和水上铁片牵引训练对肩痛的影响程度列前3位(明显影响率分别为46.7%、25%和18.2%);陆上训练手段中,铁片拉力训练、卧推练习和等动拉力训练对肩痛的影响程度列前3位(明显影响率分别为43:8%、36.7%和19.4%)。陆上铁片拉力训练时采用高肘技术、抓水时早发力早加速后划技术和陆上铁片拉力训练时后划到底技术是前3位对国家游泳队运动员肩痛有影响的技术动作(明显影响率分别为60%、40%和33.3%)。  相似文献   

12.
对刘子歌备战第29届奥运会200 m蝶泳技术攻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刘子歌备战第29届奥运会的蝶泳技术全面解析认为,刘子歌蝶泳属于呼吸配合时机好,上下起伏小,游进中减阻技术好的小波浪蝶泳技术,符合现代蝶泳技术发展趋势;身体、体能条件也是非常出色的,具备冲击世界最高水平的条件.在备战北京奥运会攻关期间,针对刘子歌技术将攻关研究分为两个阶段,通过对其出发转身的技术改进,于2008年绍兴冠军赛以2 min7 s76超越此前本人最好成绩2 s39并夺冠,获得奥运会200 m蝶泳的参赛资格;第2个阶段通过对其途中游抱水和推水技术的改进,最终在第29届奥运会上以2min4 s18的成绩夺取金牌并打破世界纪录,证明对其技术训练的研究和攻关,所提出的技术训练对策、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13.
Freestyle race pacing strategies (400 m) were compared between elite able-bodied swimmers and those with minimal physical (International Paralympic Committee S10 classification) and visual disabilities (International Paralympic Committee S13 classification). Data comprised 50-m lap splits and overall race times from 1176 400-m freestyle swims from World Championships, European Championships and Olympic/Paralympic Games between 2006 and 2012. Five pacing strategies were identified across groups (even, fast start, negative, parabolic and parabolic fast start), with negative and even strategies the most commonly adopted. The negative pacing strategy produced the fastest race times for all groups except for female S13 swimmers where an even strategy was most effective. Able-bodied groups swam faster than their S10 and S13 counterparts, with no differences between S10 and S13 groups. The results suggest adoption of multiple pacing strategies across groups, and even where impairments are considered minimal they are still associated with performance detriments in comparison to their able-bodied counterparts. The findings have implications for the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training related to pacing strategies to ensure optimal swimmer preparation for competition. Analogous performance levels in S10 and S13 swimmers also suggest a case for integrated competition of these classifications in 400-m freestyle swimming.  相似文献   

14.
短距离自由泳运动员朱颖文比赛技战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勤  郑闽生  钱风雷 《体育科研》2008,29(2):66-68,72
通过对在十运会上为上海代表团夺得女子短距离自由泳4枚金牌得主朱颖文的比赛技战术分析,研究其特点和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差距,并提出训练对策,旨在提高其3008奥运会,2009全运会的比赛竞技能力。  相似文献   

15.
In the present research, we examined the effect of the starting and turning performances on the subsequent swimming parameters by (1) comparing the starting and turning velocities with the swimming parameters on the emersion and mid-pool segments and (2) by relating the individual behaviour of swimmers during the start and turns with subsequent behaviour on each swimming lap. One hundred and twelve 100 m performances on the FINA 2013 World Swimming Championships were analysed by an image-processing system (InThePool 2.0®). At the point of the start emersion, the swimming parameters of the 100-m elite swimmers were substantially greater than the mid-pool parameters, except on the breaststroke races. On the other hand, no diminution in the swimming parameters was observed between the turn emersion and the mid-pool swimming, except on the butterfly and backstroke male races. Changes on the surface swimming kinematics were not generally related to the starting or turning parameters, although male swimmers who develop faster starts seem to achieve faster velocities at emersion. Race analysts should be aware of a transfer of momentum when swimmers emerge from underwater with implications on the subsequent swimming kinematics, especially for male swimmers who employ underwater undulatory techniques.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2008年美国、中国、澳大利亚三国游泳冠军赛1500米自由泳决赛运动员成绩进行分析,在揭示优秀1500米自由泳运动员体力分配特点的同时,找出中外运动员在该项目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所在,以此为我国1500米自由泳训练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