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没有想到,在广播年里电视“火”得一塌糊涂,尤其是电视娱乐节目,不断朝着直指人心的道路走,反响自然不薄。中央电视台二套的娱乐节目“非常6 l”,把人的眼球撩拨得够可以的了。此档节目包装精致,从感情认可度上作文章,“6天强化训练,一天精彩释放”,帮助人们圆明星梦,有很强的互动性与参与性,用观众更易  相似文献   

2.
杨青 《编辑学刊》2007,(2):69-72
一、"超女"旋风给期刊的启示 综观近年来的电视媒体,在一片繁荣与喧哗的背后,或阳春白雪,曲高和寡,表现出明显的贵族化倾向或盲目模仿港台电视娱乐节目,媚俗庸俗,缺乏文化含量,甚至格调低下,令人生厌."超女"既非重大题材的节目,也非大制作、大投入的电视剧之类,照理是无缘收视率榜首的,更不要说大红大紫了.但只要我们冷静分析一下,这一结果又在情理之中."超女"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它从"受众本位"的思想出发,研究受众动机,准确分析不同受众群体的特点,牢牢把握住了受众选择媒介内容的心理倾向性,避免了贵族化与庸俗化的倾向.有人把"超女"的受众本位思想概括为"满足受众的接近权和话语权",笔者认为是非常准确的.  相似文献   

3.
访谈节目由于运用的电视手段少,很容易给人单调、枯燥的感觉.在访谈节目中充分运用"道具",调动各种电视传播元素,能更好做到现场的信息交流互动,充分发挥电视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宋永琴  刘萍 《新闻界》2008,(2):95-97
本文从娱乐传播理念入手,把脉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生产实践,探讨电视娱乐文化编码及视觉设计的缺失,由此构建电视娱乐节目"新生态",促动娱乐与人、娱乐与文化的深层和谐。  相似文献   

5.
我不懂什么是"国学".国,是哪一国?当然是中国.那么别的国家,有没有"学"呢?总不好意思说别国都没有,只有中国有.既然不好意思那么沙文主义,那就只能勉强承认每个国家都有它的"国学".可是,我从来没有听说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希腊、西班牙、土耳其等等这些国家,自称过他们的"国学"啊."国学"这个词,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只要略微看看晚清以来的思想斗争史,你就知道了,所谓"国学",实际上是清朝末年、一直到"五四"以来,有些保守的人抵制西方"科学"与"民主"文化的一种借口,是一个狭隘、保守、笼统、含糊而且顽固透顶的口号.人家讲"科学",你总不好讲"反科学";人家讲"民主",你也不好讲"反民主",于是就提出一个含糊其辞的概念:"国学".那意思就是,我这个"国学",跟你那个"科学"、"民主"是不一样的.现在居然搞出一大堆所谓的"国学名人",真是荒谬."国粹"是另外一个意思,那是清朝末年一部分搞革命的人,拿来对付满清的武器.  相似文献   

6.
邵益文 《编辑之友》2010,(11):95-96
假日,几位久违了的老编辑聚在一起,谈天说地,悠然自得,可三句不离本行,又扯到了编辑工作上.有的说,现在出书可难了,被电子出版、网络冲击得厉害;有的说现在品种多,压得喘不过气来;有的说,现在好书不少,但多被淹没在书海中了.一谈到看稿子,话更多了,说有的作者引用外国人的话,说马克思主义"过时了",有的内容庸俗、低俗、媚俗;有的不分精华糟粕,把古代的东西一股脑儿往外端,一个不小心就捅娄子了.可是,老编辑毕竟是老编辑,也说了不少防范、改进的举措.我把它整理了一下,似乎有这样三条,称之谓"三要",与同行们交流,并求赐正.  相似文献   

7.
梁明丽 《新闻爱好者》2011,(17):103-104
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从20世纪90年代初,从无到有,从单调到多元,从模仿到创新,已经走过了20个春秋,不仅给电视观众带来了视觉享受,而且丰富了节目形式,满足了广大观众的娱乐需求,对繁荣电视文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有的电视娱乐节目从形式到内容依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俗",而电视娱乐节目的脱"俗"成为广大电视观众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8.
"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没有正确的定位,就没有未来的地位."去年12月新领导班子上任以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充分开展调查研究,坚持从科学发展的高度重新审视全市档案事业发展,用科学发展的"标尺"衡量档案工作"长短",查"问题",寻"难点",触"痛点",强"软肋",补"短板",求发展,形成了"立档"的新思路,树立了"强档"的新理念,提出了"兴档"新举措,使衢州档案工作发展取得了新成效.  相似文献   

9.
老马 《北京档案》2002,(7):40-41
在档案部门经常听到"没钱"的叫喊声,你要他开展活动吗?"没钱";你要他订阅刊物吗?"没钱";你要他上等级吗,还是"没钱";你若再问他,为什么工作上不去,他自然仍是那句话,"没钱".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没钱"二字竟成了某些档案人用来挡"兵"的"将",用来挡"水"的"土",实在叫人可悲可叹.不过听多了,也就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  相似文献   

10.
湘潭代代相传的旧式婚礼,有一套固定程序.而婚礼中的"赞"贯串始终,是婚礼的重要组成部分."赞"就是对新郎新娘的赞美、祝福,也含有逗趣逗乐的成分.说"赞"的人,相当于现代的"主持人",一般要求口齿伶俐,有一定语言艺术.这样的人才,农村不乏其人.  相似文献   

11.
认识『新媒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媒体"已经成为十分流行的名词。但对于什么是"新媒体",一直比较模糊,并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要么涵盖面过宽或过窄。导致偏差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把"新媒体"产生和发展摆到科技发展的大背景中加以认识,没有把科技背景和媒体属性结合起来加以认识。 "新媒体"概念对新媒体概念,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作过这样的解释:"所谓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新"相对"旧"而言。从媒体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新媒体是伴随着媒体发生和发展在不断变化。广播相对报纸是新媒体,电视相对广播是新媒体,网络相对电视是新媒体。今天我们所说的新媒体通常是指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这里有两个概念,一个是出现,是指以前没有出现的;一个是影响,所谓影响就是受计算机信息技术影响而产生变化的,这两种媒体形态是我们现在说的新媒体。当然新媒体并不是终结在数字媒体和网络媒体这样一个平台上。"  相似文献   

12.
鹿荣 《编辑之友》2010,(8):112-114
最近收看某地方台的综艺节目,主持人在请出某著名演员时,这样对他说:"观众朋友们早就对您耳熟能详了." 乍听到"对您耳熟能详"的说法,觉得有点别扭:对"人"也可以"耳熟能详"吗?于是便查阅了几本工具书.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耳熟能详"的解释为:"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  相似文献   

13.
今人在注释李清照《一剪梅》中"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句时,对"轻解罗裳"的解释多有不同,大致可归类为以下三种。第一种解释为"脱下裙子",如北京出版社《历代名家词赏析》:"‘轻解罗裳’写词人轻轻解开丝罗的裙衣";湖南大学出版社的李元洛辑注《在天  相似文献   

14.
档案不是象牙塔,档案要走出深闺. 档案来自于人民,理应服务于人民. 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资政是它的主要功能. 堆积如山的档案,规范化地管理、利用、传承,是档案人的天职. 与档案结缘 说起"档案"这个词,并不陌生,《现代汉语词典》如是说,分类保存以备查考的文件和材料.一般而言,人们认知档案都从此开始.但从专业学科角度来审视,这样的定义有失偏颇,无论它的内涵还是外延都不全面,它仅仅包括了档案中的一部分.作为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从这个狭义的定义中,只要简单地记住:经过自己亲手起草撰写的"文件和材料",具有"保存以备查考"的价值,都将成为"档案".足矣!这就是人们的档案意识.  相似文献   

15.
王先谦(1842-1918),字益吾,号"葵园",由于曾任国子监祭酒,世人也称他为"王祭酒",湖南长沙凉塘人,24岁中进士.他的一生著作等身,学术界对其研究较多.  相似文献   

16.
范长敏 《新闻记者》2001,(12):75-76
"读图时代"的概念最初可能是新闻界或出版界提出的,时间大约是上个世纪末期.对"读图时代"产生的原因,众说纷纭.有人说是"电视普及的拉动";有人说是"互联网崛起的冲击";有人说是"高新技术发展的结晶";也有人说是"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的需要".笔者以为,上述各种"说法"的"综合",恐怕才是孕育"读图时代"的"催生剂".我国报纸(可能是部分报纸)开始进入"读图时代",除了以上"催生剂"以外,可能还有一些其他重要的因素,就是社会的深刻变革带来的办报思路的重大转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7.
鲍海波  薛晨 《现代传播》2007,(5):151-153
自上世纪90年代起,各种类型的娱乐节目作为电视台的"新宠"走进千家万户,它作为一种"通过一定的中介形式和大众的参与,在相互交流中形成一种娱乐氛围的节目形态",①日渐成为荧屏的主力军之一.就目前而言,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主要有以下类型:表演类综艺娱乐节目、音乐类娱乐节目、谈话类娱乐节目、游戏类娱乐节目、娱乐资讯节目.这些节目的共同特点是围绕着满足和调动观众娱乐天性而设计.  相似文献   

18.
"惟一"或者"唯一"的释义是:只有一个,独一无二. 以前都是"唯一",近些年多被改成了"惟一". 是"惟一"?还是"唯一"?到底哪个更准确? 在古籍中,唯、惟、维三字通用,在<词源>"惟"字的注释下特别说明:<尚书>用"惟",<毛诗>用"维",<左传>用"唯".  相似文献   

19.
“娱记”这个词,似乎带点儿黄色幽默的味道。一说这个词,新闻圈里的人都别有会心。好在“娱记”们都是跟得上潮流的人,心胸开阔,不在意这种“黄帽子”,有时还自己给自己戴上自嘲,也是一乐。 “娱记”们都很辛苦,因为得四处奔走去“追星”,不追星们跑,就没抢眼的新闻。“娱记’”们可以说是职业追星族,有了新闻圈里的职业追星族,才有那些沸沸扬扬乃至五迷三道的业余追星族.如此.报纸、电视不但多了读者和观众,娱乐界也旺了人气和财气。所以,歌星、影星和“娱记”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娱记”会不吝笔墨宣扬明星,…  相似文献   

20.
一、"随求"与随求菩萨 1987年法门寺塔地宫出土了一批唐代瑰宝,其中有许多与佛家密宗信仰相关的法器和供养器.这批法器中有六枚钏环较为特别,与同时发现的<监送真身使随真身供养道具及恩赐金银衣物账>碑上的记录对照,其上记载:"随求六枚,共重二十五两."[1]所谓"随求六枚",恰是指这六枚钏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