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结合笔者学校的地理优势、生态环境和学校资源,从课程开发方案、课程实践案例及建议几个方面阐述“生物与生态文明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实际问题与思考。  相似文献   

2.
地方性知识与地方课程开发——一种批判性反思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与“共通性知识”相对的“地方性知识”概念由人类学扩展到文化学甚至哲学领域。用这一概念来反思地方课程开发表明:以保护地方文化为价值指向的地方课程开发未必能成功;作为“局外人”的我们不可能为地方文化持有者制定有效的地方课程开发原则;“补充”和“转型”都未必是地方课程开发的恰当模式。总之,地方课程开发的一些基本理念有待重审。  相似文献   

3.
由工业时代到数字时代。在信息引领产业革命的21世纪,城乡的不平衡进一步加剧,如何缩小城乡差距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方面扩大了城乡的“教育鸿沟”,另一方面也成为了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革命性力量。本文以新课改和现代信息技术及农村社会转型的背景,从课程目标、内容、组织与实施、评价四个方面探讨了农村中小学课程开发中的问题,虽不够深入,但可以让人深思。  相似文献   

4.
农村幼儿园通过建构地域特色课程,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文章以走访调研和实证分析的视角,发现农村幼儿园地域特色课程建设存在地域文化资源的滥用、误用、套用等问题,而产生此类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对地域文化资源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对教师队伍文化自觉的信心不足和对幼儿主体性的关注不足。基于此,农村幼儿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建构地域特色课程,即地域特色资源的选择要坚持“以幼儿为中心”;地域特色课程的开发要紧密结合相关文件要求;地域特色课程的实施需要更广阔的“教育场”和更丰富的实施手段;地域特色课程的评价要立足于幼儿的发展;地域特色课程的建设要依托完善合理的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5.
高职通识课程“中西文明趣谈”以融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开展通识教育相关教学改革实验已经两年有余.“中西文明趣谈”教改团队从探究“通识教育”、“课程”和“文化”的原初涵义入手,在课程规划、课程实施和课程习得三个方面重点研究了以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通识课程体系和教学全过程,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建构起了独特的课程文化.同时,针对高职通识教育教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团队也有一些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一、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和难点 (一)特点1、注重两个“结合”,为农村服务,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应与地方乡土教育、劳技教育和手工制作相结合;应与当地的生产、科技活动相结合。可以选择和利用当地一些时间性和季节性较强的“土特产”作为开发的内容.切实为农村服务。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阶段的课程改革中,课程政策的认同感低、课程执行者的“知”“行”能力不强而在实践中产生了执行偏差、课程资源的投入与开发不足、乃至课程制度上也存在着变革的要求。这些问题的改变与解决,从根本上需要增强课程执行力。课程执行力是一个国家在影响课程的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下保证课程政策目标实现的有效力,即各方面因素发挥同向的积极作用来保证课程改革目标实现的有效程度。其中,课程权力的分享与共有是增强课程执行力的前提;课程执行者“知”“行”能力的提高是增强课程执行力的核心;课程资源的投入与开发是增强课程执行力的基础;课程制度的变革与创新是增强课程执行力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专题性文化课程的开发是学校教育创新过程中的课程实践范式,它以文化为内核,用专题的形式呈现课程内容。专题性文化课程的开发策略在于:基于教材,开发专题性文化课程;基于即时情境,开发专题性文化课程;基于地方文化,开发专题性文化课程。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课程研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文化自卑”影响理论自信不足;理论“移植”引发本土效力失衡;研究“虚华”导致研究流于形式;“经验主导”催生研究主观臆断。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我国学前教育课程研究理论自觉的缺失。因此,要树立学前教育课程研究的自尊与自信;坚守学前教育课程研究的本土化立场;强化学前教育课程研究的理论深度;唤醒学前教育课程研究的理性反思;构建学前教育课程研究的话语体系。如此,才能实现我国学前教育课程研究的理论自觉,继而形成引领本土实践、化解研究困局、完善学科建设的学前教育课程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0.
对当前高校隐性课程资源开发现状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存在着三个主要问题:过多注重物质层面的隐性课程资源开发而忽视文化、互动层面的隐性课程资源开发;在文化层面的隐性课程资源开发上,忽视“亚文化”层面的隐性课程资源开发;在互动层面隐性课程资源开发上,忽视学生与学生这一互动层面的隐性课程资源开发。这些问题阻碍了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1.
“温州精神”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课程改革为“温州精神”教育以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式进中小学课堂提供了平台。发掘温州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发“温州精神”教育校本课程,传承“温州精神”,建设先进文化,培养一代新人,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学校的课程品位以及教育品位,从而促进温州地区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前,课程改革已成为整个教育领域的“动感地带”,课程文化也应社科人文领域的“文化热”之运而悄然兴起、方兴未艾。文化型课程改革需要加强课程文化的实践品格与课程改革的文化品格之间的整合、融合与和合研究。文化型课程改革旨在培养、铸就自己的文化品格.文化品格的提升和完善,是课程改革成熟与成功的标志。课程改革的文化品格集中体现在:“古今中外”文化关系的处理:更宽阔视野下的知识观问题;文化型课程改革中的“以人为本”,就是要不断地增强教师和学生的文化自觉和生命自强。  相似文献   

13.
杜威课程观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课程开发的向度、课程形态观、课程评价的价值标准三方面对杜威的课程观进行论述,分析和借鉴杜威的课程观,将对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所启发:课程开发和设计应考虑儿童的主体性;课程内容应反映儿童的“生活世界”;课程目标应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需要,并建构可能生活。  相似文献   

14.
对上海市浦南幼儿因“早期阅读”课程开发的案例分析,可使我们了解幼儿团课程开发的策略,包括课程开发前的“环境分析、扬优势资源”“理论依托、论证课程的科学价值”的进入策略;课程开发中的“科研领衔、课题导航”“与课题研究交织共振”“与新课程改革整合交融”“夯实理论基础、以理论带动实践”的研究策略,以及“多极主体参与、专家适时指导”的支持策略与园长的有效管理策略等。  相似文献   

15.
文章阐述了校本课程“数学文化”开发与实践的系列思考.以“文化育人”为理念,以提升数学素养为目标,课程内容主题引领、精选内容,课程实施凸显四性、增强体验,课程评价重视过程、多元评价.呈现案例“人生相遇几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学校不仅是课程的实施单位、文化的传递场所,还是课程开发机构,文化的生产场所。这既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从学校结构上看,传统上学校以教学为定位,其各个机构指向的是“课”而非“课程”,因此教导处、教研组、年级组等机构主要是进行如何备课、教课、辅导、批改、考试等课程实施活动。在校本课程开发中,这些机构则要进一步承担课程开发任务;机能的转换导致了这些机构的重组。  相似文献   

17.
农村学校作为地区文化中心,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校本课程开发是农村学校发挥文化引领作用的重要平台.目前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目标迷失、价值游离、专业失范与评价缺位等问题.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应立足新农村文化建设,在教育主管部门指导与支持下,构筑农村学校办学特色,推动农村学校校本课程自身改进,实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个性成长.  相似文献   

18.
论职业活动导向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教育的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的开发必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在课程结构中,以专业课程为主体.增加普通文化课程的门类,以此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知识结构更趋合理;对于课程内容的开发.普通文化课程以“生活相关性”阐述为主,专业课程以技术实践知识为主体来展开。  相似文献   

19.
中外大学课程编制的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课程编制的界定,从课程编制主体、课程编制模式、课程的组织与结构、课程评价四个方面对中外大学的课程编制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我们的借鉴是:加强课程编制理论建设;重新界定“专业”内涵;正确定位大学教育;开发本土课程评价模式等。  相似文献   

20.
乡土文化融入学校课堂开发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乡村学校想要得到高质量的发展,就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克服各种不利因素,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开发出具有符合乡村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文章分析我国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存在的不足,并对乡土文化视角下农村学校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给出具体的建议:重新确定乡村教育的根本目标,重视乡村教育的“在地化”发展,夯实乡村教师乡土文化知识基础,加强对乡村教师的专业化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