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娴 《甘肃教育》2004,(5):23-24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进行创新学习,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已成为新时代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而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教师须把“爱”带进课堂,爱生、融情,使学生动心,敢于创新。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强烈的人本意识和敢于让学生质疑的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效率,以开启学生的创新心灵。  相似文献   

2.
1 “创新”教育的前提 优化教学环境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必以优化课堂教学为前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把“微笑”带进课堂,创造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为此,首先要注重师生的情感交流,学生只有具有了良好的情绪,才能很快进入创新的佳境;其次,课堂上教师不要搞“一言堂”,让学生在活跃的教学气氛中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探讨知识的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情感与整个教学过程和谐共振。还要注意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在一次次探求知识的成功中感到“我行”、“我能”,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配合得恰到好处。学生产生兴趣,就能产生强烈的创新灵感。  相似文献   

3.
发现的过程就是主体创新的过程,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基础,也是未来社会需要的创造性人才所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小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应从“发现”入手,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发现的环境和条件,提供发现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敢于发现、善于发现,培养学生积极探究、主动发现的敏感。一、优化氛围,使学生敢于发现良好的教学氛围是调动学生发现的积极性,使学生敢于发现、乐于发现的重要前提。因此,培养学生发现的敏感要从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开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观潮》一课时,上课…  相似文献   

4.
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教师认清自己的角色的转变,强调教学的立足点要转到指导学生、点拨学生上,让学生发挥潜能,敢于动手,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创新学习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5.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作为化学教育的主渠道,除了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他们想创新、敢创新、会创新。而“研究型”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注重培养学生开拓创新、主动思维(学习)和动手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开放的教学过程。一、以学生  相似文献   

6.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一个好的设计,会使课堂教学充满美感和活力,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促使学生成绩和学习效率提高,对学生创造思维和创新精神培养大有益处.优化教学设计须像古人写诗一般,清代袁枚说“一诗下改心乃安”,在“三角函数之任意角”的教学设计上,笔者进行过三次优化尝试,在此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7.
朱元枝 《湖南教育》2003,(10):43-43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放在首位,由过去的教“学问”转变为现在的教“思维创新”。 一、调动学生探索创新的激情。教学中,首先要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学生有一种轻松、愉悦、自由的心理状态。在课堂上,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支持学生在学习中的讨论和争论,容许学生向老师质疑、问难。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新体会、新发现,并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给予帮助和指导,从而调动学生探索创新的激情。  相似文献   

8.
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把“使学生成创新意识”作为教学目的之一,要求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主要有三项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必以优化课堂教学为前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把“微笑”带进课堂,创造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为此,首先要注重师生的情感交流,学生只有具有了良好的情绪,才能很快进入创新的佳境;其次,课堂上教师不要搞“一言堂”,让学生在活跃的教学气氛中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探讨知识的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  相似文献   

10.
数学教学应不断提供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使抽象的公式、定理、法则等得以验证,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发现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能及时对课堂教学反馈的信息进行评价,使学生的思维在动手操作中显露出来,以便教师采取相应的措施,纠正学生的思维错误.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动"起来,尽可能给学生创造"多动"的机会,使他们各自亮出风采,展现自我. 一、创建和谐的环境,让学生个个动情 传统的课堂,教师唯我独尊,学生循规蹈矩,这样的课堂怎么会有创新与发现?现代课堂教学,要求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善于独立思考,敢于发现问题和发表见解.因此,教师要把学生看做是学习的主人,营造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11.
教师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体现在各科教学之中,落实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上,让所有学生在对知识的探索中,敢于想象,敢于质疑,敢于“挑战”,从而使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但是目前的一些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不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些练习题。机械呆板,生编硬套,故弄玄虚,矫揉造作,尤其是一些步骤较多的计算题、套路题,不但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问,更不利于培养出具有强烈创新性的数学优秀生。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十分注重优化数学的练习设计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劳动课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课,课后都有“想一想、做一做”的练习,这就强调了参予。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学习和实践的机会,给学生一个创新的领域,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把学生以生俱来的好动和喜成功的心理转化为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去探究,去创新,在这过程中,让其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如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唤起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过程,在愉快中锻炼动脑、动手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健康个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着力培养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的意识。在劳动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提出“课堂教学以使学生练习机会之多寡判断教育之优劣,能使学生有充分讨论、参与机会,方为良教师”。学习和借鉴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在“做”字上下功夫,培养学生动脑又动手的能力,是突破教学中知识难点的法宝。它需要教师挖掘教材中蕴藏的知识点,瞻前顾后,整体着眼,动脑中动手,动手中动脑,手脑并用,把学生的思维训练向深层次引进。  相似文献   

14.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堂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担负着重要任务。在课堂教学中要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就要彻底抛弃重知识传授而轻能力培养的传统教学观念,使学生由被动、静态的学习转变为主动、动态的学习,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语言思维训练,情感体验等实践训练活动,做到“四个让给”,全方  相似文献   

15.
祁芝玉 《青海教育》2009,(11):38-38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合作交流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敢于真正地把合作交流落到实处,把课堂争论“让”给学生。为了让学生学会争论、敢于争论、善于争论,让争论成为每一节数学课的“加油站”,我做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战场。教师在课堂上不但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把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多动手,培养其思维的独创性和创新精神。本文结合“文字处理与电子表格”课程教学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搞好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 传统教学基本上是“传习班”教学体系,只有单一指令性的教学要求,而忽略学生接受知识的意愿;只注意信息的“接受”和“储存”,而忽略了对信息的处理和加工。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必须把教师的“放”与学生的“活”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  相似文献   

17.
王爱华 《甘肃教育》2009,(23):19-19
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阵地,教师要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就必须从实施课堂教学的开放做起。以创新为目的的开放式教学,就是以“开放”为切入点,克服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人手,不断激发学生的活力,引导学生理解、认知、探索、发现、想象和表现,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给学生创设积极思维的空间和时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课堂教学适应学生自主创新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作为化学教师,只有把素质教育贯穿于化学教学中,才能使学生克服在应试教育教学体系下形成的思维定势的束缚,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一、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是实施教育功能,完成对学生思想品德养成、知识信息传授、各种能力培养及身体、心理素质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各种手段来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于探索的习惯和能力;以省时高效、减轻学生负担为标准,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并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学会“求…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问题”是创新的起点,是教学研究的核心。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意义”,因此,我们应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学会提问,善于提问,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一、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目前的课堂教学,教师严肃有余,亲切不足,学生岂敢质疑问难,这样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想改变目前现状,就必须重新定位自我角色,以平等、乐观、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创造十分和谐、民主的探索问题的环境,建立一种新型的、民主…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除了要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外,还要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将之落实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创造性地解决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一、加强动手操作训练现代教学论指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使他们的思维随之展开,则很容易把学生推到主体的地位,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可进行以下操作和演示:1.学生把10根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