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海宁 《视听界》2004,(2):60-61
1998年,中国电视圈里的人谁也没有想到,湖南卫视的一档娱乐节目《快乐大本营》会成为电视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到周末,全国上亿观众坐在电视机前与《快乐大本营》一起快乐,这种成绩令所有同行们赞叹不已。《快乐大本营》的成功,使那些快要偃旗息鼓的综艺节目看到了希望,于是各级电视台纷纷效仿,娱乐节目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笼。然而,透过表面的繁荣,我们可以看到一大批模仿《快乐大本营》的节目正逐步走向萎缩,有的已经夭折,广大电视观众对此类节目热劲已过,“内容无聊、品位低下”的批评不绝于耳。办节目的人如果对此毫无觉察,仍然模仿下去,娱乐节目会走进死胡同。一、娱乐节目下滑原因娱乐节目出现下滑趋势,分析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2.
前几年.随着湖南卫视的大型娱乐节目《快乐大本营》.《玫瑰之约》等的火爆,全国电视业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娱乐节目热”,几乎所有的卫视台都推出了自己的王牌娱乐节目。一时间,各种以“快乐”.“欢乐”命名的娱乐节目充斥着屏幕.令人目不暇接,从形式到内容都大同小异,一股“克隆风”骤然而起。据不完全统计,省级电视台模仿.复制《玫瑰之约》的就达30家之多。  相似文献   

3.
本文所说的游戏类电视节目,是指以《快乐大本营》、《欢乐总动员》、《超级大赢家》为代表的电视娱乐节目。这种类型的节目曾在1997年7月11日湖南电视台《快乐大本营》的推出后在国内红极一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此类节目生存形势严峻.有必要研究其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4.
1998年湖南卫视经济台推出电视游戏娱乐节目《快乐大本营》,迅速在荧屏上刮起一股“娱乐旋风”全国各地冠地“快乐、欢乐、非常、超级、大本营、总动员”等名义的娱乐节目蜂涌而至,一时间令电视人忙得不亦乐乎,令电视观众目不暇接。其实,从传播过程的最终接收者和传播效果的最终体现角度分析,娱乐节目的火爆是有其生理和心理原因。  相似文献   

5.
打开电视机,大本营、总动员、对对碰等名字扑面而至,作为中国电视改革排头兵的湖南卫视更是以娱乐来抢占全国市场。但是,现在的电视娱乐节目收视率逐年下滑,凤凰卫视的《非常男女》已经消亡,不甘心的《快乐大本营》还在苦苦支撑。对此,电视人都把原因归咎于受众的喜新厌旧,并且  相似文献   

6.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进入了发展期,占据了电视节目的半壁江山。本文以《快乐大本营》为例,分析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和困扰,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一.湖南卫视节目产品构成现状 1.以娱乐节目为主体 湖南卫视作为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大本营,拥有国内目前知名度和美誉度“双料王”的系列王牌节目《快乐大本营》、《音乐不断》、《娱乐无极限》、《越策越开心》、《勇往直前》等,这些娱乐综艺类节目构成了时下湖南卫视的节目主体。  相似文献   

8.
自上个世纪90年代末.伴随着湖南电视台《快乐大本营》、《玫瑰之约》的亮相和光线传媒《中国娱乐报道》的推出,各色娱乐节目在全国各地开花。时至今日,曾经一度火爆的电视娱乐节目,已日渐步入尴尬境地.观众越来越对每天电视机里泛滥成灾的电视娱乐节目大倒胃口,节目形式单一、主持人相互的克隆模仿、内容的匮乏庸俗.是掌声过后人们给予电视娱乐节目最多的评语,但从媒介伦理学角度对娱乐节目进行研究和探讨的几乎很少见。  相似文献   

9.
马琳林 《新闻世界》2010,(11):77-78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和审美需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1997年湖南卫视开办的《快乐大本营》引领中国综艺娱乐节目十余年,风头依然不减。本文就从《快乐大本营》着手,从它的节目定位、节目主题、群众参与、立足本土化、细节生活化、主持人个性化等方面来探究它的成功和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陈序 《新闻记者》2005,(2):71-73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传媒系主任于丹曾总结了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兴起的《正大综艺》《综艺大观》等综艺节目。由于那时候人们可选择的电视节目很少,所以观众只能仰望主持人和节目本身。第二阶段以《快乐大本营》《欢乐总动员》为代表,观众已从仰望者变成了评价者,并开始参与节目。第三阶段是《幸运52》《开心辞典》等益智类节目。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电视娱乐节目在我国迅速发展。特别是1997年湖南卫视推出《快乐大本营》栏目后,多种多样的娱乐节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全国电视界引发了一股电视娱乐节目的风潮。这些节目与传统的综艺节目相比,不仅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氛围更加轻松活泼,而且在精神气质上与以解构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后现代文化相契合,体现出一反传统文化风格的叛逆。  相似文献   

12.
电视娱乐节目与中国传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成功之后.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迅速发展起来了,它与传统的综艺节目相比,具有明显的娱乐性.商业性和大众性特征.是当前电视屏幕上娱乐类节目中最活跃的节目形态之一。  相似文献   

13.
吴小婉 《新闻窗》2013,(6):48-49
《快乐大本营》是湖南卫视于1997年7月11日开办的一档综艺性娱乐节目。该节目是湖南卫视一直保持至今的品牌节目,同时也是全国最有影响力的娱乐节目之一甚至成为中国亿万观众娱乐生活的一部分。①它是由快乐家族的何炅、谢娜、李维嘉、杜海涛、吴昕主持。  相似文献   

14.
“受众”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信息的接受,他们同时也是信息的反馈,在信息互动的过程中,受众不总是被动的,他们也常常反过来影响传的认知和行为,电视娱乐节目的受众也是这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有了长足发展,经历了综艺节目(如《正大综艺》)、游戏节目(如《快乐大本营》)、益智节目(如《幸运52》)、“真人秀”节目(如《生存大挑战》)等若干阶段。在这个演进的过程中,除电视娱乐节目制作人自身努力之外,电视娱乐节目的受众也功不可没,受众通过收看与评价影响了电视娱乐节目内容和形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15.
张石玲 《视听界》2007,(5):24-26
追溯过往的20多年,中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以下简称“娱乐节目”)的发展脉络清晰可见。从最初以《综艺大观》为代表的综艺表演阶段,到以,《快乐大本营》、《欢乐总动员》为代表的参与、娱乐阶段,演变到以《开心辞典》、《幸运52》等为代表的益智博彩阶段,再到近两年以《超级女声》、《我型我秀》为代表的电视选秀和大众狂欢风潮,这一次次向娱乐化的转向使中国电视逐渐释放出了娱乐的能量,电视受众的心理也经历了一次次前所未有的“洗礼”。  相似文献   

16.
大约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开始出现第一批电视娱乐节目,这就是以《综艺大观》和《正大综艺》等为代表的综艺类节目.1998年前后,以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1997年7月11日开播),《玫瑰之约》(1998年7月16日开播)等节目为肇端,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开始勃兴,并席卷荧屏,刮起一股"娱乐"旋风.目前看来,隐藏在电视娱乐节目背后的寒流亦不可忽视,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住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7.
黄晓露 《视听》2012,(5):24-26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电视娱乐节目就开始不断涌现,成为电视台创收的一个重要渠道,也深深影响了广大群众的电视观赏角度,从某种意义上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色彩。直到今天,随着商业化活动普遍开展,再加上市场的不断扩大,电视娱乐节目越来越多,种类和模式也多种多样。在电视娱乐节目繁荣的同时,也加剧了各大节目间的竞争。而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无疑是中国娱乐节目的开创者和领军者,其模式的建构值得探讨。本文以《快乐大本营》为例,就电视娱乐模式的构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中国电视娱乐节目中,那些成功的栏目都离不开具有人文关怀品质的主持人,如央视《星光大道》中和老百姓打成一片的毕福剑,《CCTV电视青年歌手大奖赛》中善解人意的董卿,《超级访问》里把明星和群众摆在平等视角的李静、戴军,以及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当中真诚对待嘉宾、平等对待观众的谢娜、汪涵等。另一方面,一些主持人因为在节目中缺乏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9.
贝罗传播模式作为一种经典的传播模式,揭示了影响信源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这对当前娱乐节目的成功传播提供了思考的框架。本论文以《快乐大本营》为例,从贝罗传播模式出发,分析了娱乐节目主持的风格化形成,为今后娱乐节目的创新和发展提出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娱乐节目最近几年在整个传媒界异军突起,此类节目突破了一些传统理念,使用了一些全新的手段,不仅吸引了大量忠实受众,而且有些已经成为了所在媒体的“标志性产品”。比如,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辽宁电台的《娱乐双响炮》、河北电台的《快乐串串秀》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