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运用“协同学”理论对竞技体育相关群体的协同规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认为,竞技体育相关群体的协同作用是有规律可循的。“激励竞争”是协同的动力;调整和优化相关群体的结构,是协同的基础;创造相应的“谐振”环境是协同的重要条件,在这些制约因素的作用下,竞技体育的相关群体按互补协同、共振协同、系列连锁、物异优势等规律进行有序组合。  相似文献   

2.
以普通生态学中有关竞争与协同的理论为基础,对竞技体育生态中的"干扰竞争"和"利用竞争"现象、机制进行分析.指出协同与竞争一样,也是竞技体育生态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机制和本质体现.论证竞技体育生态中无论是同类竞争还是异类竞争,均可能出现协同进化现象,存在竞争与协同进化对立统一的规律.阐明竞争与协同进化的对立统一,对于竞技体育生态的不断优化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竞技体育治理体系主要包括治理组织、人才培养、竞赛运作和基本保障等4个部分,各部分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我国竞技体育治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治理组织困于“强政府、小社会”的刚性治理格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未形成多元主体、多种模式协同发展的联动机制,国家、社会、学校竞赛体系之间难以畅通衔接,保障体系尚未健全等。结合我国竞技体育治理实践,借鉴国外竞技体育强国经验,提出新发展阶段下我国竞技体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推进路径:竞技体育治理体系改革应加快确立协同发展治理目标;建构政府与多元主体互动互通的组织网络体系;打通学校、社会、国家“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系统联动、科学专业的竞赛体系;建立复合型一体化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4.
体教融合在树立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前提下,意在将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中,为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探究体教融合背景下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要义。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及内涵,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体教融合、学训结合;赛事引领、以体育人3个方面分析学校竞技体育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基础性工作,提出“纯竞技体育”观念壁垒亟待消解、“体”“教”融合主导地位需明确、多元主体协同育人理念需加强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与方法,建立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仿真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模式,促进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结果显示:竞技体育赶超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自我“造血”模式是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模式,职业体育与专业体育的协同发展模式、科技支撑模式是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可供选择的理想模式,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并行发展模式是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模式;职业体育与专业体育之间的人才比例满足0.412<1.86时,职业体育与专业体育能产生良好的协同发展效果,有利于促进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提出:竞技体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树立高质量发展观,加快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的融合,切实壮大职业体育,提高创新驱动能力,发挥体育科技攻关与服务的杠杆作用,走中国特色的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选题依据:教练员是提高竞技体育运动训练水平的关键因素;2008年北京奥运会需要更多的金牌教练;优势项目荟萃了众多的金牌教练;探索“金牌教练”成才规律是体育人才研究的客观需要。研究目的:本课题从社会学、人才学的视角,运用心理学、管理学、行为学、运动训练学等多学科理论,采取个体研究与群体研究、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来展开研究,并根据现代竞技运动发展对优秀教练员的需求趋势,探索我国竞技体育金牌教练的成才规律。研究对象与方法:以我国竞技体育部分优势项目乒乓球、跳水、体操、羽毛球、射击等5个项目的72位主…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放管服”视角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发展机遇及面临的挑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针对上述问题,发展机遇表现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传统管理思维定势获得突破、社会组织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的机动作用凸显;即挑战表现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数量与项目上存在失衡、多元主体协同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利益矛盾以及相关配套制度与监督制度建设不完善。提出相应优化路径:即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多项目、多主体的赛事体系;培育体育社会组织,优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式;完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法律法规,规范监督环境。  相似文献   

8.
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80,自引:2,他引:78  
采用调查、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现状,揭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即我国竞技体育训练体制的“金字塔”塔基过宽,塔身过大,比例失衡;高投入,低产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缺乏;教练员群体的“近亲繁殖”。  相似文献   

9.
我国竞技体育部分优势项目"金牌教练"成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金牌教练”是我国体育人才队伍中的优秀群体,其成功经验和成才规律值得探索。通过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对我国竞技体育乒乓球、跳水、体操、射击、羽毛球等优势项目“金牌教练”成才的特殊内在因素、外部环境因素、成才途径以及创造性实践进行了探讨,初步归纳了金牌教练成才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0.
全面协同促进重庆竞技体育水平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等方法,揭示当前重庆市竞技体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单靠重庆竞技体育发展某一因素的孤立运作是不能真正发展重庆竞技体育的.提出了通过建立竞技体育协同发展模型,即以各因素构成的子系统的全面协同来促进重庆竞技体育水平发展的设想:明确协调目标;全面协同;明确权责驯;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传统养生观中的平和、伦理及中庸的道德思想,制约和影响了竞技体育的对抗性和竞争性的发挥;“不能使极”、“顺其自然”的养生观,制约和影响了竞技体育中训练与比赛(运动员)负荷极限的发挥;“神形相关”、“动静相关”的养生观,大大丰富了我国竞技体育中的训练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2.
“十四五”时期我国竞技体育发展面临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科学研判新阶段面临的新形势,对于统筹谋划竞技体育发展布局,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推动竞技体育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研究立足“十四五”时期我国竞技体育发展面临的新环境、新形势,全面剖析了竞技体育发展面对的新问题、新要求,深度阐释了竞技体育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系统提出了竞技体育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研究认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竞技体育要立足两个发展大局、统筹两个前所未有、应对两个变化趋势,要积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更好地服务新阶段国家战略大局;要以问题为导向、以规划为引领、以改革为动力、以质量为核心、以创新求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研究提出,“十四五”时期要打造竞技体育多元协同治理新体系,形成竞技体育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新局面,塑造竞技体育项目均衡协调发展新格局,构架竞技体育多元人才培养新模式,建立竞技体育科学化智能化发展新平台。  相似文献   

13.
丁燕华 《体育科研》2006,27(4):55-58
“长三角体育圈”地区应该而且有可能发展成为我国竞技体育现代化的先导区,竞技体育体制与机制的创新区,在国际竞技体育舞台都具有一定竞争能力的竞技体育中心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高地。实现这些目标的保证是充足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材的培养和贮备,而后备人材的贮备和培养与相关政策保证密切联系。本研究对体育的基本公共服务、特殊人才生育、外来人员子女选拔和培养、欠发达地区的运动训练和体育圈学校竞技体育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促进“长三角体育圈”竞技体育的发展,从而服务于全国,影响国际竞技体育舞台。  相似文献   

14.
为推动我国体教融合的不断深化,规划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全新布局,构建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一体化发展体系,实现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以及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辈出的发展目标,以协同理论为基础,采用文献资料法阐述了协同理论与体教融合之间的契合性;解读了协同理论视域下体教融合的内涵,以此为依据对体教融合的基础框架进行设计。并结合我国学校体育的具体实际以及发展特征提出发展对策:夯实学校体育发展基础,践行“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工作核心,构建完善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强化体教融合背景下的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5.
“体教结合”是时代的产物,具有阶段性的特征,“体教结合”是伴随着我国竞技体育体制下的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缺失而出现的,它符合现阶段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规律,但也面临着各种困境.“先体后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体教分离或者结合不畅;竞技体育体制下的后备人才培养受到严重挑战,运动员的退出机制没有有效建立起来;教育系统下的教练员队伍建设遭遇种种束缚,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的教练员队伍无法有效对接.为加强“体教结合”,实现“体教融合”,一方面要强化政策导向,建立完备的竞技体育人才评价体系,另一方面更要重塑竞技体育的价值追求,实现竞技体育价值取向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竞技体育是在构筑宽大的竞技体育塔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数十年的竞技体育实践,始终坚持的是“只有基础宽厚方能塔尖高耸”的思想,并在该思想指导下,逐渐形成了层级分明、目标朝向明确同时也是规模庞大的三级训练网体系。然而,这一诞生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竞技体育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生着质的不可逆转的深刻变化。对这种“基础大则塔尖高”理论进行剖析则不难发现,无论从现代竞技体育发展规律、世界竞技体育发展趋势,抑或植根于谊理论深处的逻辑推理、我国各地竞技体育发展实践看,均对该理论立论的正确性与可行性提出质疑,代之以的则是“小塔基、高塔尖”的追求高质量和高效益的所谓“精兵之路”理论.  相似文献   

17.
我国竞技体育人力资源管理若干问题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竞技体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人”,在竞技体育管理中引入人力资源理论,是对市场经济化趋势日益明显的现代社会条件下,竞技体育的社会、经济功能的客观认识与尊重。本文借鉴相关理论并结合竞技体育的实际,对竞技体育中人力资源理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体育创新技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前言 体育运动发展史的研究表明,竞技体育的形成与演变无一不与创新相关,竞技的本质就在于创新。 “方法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内在规律的手段和工具”,由于创新方法在竞技体育创新理论与实践中所占的重要位置与特殊意义,因此,系统地研究体育创新方法理论及其创新技法就具有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体教融合”不仅是助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必要手段,亦是提升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效能的核心要义。“体教融合”有利于充分整合体育和教育两大系统资源,助推青少年文化学习与体育锻炼协同发展,培养一批青少年竞技武术人才。然而在“体教融合”背景下,青少年竞技武术人才培养在管理、资源及保障等方面仍面临诸多问题。为此,应构建互融互通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体教协同的人才管理体制,调动家、校以及社会各方优势。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体育发展战略应重点关注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协调发展,以践行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要求,实现体育强国建设。研究发现,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我国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同发展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要求,是推动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有效方式。但目前,仍面临竞技体育体制与群众体育发展的协同能力一般、竞技优势资源与公众多元诉求不相适应、体育项目大众化普及和推广不深入等问题。建议构建协同联动机制,激活群众体育发展动力;推动竞技社会化和群众体育项目化发展;促进竞技体育训练成果的群众化普及;打造交融式体育赛事,建立标准化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