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家教育部新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明确规定要让学生"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每一个地理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深入思索和探讨,地理教学中如何真正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环境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王欢 《地理教育》2013,(Z1):34-34
<正>一、用创新思维理解和落实地理新课程理念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个目标如何实现?地理教师首先应该把创新的思维融入到教育教学中,渗透到学生思想中,帮助学生认识地理学科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通过联系人类当前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将学生心目中"考前大量背记,考后大多忘记"的无意义活动、一门考试的负担,变为关系个人切身利益、整个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有用学科。用创新的思维帮  相似文献   

3.
黄国锋 《地理教育》2013,(Z2):30-31
一、课程目标的变化传统高中地理课程目标被称为"教学大纲",大纲强调教育教学要实现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两维"目标达成,积极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地理学习的兴趣、爱好和独立获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以及有关的国情、国策教育,还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观教育。结合乡土地埋教学,对学  相似文献   

4.
地理教育的价值是什么?显然,“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情和国策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新知的精神;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懂得要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分辨是非的能力;树立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把祖国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雄心壮志”完全可以被认为是地理教育的价值,但更确切地说,这仅是我国地理教育的理论目标,是书面的地理教育价值;另一方面,因为地理学科在学生进入大学的考试分数中占有一定比例,使学校的地理教育具有了…  相似文献   

5.
吴文达 《考试周刊》2008,(20):121-122
初中地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要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情国策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新知的精神;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懂得要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这是初中地理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李智文 《成才之路》2013,(15):65-65
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还是发展中的国家,都十分重视环境问题,我国也早已把环境保护为基本国策之一。因此,寓环境教育于地理教学之中,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是我们每一个地理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那么,在地理教学中怎样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呢?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要实现的目标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目标体现了素质教育者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新要求.因此,新<课标>在地理课程目标定位上有了变化,定位于"使学生具有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地理科学素养",而不是像过去地理课程所追求的培养地理学科专家那样去确定目标,因而,新地理课程把学生学习地理从死记硬背、教师满堂灌中解放了出来,从而让地理教育首先体现"教育"的功能,关注人的素质提升和人的发展,然后才是用"地理"去"教育",这才是地理教育在新<课标>中升华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8.
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新世纪强国之本。因此,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新世纪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加强对创新教育的认识,无形渗透于各学科中,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广大教师所共同关注的内容。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因此,新时代的地理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新元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在有关环境教育渗透的各个学科里,地理与环境教育的关系可以说是最为密切的。地理教育中强调的"人-地关系"与环境教育中所倡导的"理解和鉴别人类、文化和生物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基本一致的。在地理教学实践中,为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0.
孙天舒 《职教论坛》2004,(23):27-27
人类社会文明在不断发展,人们对自身生存环境产生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加之教育职能的转变,对中学地理教育的教学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职高地理教学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确立教学目标?采取何种教学方法才能行之有效,从而达到中学地理教育要求?笔者就多年来职高地理教学实践,谈点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1.
地理是现代公民必须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是多方面的,应将教学内容重点转移到地理过程目标的教学上来;坚持在"人地关系协调论"思想体系下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国情观;并重视进行国际教育及环境和发展教育.  相似文献   

12.
环境教育就是普及环境科学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环境道德以及利用、改造、美化和优化环境能力的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中学地理教育的使命.怎样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进行环境科学知识的教育呢?我认为可以通过深入挖掘地理教材内容、优化地理课堂教学过程、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渗透、促进、强化环境教育,从而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5,(90):120-121
<正>地理学是一门旨在描述地球表面区域特征,进而揭示地球事物出现、发展和分布规律的科学。地理教育既是促进个人教育的重要媒介,又可以对国际教育、环境与发展教育作出重大贡献。中学地理教育应密切关注"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一主线,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掌握地理学习和研究方法,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地理学本身的学科特点和教学目标决  相似文献   

14.
在有关环境教育渗透的各个学科里,地理与环境教育的关系可以说是最为密切的。地理教育中强调的"人-地关系"与环境教育中所倡导的"理解和鉴别人类、文化和生物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基本一致的。因而,我在地理教学实践中,为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作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新教育理念与时俱进。地理新课程的实施给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传统地理课堂教学应如何演变才能适应新课程的发展需要?这是当前地理教师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教学"四有"地理,构建有"理"、有"用"、有"趣"、有"德"的"四有"地理教学理念,可以有效提高地理教学成绩,培养学生良好地理素养,代表着课改环境下地理教学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相似文献   

16.
环境美学思维下高师地理环境教育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师地理环境教育的拓展为中、小学环境教育师资培养提供了条件,全面提高高师地理专业学生的环境素养对推动环境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优化高师地理课程设置体系强化了环境教育,深入开展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了进一步实现环境教育的环境审美高级目标,以环境美学为纽带探讨高师地理环境教育对提高环境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地理教学中的人文追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素材,在循循善诱中构建学生的人文理念新的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强调培养学生“地理事物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初步形成因地制宜的观点、人地关系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初步具有全球意识和环境意识,增强对全球环境和资源的保护意识。”这一目标充分体现了地理教育的人文价值取向。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教师充分发  相似文献   

18.
许彩君 《教育》2011,(18):45-45
<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环境意识"。新的课标也强调:"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环境教育与地理教育的关系密不可分:有相互包容的部分,有紧密联系的部分,也有重叠的部分。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教会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环境问  相似文献   

19.
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是环境教育实施的重要方式,笔者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出发,提出在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时要注意使学生树立环境资源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等;利用地理与环境有关的各种节日,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公益活动。这是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环境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实现地理教育价值目标要求,也是落实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要紧紧抓住"人地关系"这条主线,对学生进行基本国情教育,二要分析地理事物或现象,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三要突出发展这一时代主题,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