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赖文忠 《青年记者》2007,(14):63-64
灾害,是媒体绕不过、也不应该绕过的重要报道内容。台风作为一种非常态的突发事件,有其区别于其他自然现象的特殊规律,因此,抗台风报道也有特殊的规律。通过长期的采编实践,并比较分析了受台风灾害影响严重的福建、浙江两省平面媒体的成功报道,笔者认为,做好抗台风报道应确立3个意识。  相似文献   

2.
《新闻天地》2006,(11):46-46
新闻媒体负有舆论监督的重任,完全排斥事故、灾害、案件和揭露、批评性报道,既有不作为之嫌,也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脱离生活的。但是,应该把履  相似文献   

3.
日本媒体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大量对灾难性报道的经验和做法,体现在制定并遵循严格的规章制度、有健全的灾害报道法律体系和行业规范及完备的灾害信息传输系统等。借鉴日本NHK灾难报道的经验,可以从法律制度、行业自律、人才队伍和机制等方面构建中国的灾害报道体系。  相似文献   

4.
《新闻前哨》2005,(2):5-8
灾害,是媒体绕不过、也不应该绕过的重要报道内容。湖北地处祖国腹部,总体上是一个多灾的省份。灾害类型多,以气象灾害为甚。“万里长江,险在荆江。”江汉平原和鄂东沿江地区是历史上有名的“水窝子”和“洪水走廊”。长江和汉江洪涝灾害一直是湖北的“心腹之患”。防汛抗洪历来是湖北“天大的事”。在某种意义上说,一部湖北发展史,是荆楚人民与洪水的斗争史。此外,鄂西北旱灾和全省局部地区暴雨、冰雹、龙卷风等形成的灾害也屡有发生。  相似文献   

5.
刘峰 《视听界》2000,(2):35-35
许多报道都有警世作用,尤其是批评性的报道、案例报道和灾害报道。但是启示应该是事件本身固有的,是随着对事件发生发展的结果的揭示自然的逻辑的结论,而不是强加的。象标签似的硬贴上去的。宜兴发生一起极端残忍的凶杀案。报道时,片子纪录了案发和侦破的过程,诸如某日某地突发案件,某日另地又发生同样案件,如何案情扑朔迷离,怎样终于真象大白,与通常  相似文献   

6.
批评报道是新闻媒介实施舆论监督的有力武器,其目的是唤起社会公众对问题的关注、发表意见和引导舆沦,促使问题得以解决。然而,要使批评报道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传播过程中激起较大的社会反响,在对事实的披露中言之成理、真实可靠,还应该讲究一定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7.
灾害自古存在不曾消失,因此灾害报道便是讨论研究重点。突发重大事件发生时,在本部支援力量到达前,掌握尽可能多的相关信息,短时间判断出准确的采访路线、地点,让记者尽快顺利到达,直接决定了报道的速度、数量和质量。本文第一部分将结合期刊文献资料,对我国灾害报道的现状、特征等基本情况的研究进行整理,并且结合笔者经历的两次灾害报道情况,完成对灾害报道由表面认知到深层次剖析的过程;第二部分则将立足于第一部分的梳理,结合实际经验,定向、有目的性、多角度的提炼出灾害报道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第三部分自然而然的过渡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相关对策,力图实现本文的应用性和实战性,尽笔者所能为解决灾害报道中的问题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8.
王宁 《新闻世界》2021,(3):29-31
灾害进程中的纪实,因其详实的场景、感人的细节,迅速拉近受众与报道者之间的距离,从而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然而,如何在重大灾害报道中兼顾常规发稿和纪实报道,在新闻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探讨价值。2020年,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成为另一件具有重大新闻性和大范围影响的灾害事件。其中,安徽省是受灾持续时间最久、灾情最严重的省份之一。位于阜阳市阜南县境内的淮河干流王家坝闸时隔13年后再次开闸蓄洪。以央视安徽记者站为主力,汇集总台多支采访团队的报道力量记录、多角度报道了这次蓄洪区蓄洪的全过程。其中,"纪实"的手段贯穿系列报道的始终,成为展现媒体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担当的重要力量。笔者以此次报道为例,浅议如何在重大灾害事件的新闻报道中展开纪实报道。  相似文献   

9.
谢稚  孙茜 《东南传播》2013,(12):57-58
灾害带给人们深重灾难,对灾害的报道不仅需要对灾害本身进行报道,还要对灾害引起的各类事件进行报道.媒体在灾害性报道中需要及时、迅速地到达现场;真实、客观地进行事件报道;监督社会救助过程以及充当公众情绪“减压阀”的功能等.社会责任的担当,让媒体的公信力得到树立.  相似文献   

10.
张璎 《记者摇篮》2006,(10):31-31
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一直是新闻业务的重点和难点,也能突出反映出我们对普通大众的关注程度。但是长期以来,我国新闻界对灾难的报道一直是遮遮掩掩,把灾害视为不利于社会稳定的新闻题材,把突发事件的报道看作负面报道,因此出现了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表现为:一是报道不及时,应该报道的没有报道。突发性事件的起因短时间内难以查清,部分地方政府往往要求新闻媒体“待原因查明后再做报道”,从而扼杀了报道的最佳时机。1994年11月27日,阜新艺苑歌舞厅发生火灾,烧死233人,由于几个有关政府部门对要不要报道,如何报道的意见不一致,耽误了信息发布的…  相似文献   

11.
焦玉良 《声屏世界》2005,(11):58-58
实现对外经济报道的“转型升级”并不是否定以往的报道,而是面对对外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广大受众更高层次的认知需求。首先,在内容上实现从“是什么”向“应该是什么”转变。以往的对外经济新闻更多的是关注事件本身,而围绕事件所反映出的普遍价值则关注不够。“是什么”的报道属于实证性报道,而“应该是什么”的报道则属于规范性报道。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春节期间,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遭受50年一遇的持续暴雪冰冻灾害,全县电网瘫痪,交通受阻,通讯中断,农作物受冻……而对这场罕见自然灾害的突然来临,《宜昌日报》作为党委机关报,迅速作出反映,最先派记者深入灾区、最先报道灾情,最先开辟专栏、最先推出画刊、最先报道典型。  相似文献   

13.
重灾事件不仅是对人、社会和国家的考验,同时也是检验一个国家媒体素质的试金石.在重大灾害面前,国家和媒体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本文结合以往相关报道及四川震灾后我国媒体的表现对此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4.
论文对中西方传媒在报道灾害事件中的视角差异进行了研究。论文认为,中西灾害报道视角差异表现在:“政府视角”与“事件视角”、“聚焦”与“泛化”、“通俗化”与“陌生化”、“宏观”与“微观”等方面。而形成中西灾害报道视角差异的原因是不同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5.
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与发展,经济报道正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如何使经济报道更鲜活、生动,是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气象灾害预警新闻报道中存在的以"灾后报道"代替气象灾害预警报道,对干旱、冰雹等一些持续性、突发性的气象灾害预警报道不够完善的现状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王宣海 《青年记者》2012,(27):23-24
应接不暇的灾害,一方面考验党委政府的应急机制,另一方面也考量媒体的报道智慧。因为灾害报道不仅仅是报道灾情本身,更牵涉到政治、经济、社会、人文等因素,关联着民众情感,所以说灾害报道是综合性非常强的新闻  相似文献   

18.
解庆锋 《东南传播》2011,(9):145-147
天气灾害报道是以党报为中心的主流媒体新闻实践的重要领域,在天气灾害突发事件报道中党报往往在环境监测、社会协调、舆论引导等方面扮演起主导性角色与作用,同时在和谐民族关系建设方面扮演着重要性的角色。本文运用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新疆日报》有关天气灾害的部分报道进行研究。总结归纳出报道的特点与规律,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所谓灾害新闻,就是以报道灾害为内容的新闻体裁。灾害新闻按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按灾害过程可分为:灾害预防新闻,抗灾新闻,赈灾新闻,灾后反思新闻;按灾害报道题材可分为自然灾害报道、人为灾害报道、事故报道。”  相似文献   

20.
董媛媛 《新闻知识》2006,(12):35-37
所谓灾害,即指由某种不可控制、难以预料的破坏性因素引起的、突然的或在短时间内发生的、超越本地区防灾力量所能解决的大量人畜伤亡和物质财富毁坏的现象。灾害具有突发性强、可预知预防性低、损害性大、对外援依赖性高等特点。1灾害报道,顾名思义,就是以传递灾害信息为题材的新闻报道。灾害报道的新闻价值转变由于灾害报道内容的特殊性,我国新闻界曾经对其采取了审慎的态度,表现在具体操作上就是“报喜不报忧”,对灾害题材或弃置不用或借以讴歌“人定胜天”的革命战斗精神,这一阶段主要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以前,媒体判断灾害事件有无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