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其意蕴不但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刻反映,更是对时代精神的集中反映,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新的理论形态。文章从分析马克思主义的人本理论出发,深入剖析“以人为本”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三个代表”的思想是江泽民同志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尤其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创造性继承和发展。“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一种高度科学抽象的“总结论”,是一种哲学意义上的概括。“三个代表”三句话就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发展观、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和群众史观三大基本规律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三个代表”理论着眼点和归宿点是党的建设 ,哲学依据是历史唯物主义。江泽民同志对“三个代表”理论内涵的阐述 ,不仅继承和发挥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精髓 ,而且从新的理论和实践的高度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理论、意识形态理论及群众史观做出了创造性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发展哲学"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哲学”是关于发展的学问,是理论化、系统化了的发展观。它体现了人类社会运行发展的具体规律,这些规律主要包括社会发展的人本规律、社会发展的代价规律、社会发展的全球化规律和可持续发展规律等。在“发展哲学”的丰富理论指导下,我国政府大力倡导和实践的“科学发展观”必将把我国社会带进持续繁荣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5.
张爱红 《天中学刊》2002,17(3):118-119
在建党80周年讲话中,江泽民总书记深刻地阐述了“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为我们全面正确地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思想不仅继承了邓小平同志的“三个有利于”思想,而且有所发展。分析比较“三个代表”和“三个有利于”,对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落实“三个代表”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三个代表”对“三个有利于”的继承 首先,两者都突出强调了生产力标准。生产力标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社会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全…  相似文献   

6.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观一脉相承,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必须关注“三农”、自主创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等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7.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既要求通过认真学习有关科学发展现的重要论述、理论文章,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以及根本要求有深入的理解和全面的把握,更要求能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实际工作,要把理论学习的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促进发展的实际效果。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这是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继承和发展,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坚持“以生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与之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指导下,在积极汲取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切文明成果的现实基础上,适时地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我们要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坚持"以人为本",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真理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处于统领地位的重大战略思想和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科学回答了社会发展观的诸种基本问题,实现了社会发展观的历史性转变和超越。科学发展观不仅借鉴了人类文明进步的优秀理论成果,更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思想路线,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的理论概括,实现了社会“发展”性质、目的、终极目标、形态、阶段性目标、战略、内涵等的历史性超越。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方式,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一核心思想坚持、运用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凸显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存在的基础地位、社会实践的核心地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的“三位一体”的根本原则和与其内在的一致性,是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历史唯物主义意蕴以及坚持以人为本和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一致性,对于我们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伍德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形成于全球化的过程中。在资本主义社会与阶级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苏联、东欧剧变和各种新社会运动风起云涌的时代背景下,伍德坚信马克思揭示的“两个必然”论断,始终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来分析和评判国际局势,在与各种西方思潮相互激荡的过程中发展历史唯物主义。她反对西方学者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歪曲,试图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程序和精神。伍德主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爱德华·P·汤普森(EdwardPalmerThomp·son)和罗布特·布伦纳(RobertBrenner)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伍德认为历史唯物主义仍然是批判资本主义的最佳理论武器,研究资本主义体系的统一性和历史真实性,研究资本主义被取代的可能性,而不研究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和将资本主义当成历史的终结。伍德坚持经济分析法和阶级分析法,是一名传统和坚定的理性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为理论主线,着眼于人的发展、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政治发展以及战略抉择等多重领域,对发展的本质、规律、动力、目标以及实现途径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揭示与诠释,总体上形成了科学而完整的理论体系,成功地实现了对传统发展观的继承与超越,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当代阐释。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三个代表”的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形势下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生产、社会意识、社会发展动力和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等原理的继承和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社会主义运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理论上源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是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实践上是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的具体运用和体现.  相似文献   

15.
“历史的发展象自然的发展一样,有它自己的内在规律”。历史研究的“任务,归根到底,就是要发现那些作为支配规律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上为自已开僻道路的一般运动规律”。——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为我们的历史研究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基础。但是,历史唯物主义本身只是从宏观上揭示出了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而并未穷谒社会历史发展的一切方面。因此,要深入地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有必要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作进一步的细化和深化。这就宴求我们利用现代的科学方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去研究具体的历史问题。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关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论述 ,高屋建瓴 ,总揽全局 ,内涵丰富 ,思想深刻 ,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 ,继承历史 ,立足现实 ,前瞻未来所作出的精辟论断。认真学习领会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思想 ,既是大力推进党的全面建设的重大实践课题 ,也是思想理论战战线的重要任务 ,也关系到在新形势下军校政治教育与改革的方向性、根本性问题。一、“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政治理论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政…  相似文献   

17.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哲学的整体性精神,也即它是用总体性的观点来认识和分析问题;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和"发展"理念都遵循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理论,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在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书信中,提出了"合力论"思想,全面阐述了唯物史观的一些重要原理,弥补了过去的不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恩格斯历史发展"合力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理论"三进"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党和国家关于发展问题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发展规律认识的重大突破和创新.科学发展观理论的"三进"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和现实要求.科学发展观理论"三进"的路径创新表现为加强领导、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水平、与学校学生自身发展结合起来、发挥校园媒体社团的功能、拓展社会实践的深度与广度等,使得科学发展观理论"三进"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0.
布哈林平衡论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与态势。在现实需要基础上,布哈林将资本主义平衡论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结合,形成具有实践性、科学性、开放性的社会平衡理论,并从动态性和矛盾性论述社会发展趋势,指出生产力对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我们应借鉴布哈林平衡论哲学思维方式,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积极解决社会发展中的矛盾,为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