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废名是个有自己独创的、成系统的诗歌理论的诗人,他的诗歌可看作其理论的实践.他主张新诗要用合乎语法的“文学的国语”写作,表现诗人个体的生命之诚,即由现实触发的感受、想象.他的诗歌文本的语言是自然形态的语言,没有一般意义上的“诗味”.其诗美内质在于“诗的内容”,即个体的感受、体验,独具机杼的想象.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台湾诗人郑愁予的《贝壳》一诗为中心,结合瓦莱里和巴什拉等诗学家对于“贝壳”形象的论述,对此诗的诗歌形象、想象角度、结构构建、深层诗心等元素做出分析,借此来探讨郑愁予这位诗人对诗歌形象、想象机制、深层结构等问题的处理方式。指出他虽然在使用诗歌形象、想象角度的把握、结构的构建等方面有浸淫于西方诗学理论的痕迹,但其诗歌灵魂仍然是纯然东方的,并且仅属于郑愁予独特的“无常观”与“菩提心”的个人气质。所以他的诗歌世界显得驳杂而独特,西方的创作技巧、东方的诗情、西方的意象、东方的韵味和诗心,常常在他的笔下有机地熔铸为一体。  相似文献   

3.
意象是诗词形象构成的基本元素之一,是诗人内在情思和外在物象的统一,是诗人通过想象将“意”和“象”相融合所产生的可感可触景象。每一个有独创性的诗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意象,在这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观察与认识,凝聚着诗人独特的思想与感情。在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这首诗中,就很好地体现了这种艺术。这首诗作于国难当头、山河沦亡的抗战初期,因此不可避免地烙上了那个时代悲壮的氛围,诗中的意象也就必然带有这种悲壮的色彩。读完全诗,从“土地”“河流”“风”“黎明”这些意象中,  相似文献   

4.
王忠玲 《教师》2010,(21):68-69
所谓诗歌的意象,是指主体(诗人)审美思想与审美情感的“意”同作为审美客体的景象、事物和场景的“象”,在文学语言中的融会和契合。换言之,它是诗人为了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把客观物象经过选择、提炼重新组合后而产生的一种含有特定意义的语言形象。说得再简洁一些,就是“灌注了生气的形象”(康德语),它是诗的语言,诗人往往不仅要用意象进行感受和思考,也要用意象来进行表达。  相似文献   

5.
李瑛的《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是一首托物言志的佳作,诗人所深情吟咏的“一棵树”具有鲜明的象征意义。诗人以“一棵树”为母体,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献身人类事业的崇高伟大的艺术形象。诗歌是形象的艺术,诗的形象(尤其是抒情诗的形象)的实现总是与艺术想象分不开的。艺术想象是由一个形象而创造新的形象的艺术方法。《我骄傲,我是一棵树》这首诗中,“一棵树”的象征意义即新的形象的实现,亦是诗人借助于树的形象和特点进行艺术想象的结果。艺术想象作为一种方法,从宏观上决定了一首诗或一篇文章的美学取向,而要实现一个形象到另一个形象的转化,还有赖于多种艺术手法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6.
诗歌中的“中国形象”,是诗人关于中国的“审美想象与建构”,是个人想象与集体意识交织着的民族共同体形象。严阵诗歌中的中国形象既有与时代集体“共名”的特征,也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色彩。在严阵的诗歌中,中国形象与时变化地呈现为“革命和浪漫”、“欲望和沉思”和“自信与期待”等形象,并相应地采用“飘扬的红旗”、“醉人的红酒”和“怒放的红花”等意象来喻指。严阵诗歌中的中国形象折射出了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变化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废名是以新诗本解说进入大学课堂的最早实践之一。废名解诗,往往随意而谈,谨慎联想,感受美丽,点到为止。他讲解自己的诗显示出由于诗人“自白”所带来的一种独特的理论优势。他以诗人与批评家结合的眼光,把握一首诗传达情绪的精髓,抓住意象之间的内在关联,又不将诗阐释得过于死板粘滞而限制了读自由想象的空间。在解释程度上不要求绝对的清晰,自觉追求一种含而不露的朦胧。他的“不求甚解”的解诗特点,能带读进入诗的本世界,也余下较多的遐想空间,让读自己去思考和体味。  相似文献   

8.
在《诗人》一文中,老舍这样描述他想象中的,也是他所肯定的诗人形象:“诗人是中了魔的”,具体说,“诗人在举动上是异于常人的”,“诗人在创作的时候确实有点发狂的样子”。他又提出设问:“可是,这些狂士(或什么什么怪物)却能写出标准公民与正人君子所不能写的诗歌。怪物也许倾家荡产,冻饿而死,但是他的诗歌永远存在,为国家民族的珍宝。这是怎一回事呢?” 他分析了这么几个原因:一、诗人们心细如爱,但绝不象看财奴一样,“一手打着算盘,一手写着诗”,而是对事物的观察特别详密;二、“他的眼要看真理,要看  相似文献   

9.
诗歌是借助想象来进行创作的。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 ,“观古今于须臾 ,抚四海于一瞬” ,采用夸张的手法 ,将现实生活重新组合、加工 ,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想象体现在诗里最明显的特点就是集中性和跳跃性。教学古诗时 ,要注意在分析诗歌语言的同时 ,启发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所描述的优美动人的画面 ,将诗人集中凝炼或跳跃省略了的生活内容、人物形象 ,以及诗的未尽之意 ,加以想象补充 ,使画面充实、完整起来。即让学生把诗的艺术形象和学生个人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 ,进行形象思维 ,使学生对诗中所描绘的美好形象有清晰的认识和大致地了解 ,引起丰…  相似文献   

10.
黑格尔说:“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的活动。”诗歌的创作离不开想象,诗人们往往运用想象使其作品灵动而隽永。同样。诗歌的鉴赏也离不开想象。无论是对诗歌意象的把握、意境的建构,还是对诗人情感的领悟,都需要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从生活经验中去寻找相应的形象感受和情绪体验,从而达成与诗人地沟通、共鸣。  相似文献   

11.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引领学生“轻叩诗歌的大门”是语文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的主题.诗歌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去理解诗中的情,充分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然而,中国古代诗歌本身的含义、韵味很难通过语言描述,仅靠传统教学媒体的几张图片和教师的讲解,难以让学生领会诗歌的美,而班班通则为诗歌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相似文献   

12.
诗歌是最能表现作者的主观意识的了。这里的主观意识,主要是指诗中表现和流露出的诗人的独特的感受、思想、情趣、形象等。王维作为一位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的独特的感受、思想、情趣、形象,自然会在其写景诗歌中表现出来。首先,景中有“我”对景物的感受。王维写是总是突出自己对景物的鲜明印象和感受,以唤起读者的类似体验。如《归嵩山作》云: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似乎连流水禽鸟也解人意。又如:“潮来天地青”,写潮水涌来,碧涛滚滚,整个天他仿佛都染育了。再如“色静深松里”,说深松的颜色引起…  相似文献   

13.
司有雪 《山东教育》2002,(26):28-28
现代著名诗人兼学者朱自清先生说:“现代中国诗人,须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他是在徐志摩还没有逝世前就这么说的。之所以这样说,就是因为徐志摩对新诗的发展,确实做出过比较突出的贡献。从徐的全部诗歌创作看,他的诗是以浪漫主义为特点的。而真正构成徐志摩诗歌艺术特色和独到贡献的,是他的一部分抒情诗,用诗人自己的话说,就是“从性灵暖处来的诗句”,这类诗可以说代表了徐诗的主体。徐志摩是个主张以作品表现自己“性灵”的诗人。最能表现诗人性灵的诗,大概要算《再别康桥》了。这首诗也充分体现了诗人的“三美”主张———新诗…  相似文献   

14.
诗歌的特点是以意境这一种特殊形式来反映自然景观、社会生活和表达感情的。因此,诗歌教学要启发形象思维,使学生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意境。第七册《瀑布》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从声、色、形三个不同的侧面传神地描绘了瀑布美丽壮观,自然地流露诗人对祖国河山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教学中,我启发学生运用形象思维,想象诗人所描绘的瀑布的壮丽景色,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诗的意境,提高了教学效果。一、启发记忆,引导学生通过形象来理解诗题。理解诗的题目时,我这样启发学生:“请你回忆一下,在哪里见过怎样的瀑布?”有的学生回…  相似文献   

15.
从自我出发而写诗是田禾诗歌的首要特点。在这四首诗里,没有哪一首离开了自我的生命与自我的生存,没有哪一首只是一种纯客观的描写。《灯旺》回顾了自我的来历:他的出生与一个叫“五婶”的女人有关,“母亲”与“父亲”为了他的来到人间而付出甚巨,“奶奶”则以二百响鞭炮的古老仪式进行迎接,以至于“灯旺”名字的历来,也颇有一点传奇性。他们没有想到其迎接的是一个未来的中国诗人。在《我的乳娘》里,小时候如果没有了“乳娘”尽心尽力地呵护,也许本来瘦弱的诗人,早就不在人世了。《火车从村庄经过》写到了“九妹”坐火车去南方打工时所发生的细节,让人沉重与心酸。每一首诗里都有“我”的存在,“我”的情感、“我”的人生、“我”的生活以及“我”与故乡的关系,诗人自我的个性与气质,深深地印在所有的句子里。诗是最不可缺少自我的文体,任何诗里虽然可以有故事、有风景、有人物,然而最不能缺失的,就是“自我”。这个“自我”,不是假托的人物,而只能是诗人真实的自己。在田禾所有的诗作里,都可以看到一个出生于张山吴村穷苦农民家庭,后来以自己的想象与努力来到城市求生存,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然而同时又总是与故乡保持生活上与精神上的联系,他就是诗人田禾。  相似文献   

16.
“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诗歌的想象不仅仅表现在形与形、形与质之间的关系上,更奇妙的是表现在情与理之间产生了中国古诗话中称之为“无理而妙”的现象。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渔者是个耐人寻味的形象。本文试从柳宗元和张志和的三首诗诠释渔者的深味,也借以阐述自己对“无理而妙”现象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感悟意境     
在中国古典诗学理论中,意境无疑是一个最重要的美学范畴。它是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核心,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理想。在中学古典诗歌学习中,感悟意境才能撷取诗歌的菁华。一、展开想象和联想,分析景与情在古典抒情型作品中,情景交融是其最重要的特点。在古典诗歌中,人们时而触景生情,景中寓情;时而因情布景,移情入景;时而借景抒情,在不动声色的叙述中寄予浓浓的情感。在面对这类诗歌时,不妨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理解诗中景与情的关系,让学生在联想和想象中体悟意境,与诗人的情感发生共鸣。例如,白居易的七律诗《钱塘湖春行》描绘了西湖旖旎的春光,以及世间万物在春光沐浴下的勃勃生机,并在最后两句中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春色的喜爱。我在指导学生学习这首诗时,紧紧围绕诗题“春行”,先让学生结合诗歌的上下文,找出诗人在诗中列举的景物以及这些景物的特点,抓住“初平”“低”“早莺”“暖树”“新燕”“乱花”“浅草”等字眼,让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春游的经历,各自描述所体悟到的“春行”画面,体会诗人在景物中蕴涵的思想感情。有学生这样写到:“我仿佛看见诗人骑着一匹马儿在西湖边漫步,温暖的春日和和煦的春风令诗人心旷神...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 1.认识两首诗中的生字,正确读写“蓑”“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2.运用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3.感受、体验诗歌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  相似文献   

19.
诗歌讲究形象思维.诗人具有良好的形象思维,才能创造出优美的诗句.我们在教学中也不妨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充分利用形象思维去理解诗.《望庐山瀑布》写得生动、形象,它以诗句的气势磅礴而著称,以仙境般的意境而吸引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体会诗的意境,我采用了我们学校“立体教学”中“各科相互渗透”的教学方法,把绘画渗入语文教学,寓古诗教学于艺术活动中.教学是这样安排的: 1.老师根据题意画出诗人李白望瀑布形象的简笔画,结合解题介绍作者,让学生一开始就进入诗境,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形象. 2.自读第一句诗后,让学生想象诗的意境,自己画出“香炉峰”和“生紫烟”的景色,展示庐山瀑布的背景,以此检查学生理解诗句的情况.同样,在学  相似文献   

20.
李贺的鬼诗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受,这类诗歌的形成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诗歌的展现形式反映了诗人的心理历程,诗歌的内容反映了诗人的情思。所以,鬼诗只是通过写鬼来写人,写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抒发自己的情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