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升"格致文化"品质创新现代学校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致中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学校,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学校明确了"文化立校,学术兴校,管理强校"的发展策略,进一步传承"格致文化",发扬"格物致知"精神,学校在传承和创新学校文化方面主要作了三个方面的实践探索:发掘学校历史资源,丰富格致文化内涵;开发整合特色课程,构建<格致新课艺>体系;着手制度文化创新,探索文化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反学校文化"作为"亚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与学校主流文化相对立的一种文化.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的混乱、流行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冲击和网络文化对学校文化的影响等是"反学校文化"产生的原因.我们应从加大监管力度、从改变学校制度单一化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方面八手来应对此类现象.  相似文献   

3.
让"文化"在学校发展中领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文化是学校内部一切教育力量、教育因素的集合.优质教育品牌内蕴着高品质的学校文化.高品质的学校文化正是学校发展的永恒动力.深圳市宝安区西乡中心小学以"培养现代城市人"为目标,精心打造学校文化,诠释学校文化价值,塑造学校文化精神,提升学校文化竞争力,使学校步入了新一轮健康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4.
典章,作为凝结文化底蕴与管理规范的一种制度,在学校发展中往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典章不仅是缓解人与人之间矛盾的有力手段,而且还是学校文化发展的沃土,引领着学校有序发展,不断催生出符合时代特征的新文化.文化是"林",制度是"果","果"又成"林".在此过程中,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5.
当今校长们关注比较多的一个话题就是学校文化建设,可为什么要建设学校文化?建设什么样的学校文化?怎么建设这种文化?我们在实践探索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些困惑和迷茫,有学者将这种问题概括为12个"多"与"少":同质的文化多,有个性的文化少;静态的文化多,动态的文化少;可看的文化多,可用的文化少;有文字的文化多,有故事的文化少...  相似文献   

6.
结合新建学校特点,花园小学将校长文化领导力分解为规划力、思考力、创造力和引领力,从学校定位、构建课程、环境新创、建立愿景四个方面发力,全面提升校长文化领导力. 以规划力提升校长文化领导力 新区花园小学抓住品牌移植这一特点,充分借助新区新政,把"传承百年名校精神、打造新区教育品牌"作为学校发展的定位.确定了"和而不同、融...  相似文献   

7.
那年我调入一所新的学校,该学校的地理环境,让我萌发了"打造梯级管理文化,引领师生不断成长"的念头.  相似文献   

8.
梁启超先生曾经说过"文化是一种茶垢",文化需要以时间的延伸来逐渐积淀。学校是一个文化单位,但不一定有文化,学校从事的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创新的工作。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素质的体现,是核心竞争力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位于赣南山区的上犹县城区小学,已有102年的办学历史。春华秋实,这里的风景不仅表现在自然环境的优美,更表现在清香四溢的学校文化。学校以承担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文化立校"子课题研究为契机,以习惯养成教育为抓手,积极开展争创"新三好"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品位。一是营造氛围,丰富学校文化内涵,让学生充分感受学校文化活动的氛围,实现环境育  相似文献   

10.
王泓萱 《文教资料》2008,(18):70-71
文章以皮埃尔·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作为分析框架,以此重新看待学校职能,发现:学校在知识传递过程中实质上扮演了再生产"文化资本"的重要角色.通过此种分析,获得新观点、新视角,得以辨证看待问题学校职能,从而能够帮助教育管理者在今后实践中扬长避短,发挥学校职能的积极正向方面.  相似文献   

11.
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五重五轻"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一些学校文化建设中出现了"五重五轻"倾向,即重"外化"轻"内化"、重"硬化"轻"柔化"、重"变化"轻"进化"、重"强化"轻"感化"、重"物化"轻"人化".这些倾向已开始影响学校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需要学校文化建设者认真反思.  相似文献   

12.
社会文化--心理的规定性,决定了学生跨入师范院校后必然产生压抑和苦闷,从而形成"师范自卑情结"的雏形,学校机制的弱化,在客观上促使"师范自卑情结"的成形."师范自卑情结"是一种综合症,淡化和削弱它,须从社会文化心理产生的观念进行修正;从"学校机制"的强化、师范生心理障碍的克服和行为方式的引导等角度进行考虑.  相似文献   

13.
我有个坏毛病,一提到文化就哆嗦. 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确没有文化.还好遇上了"大学‘大扩糟",终于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报到的那天,我站在学校社团的"招新启事"前,看到有这么多社团在为"繁荣校园文化"摇旗,我感动得直掉头发.心想:4年后,说不定我就可以成为知识分子,就应该被繁荣得也有文化了.  相似文献   

14.
随着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自主发展、内涵发展成为推进教育改革的关键课题.此处的"内涵"除了包括教师专业成长、课程、教育教学活动之外,学校组织文化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直接改变组织成员的内在动机是不现实的.但是可以通过营造"以人为本"的弹性组织文化来改变现状,这种符合"美学特征"的组织文化,能充分表达学校的管理艺术品味,并且展示现代学校的形象.本文拟从组织文化作为切入点,针对学校组织文化内涵的构建,以及学校组织文化建设的美学艺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文化德育,即以学校文化的"四大"功能与社会文化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托,以学生优秀品质的形成与内涵发展为目标的一种教育理念、教育策略和德育架构.  相似文献   

16.
对于一所学校而言,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是教师,即教师的整体质量决定了学校的教学质量.要提升教师的整体质量,重点在于"新"教师这个群体.要想让新教师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学校要给这些新教师提供成长支持的系统."和乐文化"强调的是尊重差异,多元统一,和而不同,各得其乐.学校发展的愿景、选择的战略、具体的管理以及具体学科的教学,都是在"和乐文化"的视域内进行的.基于"和乐文化"而给新教师提供的成长知识系统,应以实践性知识为核心.  相似文献   

17.
流动的"马赛克"——教师文化的应然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所在,对教师文化的研究是进行学校教师管理的基础。构建教师流动的"马赛克"文化不仅是深化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创建和谐校园的需要,也是学校教师文化发展的应然趋势。学校可以通过教师自我合作意识的培养和学校教师合作机制的完善两个途径来打破教师个人主义的行为模式,促进教师流动"马赛克"文化的生成。  相似文献   

18.
学校文化是学校长期形成的、潜移默化的、得到师生员工共同认同的价值观念.学校文化既有外显的物质层面,又有内在的精神层面.作为有着56年办学历史的一所名校--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始终把"体验成长快乐,实现师生自我价值"作为各项规划的出发点和归宿.为此,我在经营学校的过程中,努力营造一种环境,制定一套制度,描绘一个蓝图,积淀一种文化.力图使师生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互相促进,共生共融,共同发展,最终成就各自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地处上海市杨浦区中原小区的思源中学创办于1998年,是该地区最年轻的学校.从办学第一天起,就以校名"思源"为办学出发点,以"民族传统特色技艺教育"为学校发展的切入口,作为学校特色形成的生长点,思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之源,探建设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校园文化之路,至今已走过了八年的发展路程.1998年,学校以武术教育为突破口,进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尝试.2000年起,将部分民族传统优秀技艺引入学校课程,初步奠定了以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学校特色的办学基础.2002年起,我们选择了民乐、武术、围棋、剪纸、茶艺、陶艺、舞龙舞狮、腰鼓秧歌、京剧脸谱、古诗词咏诵等十种中华传统技艺,把它作为学校教学改革和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抓手,形成了在"思源"课程建设中培养学生民族精神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20.
曹飞跃 《教师》2021,(18):封2,封3-封4
"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中学亦如此.近些年来,耒阳市第一中学(以下简称"耒阳一种")充分挖掘学校悠久的历史文化基因,不断凝练办学理念,在内涵式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以"诗圣文化"为内核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