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师德建设是实施"以德治国"的重要内容和保障,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影响着人才培养的效率、方向和质量。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近年来师德滑坡严重,一系列师德失范事件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引发了极大的负面效应,故而加强师德建设刻不容缓。师德建设要靠全社会的努力,要从物质和精神等方面多管齐下,形成尊师重教的大环境,"以法治教",德、法并举,一票否决,常抓不懈。  相似文献   

2.
<正>师德建设是职业学校的长期任务,也是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保证。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多年以来,职业学校师德建设收效甚微,与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态势很不相称。摆在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是:职业学校师德建设成效较差的原因是什么?破解这个难题,我们需要做什么?笔者就此谈谈个人浅见。一、师德建设成效较差,为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回到"什么是师德"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从2014年北师大座谈会上提出了四有好老师,到2016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对全党全社会尊师重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再到2019年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对思政教师提出了希望: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一直重点强调的是教师的师德,立德树人,师德建设尤为重要。新时代师德建设面临新挑战和新要求,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高校的师德建设,做好高校师德建设顶层设计,建设"六大"师德建设工程,丰富师德建设新内容;建立师德建设工作网络,打造师德师风建设大格局;以微信、易班平台为载体,创新搭建师德建设新形式。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修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修养存在职业素养提升不够、师德建设机制不健全、地位待遇没有受重视等问题,其原因在于教师思想观念的偏差、师德制度建设有待完善、政策环境的影响.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思想淬炼,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营造破"五唯"立新标的政策氛围.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修养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小议师德与师德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师德话题由来已久。在新的历史时期师德有了新的内涵,同时也出现了新的问题。要充分认识教师的师德问题和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的意义。加强师德建设必须从师德教育培训系统、师德建设管理机制、师德建设奖惩机制和监督机制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师德信仰是高校师德建设的精神源动力。要想解决当前高校部分教师师德信仰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要加强师德信仰教育,建立师德奉献与师德回报的社会机制,加大舆论监督力度,坚定高校教师师德信仰,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师德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水平有了提高。同时,在部分教师中也存在着简单、片面理解"爱"的问题。师德所表现的"爱"是要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负责的爱,应当把敬业爱生、求真务实、创新精神作为师德建设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8.
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如何履行职责,把师德规范自觉内化成师德意识,进而成为自觉的师德行为,是每一个学校领导者必须探讨与实践的课题。要想抓好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一定要讲究方法和策略,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建立一只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9.
加强高校的师德建设是时代的需要。在现代师德体系构建中,要树立现代师德观念,重视对我国优良师德传统,中西化碰撞中遇到的问题,师德建设保障体系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中华传统师德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其中"诲人不倦、为人师表、有教无类、交以为师"等优秀传统基本成为社会和教师认同的道德规范。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当代师德建设要在传承师德传统的同时,不断丰富其内涵,树立依法执教、爱岗敬业、团结协作、不断创新等师德观念,并通过加强领导机制、教育机制、管理以及监督评价机制等方面的建设,把师德建设作为一项可持续发展的事业来抓。  相似文献   

11.
徐特立从事教育事业七十多年,有着极其丰富的、与时俱进的教育实践经验和博大精深的教育理论成果。他非常重视教师培育和师德养成,其师德观在关爱学生方面表现为"要做园丁,不要做樵夫"的爱心观;在教书育人方面表现为追求"教学半"的平等观;"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求实观以及"不用一个模子塑造人"的创新观;在为人师表方面表现为"人师经师合一"的身教观;在终身学习方面表现为"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观等。徐特立的师德观对新时期的师德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教师应树立职业信念、提高师德修养、求实务真、铸就扎实学识,有效提高自身师德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2.
描述了高校师德建设中偏离"以师为本"的种种表现,分析了"以师为本"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以师为本"的师德建设路径,认为科学发展观之于高校师德建设要"以师为本",要以教师为前提、以教师为动力、以教师为目的。  相似文献   

13.
以湖北省某地方高校的学生为对象进行了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问卷调查,并就师德师风建设问题召开了教师座谈会和对少量学生进行访谈,运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处理。从学生的视角分析了该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状况。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首先要提高认识,不断完善师德师风建设的管理机制;其次要积极探索,不断完善师德师风建设的教育机制;最后要以评促建,不断完善师德师风建设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4.
高校师德建设中的误区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和改进高校师德建设是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但是在实践中,有一些错误的思想认识和做法阻碍了师德建设的顺利进行,偏离了以人为本的师德建设目标,引起了教师一定程度的抵触和反感,不能把"社会公认"的师德标准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师德水平提高乏力.文章对师德建设中存在的误区进行哲学、伦理学、经济学的系统分析和讨论,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见解和主张,指出高校师德建设的发育和完善程度主要决定于管理部门的治学理念和实践,师德建设的突破口在于创建公平公正的教师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5.
师德话题由来已久。在新的历史时期师德有了新的内涵,同时也出现了新的问题。要充分认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和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的意义。加强师德建设必须从师德教育培训系统、师德建设管理机制、师德建设奖惩机制和监督机制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腼向对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要"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要加强师德建设"。要达到高质量的教育,必须要有高素质的教师。可见,强化人民教师的师德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教师是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建设一支具有优秀的师德、师表风范,具有模范的师爱形象、具备高超的师识本领和掌握精湛师艺的教师队伍,是办好学校的根本所在,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适应市场经济新型人才的需要。一、加强人民教师的师德建设,塑造优秀的师表风范新…  相似文献   

17.
论述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的目标、原则、内涵及其协调机制和教育途径,认为高校师德建设要坚持讲政治、"三贴近"、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协调的原则,要以"以人为本"理念、市场经济理念、"国际合作"理念丰富和发展师德的内涵,要完善领导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等协调机制,要落实强化师德教育活动、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师德教育的方法以及优化高校师德建设环境等途径。  相似文献   

18.
师德长效机制建设涉及大学教学改革、师资结构调整、制度机制建设各个方面,是一项关系大学各项事业发展的系统工程,必须立足当前,谋划长远,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导向,以研究实现路径为突破口,着力增强师德建设的针对性和操作性,不断完善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研究师德建设长效机制,首先要研究目前师德建设过程存在的诸多问题.只有问题研究准了,才能找到对症下药、标本兼治的实现路径.这既是我们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认识起点,更是我们"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学生视野中的师德建设--来自大学生关注师德实践的心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校谁更关注师德建设和师德实践,又是靠什么才能真正推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以往人们总以为是教师本身,是靠教育管理者的作为。然而,调查结果表明,广大学生比以往任何时候,也比其他任何教育主体对师德建设更为关注,对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厦各项事业发展充满期待。所以加强高校师德建设,要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将来能成就一番事业出发,要靠一系列具体的制度安排,使德行一致的师德实践与学校各项事业的璺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20.
师德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界关注的热点。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教育与教师教育改革的深入,师德问题不断面临新的挑战,相应的理论研究也呈现出一系列主题变迁与时代特征,主要表现为师德内涵的重新定位、师德规范的"避虚就实"、师德建设路向的调整、师德概念的本体重构等。从研究方法论来看,师德研究呈现出研究内容与研究视角多元化、注重立足教师自身的主体性研究等特征。未来的师德研究应进一步深化基础理论研究、加强实践审视和体系建设、做好本土传承与借鉴转化、实证与理论研究互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