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的高校戏曲音乐专业教学模式较为枯燥,学生学习关注点更倾向于具有地方文化色彩的戏曲内容。黄梅戏也是安徽地区音乐教育的重要源泉,是安徽特有的文化内容,拥有浓厚的戏曲文化教育特色,对推动高校戏曲音乐专业教学发展具有重大作用。鉴于此,如何将黄梅戏文化引入高校戏曲音乐专业教学之中,全方位发挥黄梅戏戏曲文化的教育价值,加以提升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同感,成为当前高校戏曲音乐专业教育领域亟待解决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
作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入选对象,淮海戏是属于江苏省的戏曲剧种,淮海戏摆脱陈规约束,以其自身兼具北方粗犷豪放、南方温柔婉约的剧种特点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戏曲风格,不仅代表着江苏省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同时是深受老百姓喜爱的一种群众文化,具有浓郁的民间特色及乡土气息。可以说,将淮海戏教学渗透到音乐课堂中是促进学生学好本土音乐、提高本土音乐教学质量的最佳途径。为了加强学生对淮海戏艺术价值的认识,发挥淮海戏的戏曲价值,广大音乐教师还要不断研究,使年轻一代学生重拾对淮海戏的热爱,避免淮海戏"后继无人"的现象出现。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是我国文化艺术长廊中最为优秀的艺术瑰宝,而黄梅戏最为地方代表性剧种,其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对地方文化及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征推进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黄梅戏表演专业是当前我国培育优秀黄梅戏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不断探究黄梅戏这一剧种本身的形体训练教学,对于实现黄梅戏本身的丰富式发展、扎实推进黄梅戏协调感提升,培育更多的基本功过硬、功底扎实的黄梅戏优秀演员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戏曲是一种文化艺术,是我国传承多年的文化财富。随着各种流行音乐的盛行,人们对传统戏曲艺术逐渐淡忘,失去了兴趣,对戏曲艺术的追求也越来越弱,使得学校戏曲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而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戏曲艺术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爱国情操和民族意识,感受祖国悠久而深厚的历史文化。因此,学校应加强戏曲艺术在音乐教学中的渗透,让学生从根本上热爱戏曲,提高音乐课堂戏曲教学的效率。本文主要分析了音乐课中戏曲艺术教学的具体开展,以提高戏曲艺术教学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在培养并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采取正确的方法提高初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的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继承并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本文立足于初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深入探索初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6.
陈蕾  唐啟晴 《江苏教育》2022,(34):61-62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挖掘地方美育资源,汲取昆曲和评弹的艺术元素,聘请戏曲专业教师,重组戏曲艺术课程,把戏曲文化与学校美育结合,以点带面,逐步营造“戏韵墨彩,以美育人”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在校园活动中体验戏曲艺术之美,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增强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引入戏曲教学,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优秀戏曲文化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戏曲鉴赏能力。然而,目前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戏曲教学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小学生对戏曲艺术感到陌生。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在戏曲教学中可以为学生精心创设一个优质戏曲教学氛围,利用讲故事形式开展创新化戏曲教学,在戏曲教学中融合时尚流行元素,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增强教学效果,注意戏曲教学和其他科目的联系,提升自身素养创新高效戏曲课堂。  相似文献   

8.
何骏  钱敏 《教育教学论坛》2012,(32):157-159
黄梅戏是皖省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它以安庆地方方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受到了广泛欢迎。黄梅戏艺术具有完美绚丽的外在形式、丰富深厚的内在意蕴和文化内涵,广泛开展黄梅戏艺术教育对于进一步开展大学生美育教育、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云丽  武艳玲 《天津教育》2022,(18):162-164
<正>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文言文学习能力对学生充实文化修养、培养语文技能、提高学习成绩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文言文本的文言字词、主体内容、艺术特色、文化内涵等要素展开多种教学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深度,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主要从这些方面谈一谈初中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语文教学伴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理念的实施,教学目标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不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语文修养,成为当下初中语文教师关注和研究的重点。传统文化逐渐引入初中语文课堂,其渗透力影响了教学成效。本文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进行了简要分析,随后结合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现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论高校戏曲赏析课的缘起、方法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由于夸大了戏曲与大学生之间的文化距离,戏曲赏析课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教育者们要着力提高大学生戏曲鉴赏水平,运用符合戏曲特性的教学思维和方法,展现戏曲魅力,引领学生进入艺术的殿堂。这门课程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健全大学生人格,提升其艺术素质,构建校园文化新时尚。  相似文献   

12.
《柳州师专学报》2019,(3):57-60
黄梅戏是一种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其有很多元素可作为文创产品的设计素材。以黄梅戏的文化元素作为创意之源,通过元素提取、形态的抽象概括、文化寓意的赋予等方式对其进行设计、研究,继而开发黄梅戏戏曲文创产品,对于传播黄梅戏戏曲文化,大力推行黄梅戏戏曲文创产业化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亦对黄梅戏产业发展起到很好的保护与传承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初中语文教学不但需要向学生传递语文知识,还应重点对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的教学与弘扬。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更应加强传统文化的教学,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民族信心与个人素养,完善学生的人格。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充分明确在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优势,以此为依据来制定出具有一定针对性与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本文主要分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问题,并针对初中生的学习特点与语文教学要求,提出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措施,以此来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相似文献   

14.
戏曲承载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学校中加强戏曲通识教育非常重要。当前的戏曲通识教育课堂多以介绍骨子老戏和严肃的新编戏为主,应有意识地引入娱乐化戏曲创编案例,使学生看到戏曲在当下的活力,进而生起亲近传统戏曲之心。将娱乐化戏曲创编案例中的武侠戏、宫斗戏、科学戏引入戏曲通识教育,改变了原有的课堂引入方式和呈现样态,可以较好地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20,(63):43-44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大部分优秀的传统文化应该得到传承。传统文化通过初中语文教学进行传承已经成为必然的教学任务。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注重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知识不仅仅只是单纯的教授给学生,还应该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将其内涵教授给学生,让学生在感悟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并且通过有效的教学措施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文章主要研究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并根据探究的结果提出相关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6.
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着一个重大的弊端:人们尚未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普遍忽视了乡土教育在语文教改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使得语文教学出现了脱离当地文化背景和社会生活的不良趋向。这种教学观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大语文意识,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精神。笔者能将乡土教育的理念融入语文教学之中,让青少年充分感受本地区文化的特色与渊源,以提升他们对语文学科和地方文化的兴趣,从而为语文教学改革的推进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7.
作为初中语文教学课程的重要组成要素——古诗文教学占有较大的比重。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教师不仅应当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融入,同时还应当积极探索灵活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性,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首先探究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古诗文教学及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然后分析了初中古诗文教学的现状,最后针对如何加强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阅读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初中生文化知识积累以及健康心理的养成都有着重要影响。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有义务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高效的阅读方法。通过采用多元化的阅读教学方法,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升学生的阅读品位,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本文将就初中语文多元化阅读教学策略展开探究。  相似文献   

19.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有效的提问是帮助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心智,引领学生获取知识,提升教学的有效性。课程改革对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提问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门艺术,其有效性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基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对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作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究。一、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应遵循的原则(一)做好提问的准备工作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结合教学目标,对课堂提问从内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教学已经把注重知识的传授逐渐过渡到核心素养的培养上。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是传授初中学生语文知识、丰富学生审美情趣、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时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最终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通过语文素养的提升来增强学生对初中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方式不适应现代初中语文教学,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方法的科学创新来创设高效的教学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