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学前教育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应加强对幼儿的引导与教育,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及劳动习惯,对幼儿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持。而小班是主要生活环境由家庭转为幼儿园的关键转折期,在此阶段加强对幼儿家务劳动技能的培养与实践,能够提高小班幼儿对幼儿园生活的适应能力。因此,本文立足于家园共育背景,对促进小班幼儿家务劳动技能的实践展开研究,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助力幼儿家务劳动技能的养成。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入园前的家庭劳动一般指幼儿的自我服务劳动与简单的家务劳动。为了比较正确地了解农村幼儿入园前家庭劳动习惯培养的现状,有的放矢地实施家园同步教育,并制定出相应的加强劳动教育的措施,我们对幼儿入园前家庭劳动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3.
缪培霞 《孩子天地》2017,(6):237-238
幼儿阶段是培养幼儿学会自我管理的初级阶段,也是培养幼儿良好的整理习惯的最佳养成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都极其重要,特别是促使幼儿从小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整理的习惯,这些行为的养成对幼儿今后的生活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特别是处于小班阶段的幼儿,心智发展尚未成熟,情绪极其不稳定,自控能力差,自我管理薄弱,因此从小班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整理能力对于培养幼儿独立性的养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培养小班幼儿整理玩具为切入点,分析小班幼儿养成整理习惯的作用和价值,本文从尊重幼儿、相信幼儿、热爱幼儿;在整理活动中激发幼儿整理的积极性;家园联合督促幼儿整理习惯的养成三点提出培养小班幼儿的整理习惯,逐渐提高小班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4.
孙茜 《甘肃教育》2021,(3):94-95
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最重要的就是指引幼儿积极参与到阅读中。只有幼儿主动地阅读,才可以为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奠定坚实的基础。使用绘本是目前小班幼儿教学中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的首选方法。由于小班的孩子年龄偏小,其心理发展水平和理解能力较低,因而教师应从认知特点出发,充分掌握小班幼儿的心理特点,并充分利用绘本阅读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5.
唐蓉 《教育》2015,(7):39
在现代家庭中,由于独生子女受到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宠爱,在家庭中形成了特殊的"四二一型"小宝贝局面。他们被过分地娇生惯养,往往缺乏必要的竞争和家务劳动锻炼,容易形成生活的低能儿。尤其是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他们刚刚进入集体生活,依赖性强,缺乏责任感、生活自理能力差。为了提高幼儿自我生活能力,建立良好的整理习惯,我们以"午睡"环节为契机,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有效培养幼儿自主整理衣物的能力和习惯,促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快速提升。  相似文献   

6.
实施劳动素质教育能培养幼儿的情操,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劳动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培养幼儿爱劳动的习惯,应从幼儿做适量的家务劳动开始。结合我园申报的苏州市级课题“动手做,学会生活”,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通过活动,让孩子从小就懂得做好一件事情是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小班幼儿刚刚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环境,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抓住幼儿发展的关键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是必要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过去,我们对培养幼儿具有劳动情感和习惯重视不够。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教育方针,注意了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现在儿童一清早来园,不是在争夺玩具、打架,而是自动地拿着抹布在抹桌子、椅子;忙着排座位。大班儿童帮着中班排座位;中班在帮着小班理玩具。玩具的损坏率也降低了。同时,他们也学会整理环境,保持环境的清洁,再也看不到儿童在乱丢纸屑和果壳了。  相似文献   

9.
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事,必须从小抓起。小班是幼儿从成人呵护中逐步走向独立生活的重要阶段,幼儿的许多行为尚未建立或定型,可塑性很大。因此,小班阶段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整理物品,是幼儿日常行为中良好习惯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就培养小班幼儿养成良好整理习惯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幼儿家庭劳动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家长缺乏对劳动教育的理解和重视,隔代长辈溺爱导致幼儿家务劳动参与度低、劳动意识薄弱以及劳动形式单一,家长对孩子进行家务劳动教育缺乏方法等问题,提出家长要以身作则、转变家务劳动教育观念,减少溺爱、增强幼儿家务劳动的参与意识,优化劳动教育的方法、丰富劳动教育的内容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幼儿园小班孩子刚离开家庭环境,较多都存在生活自理能力差、爱哭闹、不合群、学习习惯没有养成、自我控制能力差等问题,因此,对于这阶段的幼儿进行学习生活常规培养具有极大的必要性。老师在常规培养过程中要全力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环境及生活,慢慢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常规,下面对小班幼儿学习生活常规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幼儿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是幼儿阅读能力提高的关键,针对小班幼儿的阅读现状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激发小班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他们掌握阅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早期阅读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幼儿园教学中早期阅读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内容。幼儿学习最好的途径就是阅读书籍,尤其是对于刚刚进入小班的幼儿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小班幼儿年龄小、可塑性强,有利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本文主要分析了小班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的有关措施,目的是帮助幼儿激发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开发幼儿语...  相似文献   

14.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自理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自信心.自信心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心理品质,是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和谐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以“劳动教育”为载体,通过自我服务性劳动、日常生活劳动、区域劳动锻炼、适当家务劳动等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为幼儿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养成自我服务及为班级、为家人、为他人服务的意识,调动幼儿主动参与劳动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实践中体验成功、了解自我、寻找快乐,真正体验到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大都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少家长很重视对幼儿的认知教育、智力开发,却忽视了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事,必须从小抓起。小班是幼儿从成人呵护中逐步走向独立生活的重要阶段,幼儿的许多行为尚未建立或定型,可塑性很大。因此,小班阶段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整理物品,是幼儿日常行为中良好习惯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将从培养幼儿整理物品的习惯入手,就幼儿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培养幼儿养成整理物品习惯的方法以及整理习惯与幼儿发展等内容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根据相关专家的调查数据显示,儿童在幼儿时期培养的文明习惯对其一生的学习和生活具有较强的影响和作用。小班幼儿时期形成的文明礼仪和生活习惯,将在以后对幼儿的良好性格的形成、积极情绪的构建、完善人格的培养以及日后的交往、交际能力打下良好和坚实的基础。作为幼儿园的小班教师,应该通过与家长的沟通,观察幼儿的文明习惯,制定适合幼儿发展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寻找幼儿良好文明习惯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唐燕 《少年世界》2018,(3):18-21
鉴于幼儿对图画书故事的浓厚兴趣,幼儿教师通常把图画书故事讲读活动作为园本教育的重要手段。为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发展需求,激发小班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其阅读习惯,幼儿教师不仅应在图画书故事选材方面让幼儿自主选择,而且应注重讲读的环境创设,尤其是发挥家园合作的优势,还应不断丰富图画书故事的讲读形式,以进一步提升幼儿对图画书故事讲读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与交往能力、自信心与成就感。  相似文献   

18.
章莹 《考试周刊》2014,(8):189-189
2~4岁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家长应抓住这个时期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简单劳动,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看,年龄越小越单纯,可塑性越强,越容易接受各种影响和教育,此时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及习惯越易成功。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养对幼儿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对家庭、社会有深远意义。培养小班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十分重要,应通过游戏,激发兴趣;通过示范练习,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因材施教,提高技能。  相似文献   

19.
小班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培养法袁立群新生入园前,我们对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和习惯进行了了解摸底,发现绝大部分家长普遍忽略了小班这个年龄阶段的习惯培养。他们认为小孩子上幼儿园多学点知识,多吃饭才是正事,至于幼儿自身的各方面培养,则认为年纪大小,学不会。因此...  相似文献   

20.
倾听是幼儿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倾听也是幼儿接触社会、接受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且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语言的形式和语言运用的方式,掌握与人进行语言交流的技巧。小班年龄段的孩子在倾听方面还存在着很多不足的方面,培养小班幼儿倾听的习惯非常重要,本文结合实际教学,来谈谈培养小班幼儿倾听习惯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