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现在每个城市中都可以说是媒体覆盖众多,仅电台就有好几套频率,众多的媒体中,受众究竟能不能选择广播?多套广播频率,受众究竟会收听哪一家?这时广播媒体的品牌形象就成了听众选择广播媒体或广播节目的重要依据。笔者认为,可以打造品牌形象的手段很多,但户外现场直播的品牌效应很值得广播媒体关注。  相似文献   

2.
卫林 《视听界》2001,(5):47-47
城郊型县级电台(有县无城),由于其地理位置特殊、听众兼具城乡的特点,若广播节目定位不准,就会造成既不能满足农村听众的要求,也不能满足城区听众要求的尴尬境地。流失了自己的听众群,也失去了电台存在发展的基础。如何兼顾二者,搞好节目定位,办出城乡听众皆受欢迎的节目,是城郊型县级电台要认真面对的问题。广播受众是广播节目的主人和服务对象,是广播  相似文献   

3.
音响报道是彰显广播新闻的重要手段,它不仅为报道增添生动性、形象性、具体性,还让受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用音响去感动听众,这比记者用大量的文字描述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本文以白山电台获吉林省优秀广播节目一等奖的录音通讯《“山里红”红在山里》为例,从不同方面论述广播音响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广播外宣节目由于功能和作用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受众对象的特殊性,即广播外宣节目,特别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节目以及各地电台与国外电台交流寄送的节目,它的受众对象就是外国人以及广大的华人华侨,由于国外听众在欣赏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与国内听众的差异,再加上广播节目稍纵即逝的特点,因此,广播外宣节目在开头一定要注意要吸住听众,也就是广播界常说的“先声夺人”。  相似文献   

5.
陈革林 《今传媒》2014,(8):92-93
在新时期,地方台的对农广播节目要不断扩大影响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及时改进传播理念、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本文结合浙江省缙云县广播电视台《金色田园》节目多年来的生动实践,就对农广播如何寻求突破路径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丰富内容以适应农民群众对信息的新需求、突出指导性和针对性以有效服务农村受众、广泛互动以激发农村听众参与节目的热情"等观点。  相似文献   

6.
广播频率专业化是广播媒体在总结广播经验,探索广播未来发展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目的就是要通过细分广播受众与市场,使节目更具有针对性,更好地贴近听众。我们通常意义所说的广播频率的专业化,包括广播节目内容专业化和听众群体的专业化,但无论广播怎样的专业化,都离不开听众这个群体,离不开大众的收听需求。因此,处理好广播频率专业化与大众化的关系更是广播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相对于专业化而言,广播频率的大众化是指广播节目内容整体编排不是针对某个受众群体而设置的,而是能适合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层次受众的需求,也就是受众群体的兼容性。一个合格的传媒,就要最大限度地为听众服务,广播专业化是要更好地服务听众,并不排斥大众化。  相似文献   

7.
施媛媛 《新闻传播》2009,(12):89-89
大丰是一个农业大市.广播节目的受众大军主要是农民。那么,作为广播媒体,在对农节目宣传上有着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节目制作成本低、频率覆盖范围广、宣传内容通俗易懂。可是,一直以来,在网络和电视等强势媒体的竞争下,即便是在农村,广播仍然受到农民的冷落。所以.如何提高广播对农节目收听率.使农村广播节目获得更广泛的听众,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下面,以我台改版后的《乡间回响曲》节目为例,谈谈对提高对农节目广播收听率的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8.
广播从业者都清楚,广播是通过电波传送声音的大众传媒,语言、音乐和音响是广播的三要素。其形式分为读播、实况广播和演播。而所谓演播,一种是给广播节目配上音乐,以突出主题、烘托气氛、刻画人物心理、描绘风土人情、展示时间、地点及环境特点,让听众能更好地感受广播节目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意境。另一种是以口头为主,以音乐、音响为辅的广播节目。音乐、音响一般非实况,与播音内容无直接关系,在节目中陪衬背景、烘托气氛,以突出节目主题,推动情节发展,帮助刻画人物心理。音乐、音响展示内容的时间、地点和环境,与播音内容和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广播界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广播现象,即在广播节目中开通热线电话,通过电话把听众与广播联系起来,让广播直面听众、请听众参与广播,从而使广播迅速、直接地发挥更加广泛、深入的作用.广播热线一诞生便受到普遍关注,并迅疾传遍全国,形成“热线”热;沉闷多年的广播如同被注入兴奋剂,充满活力,“广老三”的地位亦迅疾提高,在热线节目中要求点播、插播广告者络绎不绝.广播热线如此受宠,与广播所独具的特点分不开.广播具有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广、通俗易懂、收听方便、参与简便等特点和优势——广播正是凭借自身的这些特点和优势,导入热线电话、开通广播热线,才造成了“热线效应.”  相似文献   

10.
微博、微信作为新的传播媒体,具有许多新优势,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广播节目想要赢得更多受众,就需要不断地尝试运用新型媒体来对自身的节目进行创新。微博、微信以其便携性、速度快、容易操作等特点吸引了众多听众,迅速成为电台与听众交流的重要平台。在广播节目中巧妙地借助微博微信,更加凸显广播媒介传递信息新鲜、方便、快捷的特点和优势,"广播+微博、微信"的结合模式更使得广播突破传统,孕育多种新节目形式。  相似文献   

11.
孙辉 《记者摇篮》2012,(5):64-65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微博等新兴媒介广泛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活等各领域,广播节目也可以伴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升级而"水涨船高",广播节目借助微博这一新兴媒介的平台,打破了广播频率的地域限制,弥补了广播线性传播特点,拓宽了与听众互动的渠道,扩大了广播的受众群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广播是以声音为材料的综合性的文化载体,它应该具有声音艺术的独有的意境美,如果听众不能从收音机里感受这种意境,就不会被吸引。下面,就从广播的语言、音乐、音响、想象几方面来探讨一下广播节目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3.
世界广播发展的前沿,就是用真实生动的“音响”来说话。新闻节目如此,专题节目也如此,少儿节目同样如此。一个广播节目之所以有可听性,可信性,就是因为听众通过音响,听到了真实的信息。因此说,巧妙地使用音响,是制作广播节目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广播节目区别于其他媒体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4.
朱东  赖丁 《新闻导刊》2009,(4):49-50
什么是广播的核心竞争力 广播的生存基础是听众。而听众喜爱和需要的恰恰是节目本身,而不是广播的人才和广播的先进技术设备。广播节目是由高素质的人才运用先进的技术在一定的物资基础上生产出来的精神文化产品,它生产的产品是供人们精神文化消费的。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是广播追求的目标。广播产品——节目若在受众中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成为名牌节目。就能拥有更多的听众,吸引更多的广告惠顾。  相似文献   

15.
宋青 《新闻实践》2013,(4):50-53
今天,广播的概念已经从简单的“广播”延伸到了“音频”;从单一的“听众”扩展到了“受众”。本文主要从广播节目的创新机制和节目样态创新两个方面,分析国外广播节目创新的现状和特点,探讨广播创新的趋势与路径。  相似文献   

16.
当今广播走上了专业化和本土化的道路.就是将有用性作为了广播节目定位的重要原则:不以综合节目吸引广大受众.而是面向特定听众,办出专业特色,提供有用服务;以面向中心市场特别是本地听众作为自己的服务宗旨。成为区域化、本土化或社区化的传播机构。广播的细分市场、寻找准确受众定位的做法就是满足广播的有用性,也被称为“适位广播”。广播电台如果没有自己特定的对象群。  相似文献   

17.
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失去受众就意味着丧失了存在的重要基础。广播节目必须主动回应这一客观现实,寻求自己的"市场"定位。广播,要拿什么锁定听众?1.个性化形式。广播节目的生存逻辑是目的逻辑。目的能否达到取决于听众的接受方式、条件和效果。听众的选择性接触、注意、理解、记忆机制在这里起着决定性作用。"交换价值"则取决于广播节目的内容和形式,某种程度上形式要重于内容。广播的听众同时面对着复杂的生活和众多的媒体,大多处于半收听状态或者叫无意  相似文献   

18.
刘丹 《新闻传播》2010,(6):52-53
广潘广告是依附于广播媒体而“开花结果”的一种经营和宣传,是广播节目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广播节目的特点是仅通过声音来向听众传达信息。广播广告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向听众传达商品信息和宣传的目的。有观点认为广播广告是非常容易制作的,单纯的语言加音乐就可以完成,语言简练,音乐好听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19.
边琪 《中国广播》2006,(6):40-42
参与性广播节目的日益增多对广播节目的内容、制作、听众的类型等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心理需求是广播参与性节目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20.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广播界强化精品意识,不断开拓新的报道领域,不断探索新的报道方式,在提高宣传质量,促进节目创优上取得骄人的佳绩。最近,我们就广播节目如何赢得更多受众,发挥好自身优势,对近几年中国广播电视奖的评比进行了一次综合研究,纵观一批获得全国大奖的优秀作品,绝大部分广播精品都是体现了广播特点的音响佳作。这个信息从一个侧面提醒我们,广播创优要取得良好的成效,很重要的一点是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音响上多动脑筋,在人耳上做好文章。音响是体现广播特点的主要手段,也是有别于其他新闻媒体的广播风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