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俞庆棠论民众社会教育内容 俞庆棠认为“广义的社会教育就是全民教育,以社会全体民众为对象”,“现在的民众教育,也可以说是社会教育的一部分,但是民众教育的事业,有学校式的,就称为民众学校教育。社会式的,就称为民众社会教育。总之,是社会教育的一部分。”本文就其民众社会教育内容予以研究。  相似文献   

2.
一、俞庆棠论民众社会教育内容俞庆棠认为“广义的社会教育就是全民教育,以社会全体民众为对象”,“现在的民众教育,也可以说是社会教育的一部分,但是民众教育的事业,有学校式的,就称为民众学校教育。社会式的,就称为民众社会教育。总之,是社会教育的一部分。”本文就其民众社会教育内容予以研究。俞庆棠所生活的时代,中华民族外有列强侵略,内有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困苦,面对中国的具体国情,围绕着民众生活,她提出生计、公民、公共体育、休闲娱乐等教育内容。这一内容系统是在民众实际生活需要基础上提出的。它的最显著特点是“活”。俞庆棠曾…  相似文献   

3.
1938—1946年,西北联大立足汉中八年,自始至终把服务陕南乃至西北社会作为自己的责任之一。1938年成立的“国立西北工学院工程学术推广部”和“社会教育推行委员会”是西北联大最重要的常设社会服务机构。它们推广工业社会教育及工程学术事业,协助西北各省区地方建设与生产事业,推进社会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启示当代高校强化社会服务意识,建立有效的社会服务保障体系,理清思路,把社会服务的效益与办学质量紧密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4.
疫情防控需要重视社会教育,这是社会教育发展史留给我们的重要经验。从教育视角来看,许多疫情灾害都与民众的愚昧、长期的恶习、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缺陷有关。从近代历史经验来看,社会教育起源于“解决社会问题的教育对策”,发展社会教育,有助于“开启民智”、有助于“化民成俗”、有助于“得民心”、有助于改良家庭和学校的“大弊”。推动社会教育立法、推动社会教育统一行政管理、推动社会教育进行专业与学科建设是解决教育问题、预防疫情灾害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李玉莲 《甘肃教育》2011,(14):24-24
马克思说过:“法官的行业是履行法律.家长的行业是教育孩子。”我国古代也流行过“子不教,父之过”的说法,可见,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父母是孩子不可选择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人们永不毕业的学校。父母对子女不仅有生育、养育的义务,更有教育子女成才的责任。由于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社会的缩影.所以家庭教育的成败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社会教育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应该使父母懂得。在社会面前。他们的责任和对社会的主要任务是教育自己的孩子。”众所周知,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6.
美国的中小学教育正面临着哪些问题呢?据美国的一些教育科学研究人员、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负责人以及中小学教师反映,目前主要是以下八大问题:第一,学校在社会教育方面不负有更大的责任。在美国,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分得很清楚。社会教育是当前美国的一个尖锐问题,青少年犯罪率激增,已经成为一大社会“公害”。  相似文献   

7.
抗战爆发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迁至陕西城固,与北洋工学院、北平大学组成西北联合大学。1939年,在北平师范大学的基础上,国立西北师范学院成立。在抗战的岁月里,国立西北师院秉承北平师大诚笃朴实、艰苦奋斗的校风,在推行民众教育、服务地方建设、加强本校的高等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到抗战胜利的时候,西北师院在师生数量和质量方面都处在各国立西北高等院校的前列,甚至和各国立师范院校相比,也不相上下。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所办的《教育杂志》是我国教育研究的重要阵地,也刊载了社会教育研究的文章,成为洞察民国时期社会教育研究本土探索的一个窗口。根据民国时期《教育杂志》刊载社会教育研究的文章数量、主题等,可以发现《教育杂志》中社会教育研究经历了四个阶段,且形成了一个社会教育研究群体。同时,其社会教育研究的主题主要集中于平民教育、识字教育、民众教育、学校兼办社会教育、社会教育理论、战时的社会教育、国外社会教育理论和概况等方面。《教育杂志》刊载社会教育研究文章,推动了社会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本土探索,传播了国外的社会教育理论和实践,形成了我国的社会教育研究群体。在借鉴民国时期《教育杂志》对现代教育研究本土探索的基础上,社会教育研究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注重社会教育的理论研究,建设社会教育学学科;立足本土的社会教育实践,推动外来社会教育研究的本土化;强调教育期刊与社会教育研究协同,助力于社会教育研究的发展;培育社会教育研究群体,集中推动社会教育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未成年人学习在学校。生活在家庭,成长在社会,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既是学校的工作,又是家庭的责任,也是社会的义务。搞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就应该努为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中的特殊功能。  相似文献   

10.
蔡元培是我国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其民众教育思想的形成,既离不开他对封建教育中不平等现象的认识。又和他固有的民本思想和“教育救国”的决心密切相关;他倡导的民众教育,是一种全面的、全民的教育,也是一种社会教育。  相似文献   

11.
传统教学化思想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政府教化意志为主导,以广大民众为教育对象,在长期教化实践中形成了一套“重民”,“养民”,“教民”的教化观,在近代各种新文化思想的冲击下,传统教化思想逐渐向“国民”观,“新民”观,“民智”观等方面转变,社会教化也逐渐向近代社会教育转型。  相似文献   

12.
《陕西教育》2005,(3):61-61
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教育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对青少年的教育是全社会的责任.也是每个家庭的责任。家庭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家庭教育是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创办家长学校是全面提高家长素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是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教育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与家庭教育舒宝璋(南昌职业师院)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缺一不可。其中贯串于人的整个一生的,是家庭教育。从“人之初”起,即开始接受家庭教育;上学阶段和就业伊始,依然离不开家庭教育;及至有了下一代,则需对下:一代施之以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14.
社会教育事业在新时期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发展社会教育事业是实现学习化社会的必然要求。现阶段我国社会教育事业中存在缺乏科学的大教育观念、管理混乱、理论与实践研究薄弱、财政与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等问题。树立民众教育观,明确管理责任与义务,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保障财政投入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集中优势资源,有步骤地优先重点发展部分社会教育事业和优势项目,注重图书馆、博物馆的多元辐射取向,青少年宫的公益取向,社区教育的终身学习取向,学校兼办社会教育取向,是新时期社会教育事业从作为学校教育之补充的"旁枝",发展成为教育体系之核心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20年代之后,为提高人口素质,挽救衰败的经济,以俞庆棠、高阳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在无锡创立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建立了多个民众教育实验区,发起成立中国社会教育社,开展社会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对当时的中国影响很大,形成了民众教育的"无锡模式"。无锡也成为江苏社会教育的策源地。当前,基层电大是地方推进社会教育最可依赖的中坚力量,民国时期的无锡社会教育在师资建设、科学研究、教育实践等多方面值得基层电大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后疫情时期,社会教育具有承担疫情防控相应责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疫情防控中社会教育的具体责任表现为两个方面,就社会层面而言,社会教育主体要承担疫情防控的宣传责任、管理责任和排查责任等;就教育层面而言,社会教育主体要承担社会公众的疫情防控知识教育责任、生活习惯养成教育责任、心理健康教育责任、道德教育责任以及学生的自我教育责任等。后疫情时期,社会教育承担责任的实现策略主要有:社会教育主体责任意识的树立、责任能力的培育、责任行为的落实、责任的法律和制度保障以及责任的成果巩固等。  相似文献   

17.
李蒸是中国现代师范教育的先驱者,曾任北平师范大学校长。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李蒸率北平师大西迁西安、汉中,组建西北联大,奠定西北现代师范教育基础。李蒸强调师范教育的独立性与重要性,强调师范教育尤其要重视民众教育与社会教育,架起知识与社会的桥梁,不断提高民众文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民众教育是中国近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从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转变的重要标志。中国古代教育素有“教民”传统,重视社会教化是传统教育的特有功能,与近代民众教育既有本质性的区别,又有自然的内在联系。系统梳理从古代社会教化到近代民众教育转变的历程,了解古代不同阶段社会教化的状况和近代民众教育发展的基本类型,从施教目的、制度、内容、方式和效果入手,揭示出“民众”历史地位的变化,乃是从古代社会教化向近代民众教育转变的核心,也是近代民众教育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开民智”、“作新民”是我国近代发展社会教育的主题。自民国教育部设社会教育司以来,社会教育的理论与事业就受到教育家群体的关注,陶行知、俞庆棠、傅葆琛、雷沛鸿、陈礼江等对社会教育都有过深刻的论述,形成了创造的社会教育、扩大的社会教育、丰富的社会教育、制度化的社会教育、消极与积极的社会教育等各具特色的社会教育理论。这些社会教育思想内容丰富,具有强烈的社会对策性和教育对策性,总结他们的社会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民智”的开启、“新民”的养成以及建设学习型社会有积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1942年5月至1945年1月期间,以西北五省为工作区域、以虞文为队长的教育部西北公路线社会教育工作队是在抗战这一特殊背景下产生并发展演变的一个战时社教巡回工作组织。该工作队初期不足50人,后期发展到121人,先后在陕西的南郑、宝鸡、西安,甘肃的兰州、皋兰、武威、张掖、酒泉、天水,青海的西宁、塔尔寺、鲁沙尔,宁夏的银川等地,举办话剧公演、电影及幻灯放映、壁报张贴、新闻照片展览、补习教育、艺术教育等社会教育活动。其施教活动寓教于乐,成绩突出,受到广大民众及当地政府的称赞。它不仅为西北普通民众提供了难得的接受教育、接触现代文化、享受现代娱乐的机会,而且在潜移默化影响民众的思想观念,培养戏剧、音乐等人才,推进陕甘青宁四省份的抗战宣传和社会教育方面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