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利益”是当代各国宪法和法律中常见的概念,我国宪法第二十条和第二十二条修正案分别规定了:“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但我国宪法和相关法律并没有对“公共利益”作出解释;理论界至今也没有完整而权威的界定,甚至在国际公法学界也找不到精准的诠释,造成实践中“公共利益”的滥用。通过综述各种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可以找出其中共性的结论,为描述我国宪法条文中的“公共利益”含义,以及限制其随意使用提供借鉴和佐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确认和保障公民私有财产权是宪法的重要内容.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首次明确规定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这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分化、权利意识增长的结果,也是完善私有财产权制度的客观要求.宪法修正案对私有财产权制度的完善主要表现为:明确了公民私有财产权的基本权利性质,提升了私有财产权的法律地位;扩大了私有财产权的范围;完善了公民基本权利的体系和规范结构;进一步完善了宪法上的私有财产权制度.同时,宪法修正案有关私有财产权的规定也为我国私有财产权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在宪法第四次修正案通过以前,我国宪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公益征收征用补偿制度,只有在一些行政法律、法规中,如土地管理法和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对公益征收征用中的补偿要件做出了规定。从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来看,公益征收征用及补偿制度在宪法中的缺失是一个遗憾。宪法修正案修改后,宪法中明确规定了国家在公益征收征用公民个人财产和农民集体所有土地时必须给予补偿,用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保护了公民个人和农民集体的合法权益。国家征收征用补偿制度在宪法中的确立,为在具体法律中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提供了宪法依据,有利于平衡和协调私有财产保护和公共利益需要。  相似文献   

4.
2003年,宪法修正案将原宪法第13条“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修改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两者最人的不同就是其保护范围,前者仅限于生活资料,而后者却将生产资料纳入了保护范围。财产权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宪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合理保障可以有效的激励人们追求和创造财富的热情,  相似文献   

5.
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第四次修正案,第一次以宪法的形式确定了私有财产权不可侵犯的基本原则,这进一步提升了私有财产的法律地位,扩大了私有财产的范围,并为进一步完善私有财产的征收、征用制度提供了宪法依据。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6.
今年3月结束的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中,涉及对土地和私有财产征收、征用及补偿问题的条文,为删除一个小小的逗号,大会主席团向代表们提交了长达450余字的解释和说明。宪法修正案草案中的部分相关内容表述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在审议上述条文时,点在“并给予补偿”前面的一个逗号引起了代表的质疑。他们提出,“并给予补偿”前的这个逗号,会对此条文产生不同理解,“依照法律规定”,是只规范征收、征用行为,还是也规范补偿行为?大会主…  相似文献   

7.
宪法修正案第22条发展了私有财产权宪法保护制度,私有财产权宪法结构仍不合理,法律属性不清晰,私有财产权应从经济制度回归公民基本权利体系,以利于人权事业的发展和其他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应加快制定民法典和税收法、行政征用法、行政收费法、国家补偿法,为私有财产权这一公民基本权利提供全面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8.
《政治课教学》2003,(7):43-43
近一段时间以来,保护公民财产权的宪法规范问题成为法学界的热点问题,《北京日报·理论周刊》5月26日刊文对此进行了介绍。一种意见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私有财产的保护与公共财产的保护同等重要,既然《宪法》规定了“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那么,“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也应该写进宪法。一种意见认为,把“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写进《宪法》是不适当的,即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也只是规定保护私有财产权,而没有说它是神圣不可侵犯。国家在必要时,可以对私有财产进行征用,并给予合理的补偿。如果把私有财…  相似文献   

9.
私有财产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公民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问题,直接指涉公民人权保障的核心。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有其正当性。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一次从宪法的高度对保护“私有财产权”作了明确规定。但是,把对公民私有财产权的保护写入宪法只是实行法治的第一步,我国关于保护私有财产权的法律制度还存在一些缺陷,应当进一步完善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  相似文献   

10.
2004年审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从实际出发,明确作出公民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等规定,对我国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深化改革将产生重要的影响。章通过对财产权内涵的界定,对宪法为什么要规定财产权的原因以及加强保护财产权的现实意义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有利于全面了解和掌握财产权的实质内容及其在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障问题一直以来为学术界所关注和讨论.新的宪法修正案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写入宪法,顺应了民意,并完善了有关公民财产权保障制度。这必将有力地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12.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现行《宪法》第四修正案加强了对公民私有财产权等基本人权的保护,《刑事诉讼法》作为《宪法》的子法及“人权保护法”,应该适应《宪法》修改的需要,在人权保护方面有更大作为.公民的私有财产权保护是人权保护的重要内容,而我国刑事诉讼法对公民私有财产权的保护与西方国家相比尚显不足.本文从比较法的角度阐释了西方国家刑事诉讼在公民私有财产权保护方面的立法实践,分析了我国法律规定的不足并提出了完善建议,以期对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3.
苗连营 《红领巾》2004,(3):38-44
加强对私人财产权的保护是我国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之中所必然萌生的一种政治情感.我国宪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方面以前存在着内在的结构性缺陷,宪法修正案在私有财产的保护方面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但又存在着值得改进之处.宪法规定公用征收制度的意义不仅在于为普通法律构建具体的公用征收关系预设了抽象的原理和模型,更重要的是它应当为公民直接依据宪法请求公平补偿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4.
私有财产权宪法保护的完善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的第四个宪法修正案第22条对现行宪法关于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进行了修改,不仅扩大了私有财产的保护范围,克服了现行宪法对私有财产保护不力的弊端,而且避免了法律条文表述中不一致,可能引起歧义的弊端。同时,由于增加了补偿条款,使宪法对私有财产保护的结构予以完整,完善了宪法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为公民独立人格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物质前提,有力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创造财富的积极性,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法治国家的建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入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私有财产权的保护历来受大家瞩目,随着它被写入宪法,将在我国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从私有财产权作为一种宪法权利的内涵和意义出发,以案例为连线,分析公益征收征用中保护私有财产权问题以及建立相应意识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宪法修改对私有财产权地位的确认,是国家对私有财产权的政策和态度的具体化、法律化.而具体的、有力的保护应是各部门法的任务和司法者观念的转变。修宪仅为私有财产所有权提供了一种宪法地位的宣示,从而体现了宪法规定私有财产权的本质属性,也为如何保护私有财产权的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性最高权威的法律支持;但是宪法中这一经过修改的规定得以彻底执行,还必须使部门法、司法救济和有关法律领域得到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17.
我国行政法学上历来存在“行政征收”和“行政征用”的体系。但随着我国法治进步和公民私有财产保护制度的完善,传统的征收与征用的制度已经突破,在行政法学上应确立新的体系———行政征收、公用征收和公用征用。公用征收和公用征用制度在法律体系中的确立,有两方面的意义:既是因公共利益而对财产权的限制,又是对财产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在宪法中写入“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不但在理论上不能自圆其说,在实践中更是会产生极大的危害。为了更好地保护私有财产权,应当将“合法的”这样的字眼从宪法条文中予以删除。  相似文献   

19.
宪法中"公共利益"的界定及其相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宪法修正案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私产入宪”,并规定国家只有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才能依法对土地及公民私有财产进行征收或征用并给予补偿。但这一规定并未在社会实践中起到其预想的效果,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方面在于没有对公共利益进行界定,为“公益”变“私益”埋下了隐患。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公共利益的标准对公共利益的具体内容进行界定,并作出相应的实体设计与程序安排。  相似文献   

20.
保护私有财产的基本内涵是 :进一步明确了私有财产的法律地位 ,加大了保护的力度 ,扩大了保护的范围 ,确立了征收和征用制度。保护私有财产的现实价值在于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构造安全的投资环境 ,有利于保护普通老百姓的利益 ,有利于保障人权 ,有利于增加国家收入 ,为社会保障提供更有力的经济支持。切实保护私有财产需要全社会要对立正确的保护和尊重私有财产权的观念 ,要及时出台及清理相关法律法规 ,制定和完善立法 ,行政执法和司法机关在法律的实施和适用中切实保护好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