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我国特有的电视剧类型,反特题材电视剧得到了广大受众的认可.剧中对英雄人物的塑造更突显了时代对于英雄主义精神流变的影响.本文试图对反特剧中英雄人物类型与其成长过程进行梳理.归纳这一类型剧在人物设置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 新闻事业产生以来,英雄人物便有了“媒介形象”.在新闻媒介中,我们的媒体特别是党媒塑造了很多的英雄人物,他们的“媒介形象”随着时代的变迁,呈现出了时代应有的特色与痕迹. 典型人物报道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新闻方式,英雄人物隶属于典型人物,但又高于典型人物.而灾难报道本身具有破坏性,灾难事件中的英雄人物塑造也经历了一段发展历程,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传播内外部机制的变化,英雄形象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本文选取《人民日报》对1998年以后发生的重大灾难事件报道为例,以内容分析、定性分析法为主,从英雄人物的“家庭观念”入手,研究人物形象的变迁.  相似文献   

3.
电视剧拥有广大的受众群体和强大的影响力.承载着对观众的审美教育功能.但是.这一功能在实际中往往不能很好地实现.原因之一是某些电视剧在塑造反面人物形象时有意无意地对其进行“美化”.在无形之中不是呼唤真、善、美.而是为假、恶、丑辩护。这不利于体现电视剧的审美价值.也违背了电视剧的美育功能和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4.
《雍正王朝》创作谈王伟国《雍正王朝》在1999年初中央电视台播出,创下了较高的收视率,甚至被人们视为“《雍正王朝》现象”。这个现象很值得我们的电视剧制作单位研究。它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思考的问题是如何把电视剧拍得好看。这个问题是当前电视剧创作者们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并可以引伸到如何将反映现实生活的电视剧、主旋律电视剧拍得好看。我认为电视剧《雍正王朝》在以下几方面值得研究:第一,剧中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生动独特的人物形象。无论是焦晃扮演的一代明君康的王者气度,还是唐国强扮演的雍正的“勤政为民”作风和…  相似文献   

5.
1987年古典小说《红楼梦》最先被改编成36集电视连续剧,从而开始了我国四大名著改编的历程.《西游记》、《三国演义》于1988年、1994年相继搬上荧屏,到1998年年初电视连续剧《水浒传》“风风火火”闯荡九州之后,再来讨论改编古典名著的合法性已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我们关注的是改编行为背后的文化背景。尽管电子媒介的发展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是经典触电却已有了不短的历史。梅兰芳主演的越剧《黛玉葬花》早在20年代就被拍成过电影,《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的部分内容也曾多次搬上屏幕,但是四大名著的“全本”电视剧改…  相似文献   

6.
徐迅雷 《青年记者》2016,(10):51-52
北京时间2月29日,第88届奥斯卡颁奖典礼落幕,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在陪跑22年后终于成为奥斯卡影帝,然而更值得媒体人士关注的,应该是获得最佳影片奖的《聚焦》.《聚焦》是根据《波士顿环球报》报道过的新闻改编的,以美国神职人员猥亵性侵男童的丑闻为背景,讲述了几位记者千辛万苦找出事实真相的过程.这是一部被称为“冰冷冰冷”的“冰点”电影,朴素、克制、不雕琢,没有大场面,没有刺激镜头,没有爱情桥段,远离煽情煽动,不塑造高大上的英雄人物,与美国好莱坞打打杀杀、酣畅淋漓的商业大片形成鲜明对比;冷峻的现实主义风格,波澜不兴,严丝合缝,却步步惊心;这是内在的激越,是向内的愤怒.  相似文献   

7.
我们可以对这部电视剧说三道四,但是,我们却没有理由反对编导表达他们“对历史的发现和思考”,这不仅是他们的权利,也是艺术的本性。改变我们观看电视剧时以认知为主的习惯,换一种观赏的姿势,也许会对我们放松心态有好处。  相似文献   

8.
历史英雄的影像化书写,成为当前大众文化的消费热点之一。历史题材电视剧英雄叙事不仅占据着受众日益增长的观看电视剧的时间和精力,更重要的是其中所塑造的英雄人物为他们提供了关于英雄的梦想、幻像、行为、思维模式和身份认同的原材料,形成当下"媒体奇观"的一个典型表征。  相似文献   

9.
张雯  陈荣辉 《新闻世界》2010,(8):215-216
电视剧是现代大众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塑造现代大众价值观与世界观的最有影响力的工具之一。江西本土电视剧虽然在全国电视市场有一定影响力并却不尽如人意,因此,如何提高江西本土电视剧文化传播效果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突出问题。本文从历史文化、美学符号等方面对江西本土电视剧文化传播战略提出了几点思考,以此寻求学界和业界对此课题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国产儿童电视剧的窘境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什么是儿童电视剧?儿童电视剧指的是为儿童拍摄,为儿童喜闻乐见的电视剧。儿童电视剧就其内容和表现形式而言.可以分为适合不同的年龄段的:如适合低幼儿童的,适合少年儿童的.等等。儿童电视剧中较多的是童话电视剧,以伟人、英雄人物为主角的传记题材作品.15岁至16岁的半成人的也是儿童电视剧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缘起2010年的电视剧市场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值得关注,国内开拍的电视剧中超过50%是各类翻拍剧。收视率最高和收益率最好的高希希版《三国》、"王道"组合《手机》、李少红版《红楼梦》无一例外都是翻拍剧。而值得玩味的是业已播出的翻拍剧只是冰山一角.一场声势浩大的“翻拍工程”已在2010年的电视剧市场精彩上演。  相似文献   

12.
一些“纪实性”,“报道性”的电视剧,由“本人出演”的方式最不可取。这里有艺术技能问题,更主要是戏中人和看戏人的心理作用问题。凡是戏剧冲突中的人,不管是主角配角,英模人物,普通人物,还是被批判的人物,都会处在十分难堪的境地。尤其是英雄人物和反面人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被XX”是2009年中国民间话语中的一个关键词的话。那么这个词却不太适用于描述电视观众与节目的关系。较近的例子是:电视剧《潜伏》播出后,很多观众将这部歌颂我党地下工作者功绩的作品,解读为“办公室政治”;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播出后,本来被创作者塑造为反面角色的灰太郎,竟引得部分女性观众发出”嫁人就嫁灰太狼”的网络宣言。  相似文献   

14.
理性的回归 改革的突破——为我国第一个公益频道喝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3月1日,重庆卫视宣布改版,实施“一不二减三增”:不播商业广告;减少电视剧和外包节目播出量;增加公益广告片、城市宣传片和一系列自办新闻、红色文化节目,力争成为“省级第一红色频道”。重庆卫视的“大变脸”引发了业界的广泛争议,有人“拍手叫好”。认为此举实现了我国电视运营从商业化向公益化的转变;也有人“心生质疑”,认为此举是心血来潮,难以持续。但是,不管改版的结果如何,重庆卫视的此次改版都是中国开办公共电视台的一次实践探索,值得我们为之喝彩!  相似文献   

15.
电视剧《暗算》改编自麦家“茅盾文学奖”入围作品的同名小说,也是独具特色的一部谍战类电视剧,自开播以来便得到受众的广泛关注。《暗算》以34集的篇幅,《听风》《看风》《捕风》三个部分,讲述了发生在三个不同年代的故事,以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收获了大批观众的赞许。这部作品在很多方面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的,本文拟从电视剧的受众角度出发,通过对电视剧《暗算》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叙事方式的改变以及情节的变动这三个方面的具体分析,来探讨电视剧《暗算》对小说原著的改编。  相似文献   

16.
电视剧《裸婚时代》走红,让80后一代又成为社会关注的主角。当“裸婚”成为热词时,60后、50后们觉得很惊讶:哪一代人的结婚不是从“裸婚”开始的呢?这不是很正常的事吗?怎么到了80后这一代就变得这么死去活来的?而80后们却觉得,他们被这部剧“击中”了。“并非我们今天就特别注重物质。我们的父辈确实是从贫困中走过来的。但是。他们却没有我们今天的这种强烈的不安全感。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国的电视剧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天的电视剧处于新的媒介环境和商业化语境中,利益的最大化、产品的娱乐化、消费的快餐化,正在逐步侵蚀着人们的文化消费观念,电视剧画面的“吸睛”、内容的“浅陋”正成为电视剧娱乐化进程的重要环节.而电视剧的艺术感、审美感呈式微之势,娱乐化、快餐化得到加强,电视剧成为功利化情境中的娱乐商品,电视剧强化娱乐与弱化审美的趋势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值得我们警醒与反思.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江苏省电视剧生产总体呈现出导向正确、创作活跃.“质”“量”均衡发展、市场活力趋旺的局面,但与电视剧创作、生产大省相比。我们也存在体量偏小、缺乏规模企业和品牌企业、作品的江苏特色不明显、总体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亟待突破与发展。我们对全省的电视剧生产现状进行了初步调查,结合学习兄弟省的经验,对下一步发展进行了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19.
巧媳妇难做无米之炊这些年来,文学的潮落、潮退使影视成为无本之木,影视导演一下子面对无米之炊.1996年电影“金鸡奖”的对个奖项各有其主,而最佳编剧却成了空缺,这对各家电影厂的编剧队伍无疑是一种讽刺.岁末年初,当我们回眸1996年那洋洋10988集国产电视剧时,相信很多人都痛感这一年荧屏确实精品匮乏.去年,1400多部(集)全国各地电视台自认为不错而送北京的电视剧波中央电视台拒之门外.另据一位权威人士估计跨年万集电视剧中平庸之作超过九成.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往往一部影视片的成败,就取决于剧本.而近十多年来的中国电…  相似文献   

20.
刘刚 《视听纵横》2009,(4):92-92
目前国内电视剧市场每年生产的电视剧数量庞大,剧的好坏参差不齐。而电视台(频道)又承担着“中间人”的角色,它决定了一部电视剧是否值得购买、播放。所以这就要求我们电视台购片人员(或购置小组),既要全面了解掌握国内生产电视剧的状况,又要懂得把握一部新剧的高性价比。如常播不衰的电视剧就是高性价比电视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