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英语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学生的“学”是英语水平提高的内因,而教师的“教”则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外因。教师利用恰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才能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张凤英 《现代语文》2011,(5):101-101
在语文教改中,对教法的研究可以说是成果迭出,热闹非凡,但对学法的研究却显得冷清,甚至被有些老师忽略了。所谓"教学",应该是"教"与"学"的统一。用辩证观点来认识,教与学实质就是外因和内因的关系。外因总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如果教师只研究教法不研究学法,学生的主观能动  相似文献   

3.
在启发式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沈阳师范学院刘力在教和学两个因素中,教师的"教"是外因,是学生学好的重要条件;学生的"学"是内因,是学生学好的依据。新教师的缺点之一,就是往往只注意把内容讲清,而忽略了学生是否听懂,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思维过程。其实...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教与学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教是外因,学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教学中,主体是“学”,关键是“教”。所以,应通过教师的教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改进教法,激发兴趣。兴趣是创造性地学好知识的重要心理品质之一。学生有了兴趣,才会自觉地下功...  相似文献   

5.
教学两个字拆开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可见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是师生教学的互动过程,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学生是内因,教师是外因,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学习心理活跃学生思维刘德武课堂教学中的基本矛盾,是教与学的矛盾,教师的教能否服务于学生的学,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发挥作用。学生...  相似文献   

7.
盖振华 《山东教育》2008,(10):27-27
在教学过程中.尽管教与学不是彼此割裂而是交织在一起进行的,但从本质上讲,教师的教与幼儿的学是根本不同的两种活动。辩证唯物论认为,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教好比外因.学好比内因,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幼儿主动的参与和亲自活动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幼儿是发展的主体.是他自己的主人。  相似文献   

8.
蒋树明 《考试周刊》2011,(66):114-115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学习的内因.它决定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教师的教是外因,而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学生英语知识的增长,英语能力的发展,思想、情感、意志的培养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积极思想和实际活动才能实现.如果学生缺少学英语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学就会失败。因此.职校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一、技与学的关系教与学是体育教学中各要素之间最主要的一种关系,它既包括着教师的教,也包括着学生的学,二者互相依存,相辅相成,辩证统一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就教的过程来说,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是搞好教学的关征,所以有“严师出高徒”的说法;但就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说,教师的教只是外因,学生肯学善学才是内因,教师教得好的外因只有通过学得好的内因才能起作用。因此又有“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说法。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待体育教学中的教与学,只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二者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产生体育教…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中运用不同的方式,不仅可以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而且可以与接受性学习方式相结合,使课堂教学具有较高的学习效率。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过程,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因此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才是内因。内因是依据,外因是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所以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下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而教师作为整个过程的设计者、引导者和组织者,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构成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教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学,是教的基础,是教学过程发展变化的内因.而教是促进学的外因,是通过学起作用.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如何是教学成败的关键.那么,怎样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使教与学达到统一呢?  相似文献   

12.
教与学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教是外因,学是内因。“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是为了“学”。所以“学”是主体,是关键。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只有让学生把学习语文的需要变为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求,才能变“被动吸收为主动探求。”所以,我们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低段学生也不能例外。那么,如何在低段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之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呢?  相似文献   

13.
教学是教与学的矛盾统一体。教是外因 ,学是内因 ,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而“教”是为了“学”。在教学过程中 ,主体是“学” ,关键是“教” ,要通过教师的“教”来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精神。要想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积极主动地发展探求新知识的能力 ,课堂上学生的活动应大大多于教师的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激发兴趣 ,改进教法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 ,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 ,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事物的好奇心。因为兴趣和好奇心是学生…  相似文献   

14.
薛原 《物理教学》2014,(3):46-47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教师主导不等于主宰,教师教只是学生学习的外因,这种外因只有通过学生学的内因才起作用。教师要坚持"师生互动"的原则,积极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让学生养成积极主动提问,互相答问的习惯,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和提问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教与学的关系中,传统教育认为,教师处于中心地位,起着主导作用,这种看法有一定的道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增强了教学的方向性、组织性和简约性,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但从学生“学”的角度看,学又处于中心地位,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是内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教师教得再好,如果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是学不好的,传统教育忽视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6.
课堂结构的实质是研究教学如何发展的问题,也是探索学生在学习和认识事物相结合过程中的内在发展及其表现形式的问题。课堂结构改革,指的是教和学、内容和形式的具体改革。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看,教与学的关系是受社会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不是一成不变的;用哲学理论的观点看,教是外因,学是内因,外因要通过内因起怍用,所以必须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是综合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有许多错综复杂的关系,但归根结底是教与学的关系.摆正教与学的关系,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把教与学真正统一起来.教师的作用在于"导",而学是主体,教为学服务,也就是教为学生提供优越条件.尤其是教师教这个优越条件,以促使学生学习方向正确,减少困难,保证质量,提高效率.而学是学生自己的事,是一种独立的主动的认识活动.从哲学上讲,教学是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外因是变化的条件,是前提,内因是变化的根据,是决定因素.教这一外因要通过学这一内因起作用,内因起最终决定作用,从这一观点出发,教学的目标、内容和结果,都要落实到学生上,否则,一切都是虚无的,实用主义片面强调学是主体,抹杀教为主导的这个最重要的外因关系,而且传统的教论,有过分强调这一外因条件,忽略了它服务的对象,使教陷于空悬的境地,新的教学论把两者统一起来,不是对以上两者的全盘否定,而是肯定它们积极的一面,继承和发展它们进步的东西,做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教学统一.教是为学而教;学是在教之下学.教这个主导是对主体学的主导;学这个主体是教主导下的主体.  相似文献   

18.
在教与学的关系中,传统教育认为,教师处于中心地位,起着主导作用,这种看法有一定的道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增强了教学的方向性、组织性和简约性,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但从学生“学”的角度看,学又处于中心地位,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是内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教师教得再好,如果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是学不好的,传统教育忽视了这一点。在新课程改革下,应变教师单一主体论为双主体论,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在学的方面,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这一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指导学生的学,营造良…  相似文献   

19.
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从教与学这对矛盾看,学生的学是内因,教师的教是外因。可见教只有通过学才能起作用,没有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一切“教”都毫无意义。课堂教学中只有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活动才会更有效的进行。可见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由教学过程的本质所决定的。柳斌同志曾经指出:“素质教育的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是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第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从素质教育的“三要义”来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是落实素质教…  相似文献   

20.
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是体育教学中核心的内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构成了教学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属于外因,而学生的“学”则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可以看出,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而是指学生在课堂上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与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习效果低下,那么这样的教学无论教师付出多少努力,都是无效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